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農村留守婦女生活情況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3.28W

引導文:農村留守婦女指的是因丈夫長期進城務工、經商或從事其它活動,而孤單地留居在農村的已婚婦女。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收集的有關農村留守婦女生活情況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農村留守婦女生活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留守婦女生活情況調研報告(1)

XX年末,全縣總人口47.91萬人,其中:女性人口22.56萬人,農村人口40.7萬人。近年來,隨着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給經濟社會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婦女生產生活困難的一系列問題。最近,縣婦聯對我縣留守婦女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地調研。透過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入戶訪談等方式,重點對**縣河路口、大圩、兩岔河三個鄉鎮的7904名留守婦女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透過調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留守婦女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她們柔弱的雙肩既擔負着贍養老人、照顧小孩的重任,又承擔着家庭生產的艱辛,爲了一家人的生計和希望,默默地支撐着家庭的負荷。

一、基本情況

1、文化程度。大部分留守婦女文化偏低。調查顯示: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留守婦女7844人,佔99.24%;高中學歷的40人,佔5.06%;中專以上學歷的20人,僅佔2.53%。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較多,31-40歲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較多,40歲以上的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較多。

2、年齡結構。留守婦女主要分佈在30歲以上。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638人,佔總數的8.07%左右,主要是因爲生育、照顧幼小子女而暫時沒有出門打工;30-39歲的1130人,佔總數的14.29%;40歲以上的6162人,佔77.96%;40歲以上的留守婦女是較爲集中的年齡段。

3、留守原因。調查顯示:家庭經濟狀況差,生活質量低的留守婦女有2280人,佔28%左右;無就業技能,致富能力不強的有6408人,佔81.07%。大部分的留守婦女因爲家庭不支援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願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雙重原因使得她們既嚮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態,這一現象在35-40歲的留守婦女身上表現得更爲明顯。

二、現狀及問題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調查顯示:身體狀況差、身患疾病的留守婦女有835人,佔10.56%;身體狀況一般的7069人,佔89.43%。她們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調查發現,大部分“留守婦女”每人需要獨立承擔將近2畝地左右的農業生產,而其中又有半數以上的婦女表示“難以獨自承擔農活”、“希望過上穩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體不好的留守婦女,遇到的困難則更大。

2、精神負擔重,安全感下降。由於丈夫長年在外,留守婦女精神負擔明顯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現:一是出現婚姻危機。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因爲丈夫長期在他鄉打工,夫妻之間缺乏交流溝通,雙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虛,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到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導致感情危機。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打工婚姻”離婚案呈上升趨勢,儘管留守婦女爲家庭作出了許多犧牲,但是對於丈夫出門打工幾年不歸、移情別戀的情況,她們還是“欲語淚先流”。二是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剩下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致使農村治安防範力量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留守婦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婦女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心理壓力,並且無人傾訴,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擔心丈夫,還害怕流言蜚語。

3、婆媳關係難處理,對子女疏於教育。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不好處理,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況下,處理好婆媳關係更是難上加難。調查中我們發現多例存在婆媳關係沒有處理好導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現象。不少留守婦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較低,除了在經濟上、生活上能爲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援外,無力在子女學習上、做人上給予有效教育與監管,只能聽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別做違法的事。由於80 %左右的留守婦女認爲對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錢給他(她)們上學,只要他們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就行。有近50%的婦女幾乎從未同子女談過理想與抱負,有近65%的婦女不知道平時孩子在想什麼、盼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主要表現在吃飯穿衣上。調查還發現有的由於自身只有小學文化,子女上初中後不能對其進行輔導和監管,導致他們成天逃學迷失在網吧裏。

農村留守婦女生活情況調研報告(2)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村男勞動力大規模的外移,在我國農村社會出現了一大批“留守婦女”羣體,這個龐大的特殊羣體在我區達1萬餘人,並持續增多。由於丈夫在家庭生產生活中缺位,留守婦女面臨多重生存發展困境,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關愛農村“留守婦女”,破解她們面對的難題,正成爲當前新農村建設中一個日益凸出的現實問題。

一、農村留守婦女現狀

(一)農村“留守婦女”基本情況“留守婦女”的丈夫在外務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區務工,而她們卻留守家中,肩負起家庭幾乎全部的生產勞動和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成爲家庭中的“頂樑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幾乎都壓在她們肩上。據統計,**區“留守婦女”中農村“留守婦女”佔90%以上,中青年“留守婦女”佔85%。“留守婦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佔48%左右,其餘則在農閒時外出打工或郴州市範圍內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區華塘鎮油山村爲例,對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狀況進行專題調研,調研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入戶走訪“留守婦女”家庭10戶,以期瞭解掌握全區農村“留守婦女”現狀、生存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與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她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作用,逐步解決她們面臨的諸多問題。她們的整體生存發展狀況如下:1、“留守婦女”年齡結構,以30到40歲中年居多,佔45%;2、“留守婦女”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佔52%,小學佔41%,高中及以上佔7%;3、“留守婦女”家庭人口情況,3口人的佔41%,4口人的佔43%;4、“留守婦女”丈夫外出打工年限,以2-3年居多;5、“留守婦女”家庭年收入情況,以年收入2萬-3萬的居多;6、“留守婦女”丈夫多長時間返家一次,半年之內佔25%,半年至一年佔67%,一年以上的佔8%;7、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婦女”最擔心丈夫耐不住寂寞或者不承擔養家義務。

(二)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情況呈現以下特點:1、“留守婦女”年齡分佈中年居多。2、“留守婦女”文化教育程度偏低。3、“留守婦女”從事家務和農業身心俱疲。4、“留守婦女”擔心感情出現危機。5、“留守婦女”文化生活枯燥單一。大多數農村“留守婦女”由於平時忙於農活和家務活等,沒有時間參加娛樂活動,加上生活範圍較小等因素,造成了農村“留守婦女”精神壓力大,不能從參加文體活動中讓自己減壓。

二、農村留守婦女的困境

留守婦女擁有完整的家庭,卻常年過着“牛郎織女”般的生活;她們收起女性的矜持嬌貴,而頂風沐雨幹着本該是男人乾的重活。她們柔嫩的肩頭撐起的,是飽含酸甜苦辣的家園

(一)拖老帶小,披星戴月,生活艱辛。在丈夫外出務工期間,妻子成爲家庭生產生活的絕對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幾乎都壓在了“留守婦女”肩上,尤其是農忙季節,勞動量更大。同時,男人外出務工,贍養老人,養育孩子,洗衣做飯,餵養雞鴨豬牛等繁瑣的家務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婦女”的身上。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

(二)獨守空房,精神貧乏,生活孤單。由於丈夫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忍着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調查發現,89%的“留守婦女”覺得丈夫的忠誠成了她們最大的心理負擔。有許多“留守婦女”想把承包的土地轉包給別人種,自己跟隨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但贍養老人、照顧子女的責任又使她們難以走出家門。

(三)生性膽小,安全缺乏保障。由於男性勞動力外出,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致使農村治安防範力量減弱,違法犯罪機率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膽小的農村“留守婦女”普遍感到缺少人身安全感,同時還要注意與男性的避嫌。由於“留守婦女”處於弱勢地位,她們的合法權益相對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容易成爲農村性侵害案的主要侵犯對象,其家庭財產也成爲作案分子的目標。

(四)常年的溫飽觀念和勤儉節約傳統導致健康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村婦女缺乏保健意識,一個主要原因是生活困難,能節約一點是一點,女性用品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例不大。有些農村“留守婦女”,爲了節約錢,有病不醫只自己拿點藥了事,有時乾脆一拖再拖,以致於小病拖成大病,她們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與此同時,在飲食方面,也不講究合理搭配,以解決溫飽爲原則,基本不會調劑改善生活,也不會每餐都有肉食和水果。

(五)親情缺失,子女家庭教育環境不優。“留守婦女”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由於缺少父愛和團聚,母親要外出做事,小孩平時多跟老人在一起,老人多隻管他們的溫飽,有的婦女文化偏低,對子女教育力不從心,往往是物質上的滿足大於知識的教育,出現了“重養輕教”現象,而且陪伴小孩的時間少,親情的部分缺失也影響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關愛幫助農村留守婦女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留守婦女”已經成爲農村一個新的特殊羣體,是農村勞動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同時涉及到留守家庭的幸福和穩定。不解決好這一羣體的各種問題,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產生不利影響。社會各界要普遍關注“留守婦女”問題,把它放到影響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妥善解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殊問題,爲“留守婦女”撐起一片藍天,同時也爲當地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增添一抹亮色。

(一)制定政策措施,重視“留守婦女”的現實需求。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要重視並關注農村“留守婦女”這一特殊社會羣體,要把“留守婦女”問題作爲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留守婦女”成爲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充分考慮農村“留守婦女”的利益需求,制定出臺有利於“留守婦女”創業就業的政策。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婦女”問題的調查研究,掌握農村“留守婦女”的現狀,如,姓名、年齡、人數、分佈、每天的勞動時間等,制定關愛“留守婦女”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