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民營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6.62K

導語:爲了更瞭解民營企業用工情況,因此對它進行了深入調查,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民營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報告

“用工難”是越來越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爲此開展了專題調研,利用兩個半月的時間,走訪了4個州級相關部門、5個縣市20家典型用工民營企業,分6次與60餘家企業座談交流,發放收回80份用工企業調查問卷,全面瞭解我州民營企業用工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

一、全州民營企業基本情況及勞動力資源概況

截止20**年11月,全州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74167戶,其中,私營企業21873戶,個體工商戶142968戶。民營企業佔市場主體總量94.6%,是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我州總人口約2**萬,共有勞動力資源約146萬(城鎮94萬,農村45萬,外籍勞動力7萬)。全州民營經濟從業人員約63萬,民營企業是解決和擴大社會就業創業的重要渠道。

二、我州民營企業用工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用工貴。用工成本上升是民營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調查問卷顯示,75%以上的企業認爲我州的用工成本相對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偏高。我州一般體力勞動工資每人2000元/月以上,經濟發展好的縣(市)2500元/月左右,技術工種工資在3000元/月以上,在全省九個市(州)中勞動力工資水平處在上游。建築行業,大工日工資300-500元左右,小工日工資超過200元,用工高峯期企業每月多支付300至500元才能招到人。零售、餐飲等服務行業所需朝鮮族用工,即使企業按月薪平均水平多支付500元也難招到人。80、90後的求職者對薪金待遇要求較高,基本不考慮月薪3000元以下的企業。

2.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難招。調查問卷顯示,全州民營企業員工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員工高中以下學歷,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65%。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員不到20%,甚至有些企業不足5%。企業行政文祕、財務人員難招,尤其缺高素質人員。專業技術工人嚴重短缺,企業技術升級所需的一線操作工、熟練技工匱乏。大多數勞動者缺乏職業技能,維修、鉗工、電工、安裝等崗位,即使給出優厚待遇也無人可招。高端研發、管理人才緊缺,州內現有人力資源市場難以滿足企業招聘較高層次的'研發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3.企業員工年齡偏大,普通工人不好招。調查問卷顯示,一般企業30-40歲員工佔30%,30歲以下員工不到10%。勞動密集型行業,35-50歲員工佔職工總數80%以上,有的企業一些輕體力活不得不招用50-60歲人員。只有電子商務、網絡科技、旅遊等企業,30歲左右員工才能佔到80%左右。年輕勞動力眼高手低不願意就業,他們大多更注重工作環境與自我發展前景,不願幹髒活、累活、苦活,普遍不願做體力和服務型工人。此外,建築施工、農特產品加工、家政、運輸等企業,用工週期短、時段密集、勞動量大,存在季節性用工短缺現象,尤其春秋兩季農忙時節,企業就會面臨用工荒。

4.企業留人難,人員流失嚴重。我州的規模以上企業較少,大多企業相對發達經濟地區企業的軟硬件條件都較差,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勞動者就業需求發生轉變,從長期穩定轉變爲短期高收益,當地企業工資水平不高、福利待遇低等原因,勞動者寧願外出務工也不願就近求職。技能型勞動力流動頻繁,本地職(技)校畢業生傾向於外地就業。二是企業職業培訓及發展願景無法滿足人才需求。即使企業以優厚的待遇招聘到行政文祕、財務、專業技術、高層管理等重要崗位人員,但是培養成企業骨幹後,一部分人才仍然會因企業無法滿足其職業發展或薪酬需求而辭職跳槽,甚至有些人把當地企業當成向發達地區跳槽的跳板。三是就職觀念陳舊,不願意吃企業飯。一部分人受“鐵飯碗”傳統觀念影響,在企業發展具備一定能力後,依然選擇報考行政或事業單位,即使職位低、工資不高,也認爲體面穩定。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綜合分析我州“用工難”依然是結構性矛盾,只有多管齊下,社會統籌才能解決問題。

1.進一步落實扶持就業創業的相關政策。積極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全面落實省州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相關政策,扶持和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失業職工、就業困難人員以及引進稀缺高技能人員等特定人員,發揮好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透過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優秀事蹟,營造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促進項目、資金、人才、經驗、愛心的“迴歸”,推動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格局。

2.進一步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作用。全州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進一步建設種類齊全、功能完善的人力資源市場,爲企業和求職人員當好橋樑紐帶。一是要充分挖掘勞動力資源,搭建資訊化就業服務平臺。及時掌握企業與勞動者的供需狀況,建立人力資源資訊庫,做好資訊收集、整理、存儲、交流等工作,搭建互聯互通、資訊共享、多方共贏的就業供需服務平臺,爲用工企業與相應人力資源進行有效對接。二是引進勞動力和人才,加強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訪聘,開展勞動力資源外包、人員派遣、人才管理等方面服務,爲企業提供靈活、方便、全方位的人力資源服務。三是積極推進人才市場、職業中介、勞務派遣等勞動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多元化發展,促進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3.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按需培訓。整合人社、工信、民政、商務等部門的人才培訓資源,構建就業人員技能大培訓格局。進一步促進校企聯合培訓用工。鼓勵各類技能培訓機構、職業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培訓機制,採取“定向”、“定崗”、“訂單”等培訓方式,按照企業需求開展培訓,既能有針對性地提升勞動者的工作技能,也能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

4.逐步探索政企聯動人才交流機制。探索建立科學人才招聘、派遣及管理機制,綜合考慮民營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將政府招聘的部分公益性崗位、大學生助理派送企業服務,扶助企業解決行政文祕、財務等崗位人才短缺問題。同時,針對公開招考行政和事業編制的部分崗位,可設定有企業工作經歷者優先等條件,鼓勵求職者到企業從業鍛鍊。

“用工難”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仍會制約着民營企業發展,影響我州民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緩解這個難題既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導向作用,向社會傳導有效資訊,促進供需雙方交流選擇;也要堅持市場導向,轉變勞動者傳統擇業觀念,促進多向自主就業;更要發揮企業用工主體作用,搭建人才發展的平臺,吸引勞動者就業。只有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的有利環境,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用工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