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作文>

《蘇東坡傳》讀後感(優秀)

學問君 人氣:2.37W

一些優秀的書籍能夠洗滌我們的靈魂,充實我們的精神,《蘇東坡傳》正是這樣子的一本書。下面是一篇優秀的《蘇東坡傳》讀後感,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

《蘇東坡傳》讀後感(優秀)

將近一個多月的閱讀,使我很快認識了蘇東坡是一個怎樣的人,雖然我不能像研究蘇東坡的學者一樣深刻的去品讀他,但專心致志的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自然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讀他呢?

蘇東坡,一個放蕩不羈,令萬人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是每天豐富的精神食糧,他的人生事蹟足可以讓我們思考人生的好與壞,愛與恨。雖屢屢遭受迫害,但正是因爲他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磨難與挫折,才造就了今天廣爲流傳的詩句,千古絕唱的詞曲令人喜愛的隨筆,才讓我們更加喜愛蘇東坡的價值。

蘇東坡隨意離我們遠去一千多年但正是因爲已經離我們遠去,才讓他的生活更具有神祕色彩。蘇東坡就像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雖轉瞬即逝但卻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美好影響,所以,他,並沒有離我們遠去……

回望他的一些人生經歷,恕我直言,我很欣賞他“如蠅在食,一吐爲快”的態度,我深深的認爲他已經把這當成一種嗜好,因爲出於他的良心,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我想,他一定會這樣做的。

王安石變法這一章主要講了神宗即位,蘇東坡進京。宋神宗爲了解決面臨困境的財政,就任用王安石爲相,推行新法。蘇東坡由於有不同的政治思想,受到排擠。這也應證了我剛說的蘇東坡人生特點。年方36歲的蘇東坡落敗,調到杭州,不免有些難過及挫敗感。不過蘇東坡可不是悲觀的那種人,在辦完公務後,一得空便四處遊玩,以解煩憂。並且結識了許多知交,也作了不少優秀詩歌。如《飲湖上初晴後雨》、《六月二十七日於望湖樓醉書》等。政治上的挫敗反而促使東坡體驗了更豐富的人生,開拓了一片更寬廣的文學領域。讀到這裏時,我明白了,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這樣的挫折都不要輕言放棄,做人要有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不要因一時的打擊受挫,就自甘墮落。蘇東坡就是很好的例子。

熙寧七年,蘇軾自願去密州 ,那兒離蘇轍任職的濟南很近。在密州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名作如《水調歌頭》、《江城子密州出獵》這些優美且膾炙人口的詩句,如果沒有那一番經歷,恐怕只讓蘇東坡面對公事文書,再怎麼逼死他也寫不出來吧。

知道著名的“烏臺詩案”嗎?蘇東坡被調任到徐州 、湖州。元豐二年,移任湖州的第三個月的一天,一個朝廷欽差,爲了要討好王安石,把蘇東坡捉拿進京,稱他誹謗朝廷,請皇上下令司法官員判他的罪。不久蘇東坡就被送入獄中 。案子轟動一時,不僅湖、杭州等地的百姓請和尚唸經爲他祈福,許多賞識他的官員都捨身挽救他,加上神宗原本就喜愛他的文學,生病的曹太后竟然爲他說情,最後只定 “譏諷政事”之罪。幸虧太祖趙匡胤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東坡纔算躲過一劫,判他流放黃州,免於一死。我看後,爲蘇東坡的悲慘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憎恨當政的小人們迫害蘇東坡,以爲蘇東坡會這件事被嚇倒,但他沒有。

失意的蘇東坡舉家來到湖北,面臨着無錢無房又無糧的流放生活。在別人看來小城黃州就是蘇軾仕途上的低谷,但神奇的蘇東坡卻將這變成了他文學創作的聖地。他走出了心靈的陰霾後,在赤壁吟誦出了響徹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東坡這樣他的性格,能不博得人民的喜愛嗎?

我們再來跟隨蘇東坡流放黃州。初到黃州,衣食住行又一次成了問題。但他自力更生,像農民一樣開荒種地。在平淡地生活中找到喜悅,艱險中堅定、樂觀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進。他還在閒暇之時自己研究做菜,當然他也善於做菜並樂意自己做菜吃,他能不令我們讚揚嗎? 他從此自號“東坡居士”。其文在思想和題材上也又有了擴展。像《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現在我們不是也接觸到了嗎?更驚喜的是蘇東坡在文學藝術的造詣上已達了極高的境界了。

蘇軾上任汝州。途中遇到被罷相的王安石,二人雖政治見解不同,卻談得非常投機。但王安石卻非常敏感關於他的變法,這是令蘇東坡不高興的一件事。

元豐八年三月,神宗崩逝,10歲的哲宗登基,賢明的太后攝政,昔日重臣重新掌政,稱元佑更化。逐次廢除新法。新法派被排斥。蘇東坡晉升爲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同時兼任侍讀。這確實是一次翻身的好機會,但此時的東坡已對做官沒有興趣了。對王安石及新法的認識使他對新法有所保留,保守派的人便說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新法派又不把他當作自己人,所以可憐的東坡便變成夾縫裏的人物。

蘇軾擺脫了這場鬥爭,轉任杭州。在任內修築了蘇堤即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他奉召出任翰林學士兼任侍讀,但遭排斥,不到幾個月又被調任穎洲知事離開朝廷。

元佑七年,蘇軾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書,十一月晉升爲禮部尚書,此即蘇東坡從政以來的最高職位了。

南行千里蘇東坡又一次人生的跌落,晉升高位後,受到的黨派攻擊也越來越多,鬱鬱不樂的蘇東坡請奏調任江南,末獲批准。而喜愛的朝雲又去世了。元佑八年又遭遇了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元佑更化宣告結束。讀到這,我還對這位太后有一絲的不捨,她確實是一位頭腦清醒的好太后,同時蘇東坡又有不幸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18歲的哲宗重新推行新法。59歲的蘇東坡被指稱誹謗朝廷,昏庸無道的小皇帝聽了很多小人的讒言,把蘇東坡貶爲嶺州知事,六月在轉任英州的途中 (都還沒到呢 !)又受命流放惠州 。在惠州的兩年中,蘇軾生活困窘,有時連釀酒的米也沒有,吃菜也靠自己種。不過呢,蘇軾這一輩子,對磨難早就習慣了;對這一切安之若素,覺睡得還是那麼香甜。朝廷裏的小人知道後仍不罷休,蘇東坡又被放逐到自古所說的天涯海角 - 儋州。在儋州,蘇軾一貧如洗,他一邊讀書,讀他最愛讀的柳詩和陶詩 (他也只帶了這兩本書),作詩自娛;結交平民朋友,生活雖然悽苦,但深具特色又有內涵的蘇東坡,仍然超然灑脫,自得其樂。逆境中,仍打不倒他,也許是不甘心受挫吧。

最後他在逝世於七月二十八日,一生浩蕩的蘇東坡就這樣走了,但蘇東坡經民濟民的政治理想,入仕後奮厲有用世之志令人爲人坦蕩,講究風節,有志於改革朝政且勇於進言、注重政策的實際效果令人敬佩。他在王安石厲行新法時持反對態度,當司馬光廢除新法時又持不同意見,結果多次受到排斥打擊。他在外任時勤於政事,盡力爲地方上多做實事。他先後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滅蝗救災,抗洪築堤,政績卓著。甚至在貶到惠州後,他還捐助修橋二座。只要環境允許,蘇軾總是盡力有所作爲。然而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晚年更被一貶再貶,直到荒遠的海南,食芋飲水,與黎族人民一起過着艱苦的生活。

他對苦難並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他蔑視醜惡,消解痛苦。這種執着於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範式蘊含着堅定、沉着、樂觀、曠達的精神,這我值得因而蘇東坡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而喝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