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村官>

重慶江北區建立“三級聯談”制度

學問君 人氣:1.65W

隨着村官隊伍的不斷擴大,村官的政策也層出不求,在新的政策中越來越適宜大學生村官的發展,本文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重慶江北區新制度,歡迎閱讀。

重慶江北區建立“三級聯談”制度

重慶江北區建立“三級聯談”制度

爲傾聽大學生村官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重慶江北區建立村級黨組織書記、街鎮主要負責人、區委組織部領導“三級聯談”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聽診把脈,開方抓藥。村級黨組織書記與大學生村官一週一談,透過談問題困難、談工作進展、談心得體會、談失誤不足,幫助他們進一步消除思想困惑、理清工作思路、明確目標任務。

打通穴位,疏通經絡。街鎮主要負責人與大學生村官一月一談,透過解讀期滿流動政策,引導大學生村官做好職業規劃,鼓勵參與公務員、企事業單位錄用考試,支援繼續學習深造,落實參加研究生招考加分等政策,提供就業創業政策扶持。

跟蹤調理,鞏固效果。區委組織部領導與大學生村官一季一談,重點關注年齡偏大、生活困難的大學生村官,對婚姻家庭、子女上學以及創業中遇到的資金、技術難題儘快協調解決,並進行跟蹤瞭解,幫助他們調整好心態。

截至目前,該區已開展談心談話30餘人次,收集意見建議70餘條,幫助大學生村官解決各類實際問題20餘件,激發了大學生村官幹事創業的熱情。

重慶江北區簡介

重慶江北區位於嘉陵江、長江交匯處北岸,有30多公里漫長的江岸線,是重慶市規劃的資訊、金融、文化藝術中心,是涉外領事館區和交通樞紐,總面積213平方公里,人口45萬,東南、西分別與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壩等區隔江相望,北與渝北區接壤。江北區是重慶重要的商貿區和物資集散地,國際商務、金融業不斷髮展,城市功能完備,公共設施齊全。有三峽工業園區和國家農業部東西合作鄉鎮企業示範園區。

江北區是重慶市的主城區之一,轄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觀音橋街道、華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寸灘街道、鐵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等9街道、3鎮。區域內水陸交通便捷,有7座大橋橫跨長江和嘉陵江,另有3座大橋正在規劃。長江上游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正在興建中。

江北區陽光城、金崗大廈、拓展大廈等10幾座商貿大廈已投入使用,有全國著名的“觀音橋農貿市場”和“盤溪無公害蔬菜批發市場”、水果批發市場等大型農副產品市場,各類商場網點近15000個,總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市外貿、海關、邊檢、商貿、郵電、通訊、民航、市資訊中心等機構均設在本區內,區內還有中國銀行等十家金融機構,4家保險公司和多家證券交易市場。

2007年末,江北區實有戶數19.90萬戶,比上年增加1.12萬戶,人口51.53萬人,比上年增加1.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12萬人,比上年增加2.24萬人。2007年出生人口4167人,人口出生率爲8.2‰,出生人口性別比爲102.97,死亡人口2845人,死亡率爲5.6‰,人口自然增長率爲2.6‰。少數民族數量極少:有回、蒙古、滿、瑤、土家、黎、錫、藏、朝鮮、壯、苗、布依、維吾爾、納西、白、哈尼、傣、彝、羌、達斡爾、仫佬、傈僳、拉祜族等36個少數民族。

江北區境已有2000多年曆史,殷周時代即爲巴國領域。東晉永和二年(346年)前,區境屬巴郡之江州縣地域,之後屬楚州巴郡枳縣。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區境爲巴縣所屬。明代爲重慶府巴縣之江北里、江北鎮。清乾隆十九年(1745年)爲重慶府直轄之江北廳,廳址乃今江北城。1913年,改爲江北縣,縣治仍在江北城。1933年初,正式劃定重慶市界時,將長江、嘉陵江北岸東自溉瀾溪同德堂下,沿江而西,經江北城、劉家臺、廖家臺、簡家臺至香國寺溪溝止,從江北縣劃入重慶市。1939年5月,江北縣政府遷至兩路鎮。後區劃幾經調整,至1949年時,區境設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區等三個區。1950年6月,第九、第十區合併爲重慶市第二區,第十六區改爲重慶市第七區。1952年,第七區劃入第二區。1955年10月,第二區更名爲重慶市江北區。1993年3月—7月,實行以街帶鄉體制行政區劃調整,由原9街3鄉調整爲7街1鎮。1995年初,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南岸區郭家沱街道辦事處和原江北縣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鄉劃歸江北區管轄。2001年五寶鄉調整爲五寶鎮。2004年唐家沱街道改名爲鐵山坪街道。至2004年末,全區轄9街3鎮,69個社區、51個村。

工業是江北區經濟的支柱和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90.4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1.3%,比2007年增長19.3%,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45.9%,拉動全區經濟增長7.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躍上300億元的新臺階,達到30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實現工業銷售收入293.9億元,比2007年增長24.3%;實現利潤總額18.4億元,比2007年下降13.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爲151.8%,比2007年提高5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電力、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是我區的五大支柱行業,全年共完成產值221.2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73.4%,其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45.2%。產品銷售達到新水平。2008年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產值299.1億元,增長29.6%,產品銷售率達到99.3%,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8年,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對重慶的影響由前3季度的影響不明顯到第4季度的影響逐步顯現,我區經濟增速呈現出“前高後低”走勢。1至4季度全區GDP累計增速分別爲14.0%、16.6%、17.8%和17.1%。雖然4季度受危機影響,累計增速較3季度下降0.7個百分點,但全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依然未變。一是全年經濟增長再創新高,2008年我區GDP完成21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7.1%,創直轄以來新高,比上年的增速快0.1個百分點。二是經濟增速依然在全市處於領先水平,比全市水平14.3%高出2.8個百分點。三是提檔升位,經濟增長在主城九區排第3位,比2007年的第5位上升了2位,在重慶19區中排第8位,比2007年的第9位上升了1位,經濟總量用五年時間實現了1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