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班集體的自我管理及指導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2W

一、班集體的自我管理的特點及發展階段

班集體的自我管理及指導論文

(一)班集體的自我管理的涵義和特點

班集體作爲一個自主能動的教育主體,它的發展和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在教師集體的教育影響下,透過集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結果。現代班集體建設必須改變傳統的以管理、教學、教師爲中心的班級管理模式,而建立一種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積極的班級管理方式――發展性班級管理。發展性班級管理包括;教師對班級的管理和班集體的自我管理兩個相互聯繫的方面。其中,教師集體對班級的科學管理和指導是班集體自我管理的必要條件;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既是班集體建設的內在動力機制,又是學生集體在班級生活中進行自我教育、發展的活動平臺和表現方式,是班集體主體性的充分體現。因此,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是班級學生集體在學校教育環境的積極影響下,依據學校教育要求和集體自身特點、發展需要所進行的自主創造性的管理活動。

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應體現了以下一些基本特點:

1、自主創造性。在班集體的自我管理中,學生和學生集體是管理的主體。他們在一定的自主權利範圍內,透過班集體的組織機構和管理規範,獨立自主地對班級事務進行集體決策、立法、實施、協調、監督和評價。它不是那種完全按照教師指令,並在教師直接或間接監管下的被動的“執行性自我管理”。而是學生在明確集體規範、目標和自己責任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能力和經驗所進行的自主的創造性的管理。其實質是學生們透過自我管理創造豐富而愜意的集體精神生活的過程。

2、民主參與性。在班集體自我管理中,集體成員彼此之間形成平等合作、責任依從的關係。每一個學生都毫無例外地透過各種方式積極參與集體管理,並承擔一定的責任和權利,既當管理者,又當被管理者。在集體主義價值引領下,形成平等合作的關係和充滿相互支援、開誠佈公的民主氣氛。透過各種管理崗位和靈活的管理機制,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自我管理中扮演較爲滿意的角色,獲得集體的積極評價,從而感受到自己在集體中的獨特價值。

3、動態多樣性。自我管理不是班集體建設的目的,而是發展集體、培養學生個性的手段。其本質上應是學生集體深刻的自我教育過程。由於,青少年學生正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一方面,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方式必須與學生身心發展水平、集體的經驗能力和特點相適應;另一方面,每個班級集體面臨的任務、目標和環境不同,應當具有適合本班級的自我管理方式。同時,隨着班集體的成長髮展,以及環境、任務的變化,班集體的自我管理的水平會逐步提高,管理機制和方式也應當相應地發生變化。因此,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是動態變化和多種樣態的,沒有規定不變的模式。是一個由低級向進階、單一到多樣的發展過程。

應當指出,班集體的自我管理並不是排斥教師的管理和指導。相反,班集體的`自我管理要真正得到健康發展併發揮積極作用,必須依靠教師集體施加積極和一致的教育影響,需要教育者正確的觀念和更高的教育指導素養。

綜上所述,班集體的自我管理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是促進班集體建設和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班集體自我管理正是透過活動過程所隱含的集體與個體的自我教育過程,成爲促進班集體建設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動力機制。因此,班集體自我管理的是學生參與班集體建設、實現集體與個體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班集體自我管理的發展階段:

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是一個隨着班集體和學生個體發展而不斷髮展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爲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以小組集體自我管理爲主的自我管理階段。這一階段內,班級以發展小組自我管理爲主,逐步使每個集體成員都獲得自主管理的經驗。這時,小組自我管理也主要表現在常規管理上。小組自我管理是班集體自我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這時,全班管理以班主任爲主導,在班主任主持和具體指導下開展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在某些範圍或某項活動中也嘗試全班性的自我管理。一般而言,剛建立或缺乏自我管理經歷的班級大多處在這一自我管理階段。

第二階段:以積極分子爲主體的班級自我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班級的積極分子隊伍已經形成,在班主任指導下逐步實施全班性的自我管理。但以常規的“執行性自我管理”爲主,在一些班級活動中(如主題班會)也鼓勵學生髮揮主動性,進行自我管理。但這時,班級仍然處於“規範本位”管理水平,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起主要作用。班級的各種自主活動小組還較少,半數學生尚未成爲班級管理主體的角色。一般而言,目前學校中多數班級的管理水平都處在這一階段。

第三階段:全體學生參與的班級自我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班級內已建立了較爲健全的自我管理組織機構和機制,班集體自我管理的目標、內容和職責比較明確,併爲大多數學生所認同,大多數學生能透過管理機構、機制的變革,參與到各層次的班級管理之中,承擔較爲滿意的管理角色,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班集體內形成了平等、合作的責任依從關係。集體在各項活動中表現出較強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除課堂教學之外,班級生活的主要領域都由學生集體進行自我管理。實際上,這一階段已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階段。

第四階段:班集體的創造性自我管理階段。這一階段是班集體發展到充滿生命活力的進階階段。這時,班集體自我管理的目的已不是管理本身,而是關注每個集體成員個性、價值的充分發展。“讓每個成員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已成爲全班學生的共識。因此,班級學生集體已擁有更大的自我管理的權力、範圍和責任,班集體自我管理已不僅僅停留在規範的執行上,而且能根據集體和每個成員的發展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班級組織機制、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如,設定個性化的班級崗位、組建多樣化的活動小組、建立和修改班級規範等等。這時,教師更多地是擔任集體的指導者和鼓勵者。總之,班集體透過創造性的自我管理真正煥發出生命活力。

二、班集體自我管理的組織與指導

(一)指導班集體自我管理的原則

在班集體的自我管理中,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當成爲一個睿智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指導班集體自我管理中應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1、滾雪球原則。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在實踐中取得經驗不斷漸進的過程。步子的大小,取決於集體的潛力和自我管理的動機的激發。可以從建立“自治日”、“自治周”或讓學生自己組織一次主題班會活動開始,獲得成功,取得經驗,得到鼓勵,逐步發展。因此,教師在指導班集體自我管理時切忌操之過急,應設定必要的鍛鍊臺階,給予學生具體的幫助與指導。

2、成功激勵原則。班集體自我管理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總是在自我管理的成功實踐中生成的。因此,在組織學生集體自我管理的初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和可能性,設計適合學生自我管理的目標和內容,力求使學生自我管理獲得成功,以產生更強烈的自主需要。

3、真誠信任原則。班集體自我管理是一個複雜的人與人相互作用的過程。加上,學生往往缺乏自我管理的經驗,總會產生一些問題或不完善的地方。因此,班集體自我管理的健康發展,需要以集體成員之間真誠平等和相互信任的關係爲基礎。作爲教師首先應與學生集體建立真誠、信任的合作關係。同時,在指導學生解決自我管理的問題時,教師應以身作則,爲班集體營造出一種真誠信任和相互支援的集體心理氛圍,在尊重集體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從共同利益、組織規範、基本道德出發,透過真誠對話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主要不是區分是非對錯,而是使集體及每個成員從中得到自我教育和成長。

4、集體主義價值引導原則。班集體自我管理是充滿矛盾和需要不斷解決問題的複雜過程。許多問題的實質是集體利益與個體利益、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矛盾,甚至發生衝突。這就需要教育者善於透過各種表象,在理解學生心理需要、價值取向、道德水平的基礎上,用積極的符合社會期望和個體發展需要相統一的具體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加以引領。以形成班集體自我管理的新的共識。

5、整體協調原則。班集體的自我管理不是孤立的,它是在集體各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中產生和發展的。教師既要從班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出發選擇班集體自我管理的切入口和設計與學生相適應的班集體自我管理方式,又要協調相關方面的因素。如,調整教師對班級管理的權限、方式;協調任課教師與學生集體的關係等等。使班集體的自我管理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組織和指導班集體自我管理的策略

1、爲班集體自我管理創造有序、信任的環境

發展班集體的自我管理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共同爲學生創造一個有序、信任和支援的環境。這種環境主要包括:

(1)、班主任、任課教師應和學生集體共同協商,建立學生自我管理的合議,把教師對班級的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的權責明確區別開來,給學生集體一個相對明確、自主的自我管理空間。教師應嚴格自律,信任和尊重學生集體的管理權利。

(2)、班級教師集體應統一思想觀念,充分信任學生,積極支援學生開展自我管理。當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少批評指責,多幫助指導,給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得到鍛鍊的機會。必要時教師應主動承擔責任,以保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3)、學校和教師要改變對班級管理的傳統評價觀念和方式。不能把班級管理是否規範作爲評價的唯一標準。而要以學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體性發揮爲評價指向。

(4)、學校、班級應透過家長會議取得家長的理解,以形成家校共識,使家長們在各方面給予支援。

2、幫助學生集體建立自我管理的目標任務和制度規範。

班集體自我管理的實施,首先應建立一套與學生髮展水平和經驗相適應的學生集體認同的自我管理基本規範。即對班集體自我管理的目標任務、範圍內容、組織機制、崗位責任、實施流程所作出的相關規定,可以稱之爲“班級自我管理實施議定書”。 “班級自我管理實施議定書”應由班主任和本班學生共同協商產生,並聽取任課教師和學校的意見,在全班學生會議上鄭重表決透過。議定書一經產生,師生必須共同遵守。實施中應遵循低起點,小步子,逐步發展的原則,切忌貪大求全。

在設計班集體自我管理制度中,應當從班級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除了班級常規管理的具體內容要求外,還要有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創新管理的內容和方式,如:設定班級個性化的服務崗位;組織具有挑戰性的集體活動等等,並且隨着集體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豐富。

在班集體自我管理實施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自我管理的過程,指導學生有序進行,發現問題能及時和學生討論,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因此,“班級自我管理實施議定書”在實施後半個學期或一學期後可以修訂一次,甚至在實施班集體自我管理最初的嘗試階段,可以一個月或一週就議修一次。

3、努力使班集體自我管理成爲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

班集體自我管理的成功與否,不是決定於實施的規範性,而是決定於自我管理在多大程度上成爲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的自我教育包括學生集體與個體兩個相互作用的方面。個體的自我發展需要是集體自我教育的基礎; 集體自我教育是是促進個體自我教育的關鍵。因而,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集體自我管理的過程,分析活動過程、情境及因素與學生集體、個體心理自我建構之間的互動關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使班集體自我管理真正成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作爲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整合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發展的目標和內容。班集體自我管理的目標、內容與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相一致,是轉化爲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幫助班集體形成自我管理的目標和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並把班級自我管理的目標和內容轉化爲班集體、小組和每位學生自我教育的具體目標和內容。如,某班把“保持集體積極、快樂的情緒狀態”作爲班級自我管理目標、內容,在教師引導下,他們把“建立積極心態,學會調整情緒”作爲集體與個體自我教育的目標和內容,並進行具體化的設計。

2)設定自我管理中的合作與互動。合作與互動是班集體自我管理中又一個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學生正是透過管理中的合作、互動情境轉化爲自我心理建構過程的。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設計自我管理機制中,可以考慮兩人或多人合作的崗位;在實施中應引入小組之間的互動(競爭、交流、互評等)以強化小組內的合作。在合作與互動中激發學生內動力,轉化爲學生主動的自我建構過程。

3)加強自我管理中的交流與分享。學生的自我教育常常是在集體成員之間的精神交流與分享中實現的。因此,在班集體自我管理和活動過程中,一方面,應設計相應的精神交流與分享環節,在交流與分享中豐富和提升集體精神,促進學生個體精神的自我成長;同時,教師也應作爲集體中平等的一員,在與學生的交流與分享中引領集體共同成長。

4)注重自我管理中的問題解決過程。班集體自我管理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需要不斷解決問題的挑戰過程。學生集體正是透過自我管理中的問題解決過程

發揮集體的智慧和潛力,獲得自我成長。因此,教師應珍視自我管理中問題的教育價值,積極鼓勵學生髮揮集體智慧解決問題,並幫助集體形成新的發展共識和追求,提高集體解決自我發展問題的能力。有時,在必要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集體管理的問題情境,以此爲契機解決集體發展中的某些關鍵問題,並把問題解決過程轉化爲集體成員的自我教育行動與體驗。

4、強化班集體自我管理中的集體性評價

集體性評價既是班集體自我管理的重要環節,又是學生集體和促進學生個體自我教育的基本方式。可以說,集體性評價是一種集體性的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過程,沒有集體性自我評價,班集體自我管理就會失去發展動力和方向。因此,有經驗的教師都十分重視集體性評價的過程。組織集體性評價的應注意:

1)營造積極、真誠和富有建設性的集體性評價氛圍,有利於把使學生的心向轉向自我。

2、把握集體性評價的內容和方向,抓住集體發展中關鍵問題和內容。

3)、把握集體性評價的時機。一方面,可以在學生共同關注並積極希望參與的時候進行;同時,應在每個自我管理的過程中都要設定集體性自我評價的環節。

4)、教師應作爲集體中平等的成員參與,而不能居高臨下,急於作出判斷,而要站在學生集體的角度引導集體性評價。否則,教師的教育可能會對學生集體的自我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總之,教師指導班集體自我管理的過程是一個學生集體複雜的心理互動過程,需要教師有積極正確的集體觀和良好的教育心理學素養,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