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標杆房企大本營戰略調查報告例文

學問君 人氣:4.17K

大本營在房企(專題閱讀)的佈局中佔據了最重要的地位,是房企進行轉型、擴張、創新等戰略變化的的基礎和後盾。而大本營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特徵,也在潛移默化中對房企的品牌口碑、合作資源、產品定位等產生了深層次的影響。

標杆房企大本營戰略調查報告例文

一50房企大本營分佈及特點

總體而言,TOP50房企的綜合實力更爲強大,也涵蓋了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基本形態。而從這些房企的大本營分佈中也能看出,在不同區域起家的房企都有各自鮮明的地方特色,進而能分析他們定位自身及制定戰略的邏輯。

1、大本營城市的經濟環境是房企發展的基礎

TOP50房企大本營城市的分佈較爲集中,除了北京外,其餘大多位於沿海地區,南方的房企數量大於北方,這證明了房企的規模和大本營城市的經濟發展及市場環境高度關聯。

註解:1、TOP50房企指2014年年度銷售金額排名前50的房企,包括:萬科企業、綠地集團、萬達集團、恆大地產、保利地產、碧桂園、中海地產、世茂房地產、華潤置地、融創中國、富力地產、綠城中國、華夏幸福、龍湖地產、招商地產、金地集團、雅居樂、遠洋地產、九龍倉、金科集團、榮盛發展、佳兆業、中國鐵建、中國中鐵、新城控股、首創置業、保利置業、金隅股份、陽光城、旭輝集團、越秀地產、中信地產、方興地產、藍光實業、合景泰富、中南集團、復地集團、首開股份、泰禾集團、華僑城、敏捷地產、正榮集團、電建地產、融信集團、金輝地產、建業地產、時代地產、協信集團、雨潤地產、中糧集團。

2、報告中提到的房企“大本營”通常指該企業總部所在城市

3、陽光城於2012年將總部從福州遷至上海,但由於其在福州起家且大範圍佈局,爲典型閩系房企,因此報告中將陽光城的大本營計爲福州;金輝同理。

細化到具體區域來看,大本營城市位於華南、華東和華南區域的房企佔據了TOP50的大半,佔比分別爲30%、28%和24%。

不過,華北區域的12家房企中,有一半爲中央各部委直屬企業(央企),而在TOP50中這一比例僅爲26%。這些房企中有部分的地方特色較淡,僅是將總部設立在北京。

在TOP50中,華南起家的房企數量最多,其中有15家總部位於廣東省內和深圳。這主要是由於廣深一帶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最早,帶動了當地房企的成長,先於其他區域的房企進入全國佈局搶佔市場。總部位於福州的5家閩系房企則大多在近兩年異軍突起,從區域向全國高速擴張,但相應地也付出了更高的資金成本。

華東區域的TOP50房企則分散在各個城市,即便是有5家房企的上海,也僅有綠地和復地兩家爲“土生土長”,另有一家央企和兩家創始於福建的閩系房企。

若將TOP50房企的大本營按城市能級劃分,則一線城市的優勢明顯,佔比高達54%;二線城市佔28%,均爲發達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則也通常收到周圍一線城市如北京、廣州等輻射,佔12%。

因此,很顯然,房企大本營城市的經濟情況直接影響了房企的發展,越發達的區域房企,在大本營城市積累的資本越雄厚,更能把控全國擴張的節奏和深入程度。隨着房地產這一傳統的行業逐漸進入成熟穩定期,新晉房企要擴大規模已經十分困難,受益於大本營經濟優勢的房企則有更紮實的基礎。

2、大本營地域文化決定房企風格和策略

從房企(專題閱讀)的分佈情況來看,華南、華東等區域的集中度較高,而根據地域的不同,這些房企也都具備了各自獨特的風格,形成了以下幾大派別:

首先,實力最強的當數華南系,從近三年來的房企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到,第一、第二梯隊基本被華南的房企佔據。大家耳熟能詳的“招保萬金”“華南五虎”等都是從廣東省發家的企業。由於競爭激烈,優勝劣汰在華南市場表現的尤爲明顯,生存能力強的房企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在全國強勢擴張的,比如萬科、恆大等,此類企業的產品線豐富且清晰,針對不同的土地條件、目標客戶羣都有相對應的項目類型,形成可以大批量複製的產品線,縮短開發週期,迅速佔領市場。另一類是具備一家之長的,比如雅居樂的旅遊地產、華僑城的文旅城等等。這類企業對外擴張的步伐較慢,但是在專攻領域的實力強,其他企業很難與它們搶奪市場。

其次,閩系房企近一兩年來在市場上表現搶眼,作爲一批黑馬,目前佔據了房企排行榜中第三梯隊的衆多席位。閩系房企的主要特點是強擴張、快週轉,它們在企業戰略方面基本相似,“立足海西,面向全國”,但由於福建省內的市場比較有限,大多房企在大本營裏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很快就鋪向全國,並且偏好將上海作爲擴張的第一站,2014年融信、正榮、廈門國貿等多家閩企在上海拿地。閩系房企要麼有着較強的融資能力,如泰禾、陽光城,要麼背後有財團支撐,如融僑、金輝,但隨着市場迴歸理性、土地成本攀升,容易出現資金短缺、負債高的情況。

另外,以綠城、濱江等爲代表來自浙江省的企業也比較有特點,他們偏好做中高端類的住宅項目,售價普遍偏高。可能和當地人比較注重生活品質等因素有關,浙系房企的產品設計考究,從戶型比例到建築用材,從廳堂門廊到園林花草,即使是細枝末節之處也都能流露出細節之美。但這也意味着他們的目標市場比較侷限,只能選擇進入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並且受制於產品,資金回籠時間長,週轉速度慢,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容易出現庫存和資金壓力大等現象。

而同爲長三角地區,來自上海的企業特點則和浙系大相徑庭。上海本土有不少國企和民企,並且以上市企業居多,資金實力較好,涉獵的業務範圍也比較廣闊,像綠地、復星等都是綜合性的大企業。另外由於上海的市場優勢明顯,有很多房企都是後來從外地將總部遷入的,比如世茂、旭輝等等,所以目前上海的房企感覺像一盤大雜燴,種類繁多,業務也是各家都有自己的側重之處。

首都的房企則又呈現出了另外一種風格。北京的房企也喜歡做高端的項目,比如方興和遠洋等等,此外在產品外形方面偏向於融合現代化風格提升項目檔次,例如SOHO、現代城等。但和浙系企業的區別在於,北京的房企以國企、央企爲主,因此資金實力雄厚,負債壓力比較小。並且與其他地區相比,北京的房企高管們個人特徵比較鮮明,喜歡發表言論,高調行事,他們自身的知名度可能超越了企業,舉個例子來說,圈外人也許知道綠地但不認識張玉良,但羣衆都熟知任志強但可能不知道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