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高職生畢業就業調查

學問君 人氣:2.22W

■高職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達84%

高職生畢業就業調查

■歧視性政策成爲阻礙高職專科學生就業的一道坎

■高職專科生平均月薪爲1735元,比本科畢業生少四成

一邊是江蘇高校畢業生就業白皮書顯示,高職就業率超過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名校,廣西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等消息頻頻見諸報端;一邊是白皮書遮不住就業的蒼白、高職一次性就業率就達到99%,肯定有水分等質疑聲不絕於耳。

對於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院校來說,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好壞,最爲牽動人心。只有透過客觀、科學的調研,才能幫助人們撥開迷霧,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理性決策。近日,第三方專業調查機構麥可思公司,對國內高校44.5萬名2007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與工作能力展開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2.3萬份,其中包括高職專科畢業生4萬多人。

這樣一項大規模的調查,會告訴我們一個高職專科怎樣一種就業現實呢?

逾八成高職學生畢業半年後能順利就業

畢業時的就業率,或者說初次就業率不能代表畢業生的真實就業狀態,不宜用來作爲考覈學校的指標。此次調查負責人王伯慶博士首先強調,在考察高職專科院校的就業情況時,應注意到剛畢業時和畢業半年後的巨大差別。

王伯慶舉例說,調查發現,2007屆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生,剛畢業時的就業率爲43%,而半年之後這一指標上升到84.3%。就業率大幅提升的現象表明,有近一半的畢業生是在畢業半年後才找到工作。究其原因,除了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找工作外,他們在求職受挫後一般也會調低偏高的就業期望值。

我覺得這一數據從總體上能反映出當前高職專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教研究中心主任邢暉認爲,逾八成的高職生在畢業半年後能順利就業,說明了從2003年起,國家啓動的以就業爲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是,和局部地區、部分高職專科院校就業率超本科的情況相比,此次全國調查結果顯示,2007屆本科大學畢業生的全國就業率爲91.2%,比高職專科多出近7個百分點。從全國範圍來看,高職專科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總體還處於弱勢,要趕超本科學生,尚需努力。

歧視性政策成了阻礙高職專科學生就業的一道坎

此次調查除了考察就業率的高低,還着重對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好壞進行了分析。透過統計高職專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10個專業發現,雖然這些專業的就業率都在90%以上,但月薪絕大多數在2000元以下,僅有兩個專業剛剛超過2000元。

對比畢業半年後的平均薪資發現,高職專科爲1735元,比本科畢業生少四成。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爲,一些歧視性的人事政策成了阻礙高職專科學生提升就業質量的一道坎。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蘇志剛分析說,現在還有很多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在人事管理上還在延續計劃經濟的做法,用人時設定門檻。比如某大型國企,本科以上的畢業生招進去就可以進入編制,成爲正式工,高職大專生進去就是聘用工。正式工的收入一年6萬元,而聘用工就只有3萬元。

是不是高職專科畢業生的能力就只值這麼多呢?蘇志剛堅決予以否認,他對本校連續6屆10066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他們學校的畢業生薪酬並不比本科低。高職專科畢業生薪酬較高的情況在我們江浙一帶比較普遍,因爲這裏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多,他們更看重能力而非學歷。蘇志剛說。

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學院院長孫建中告訴記者一個故事。前不久,他們學校一名計算機專業學生看到石家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招人,便前去應聘。招聘人員一看這名學生的簡歷便給他潑了一盆冷水:我們起碼要本科的。但這名學生特別執著,就是不肯走,考官被他的精神感動了,同意讓他試試,結果在操作考覈中,這名學生的能力超過了同去的5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最後被破例錄用。

但是,這種破例全國能有多少?孫建中感慨地說。

拼就業還得靠內功

此次調查發現,研究型大學、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三類院校應屆畢業生離校時掌握的能力與工作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

高職院校更應該培養好學生的就業能力!蘇志剛認爲,如果高職的`培養模式不轉變,仍然跟本科一樣的話,肯定競爭不過本科,必須迴歸自身的職業特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方平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佔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高專院校,不少學校傳統的課程模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有的學校把清華、北大的模式作爲標杆,辦外語專業、管理專業,這些專業卻沒有一點高職的特點,沒有和實際的工作、崗位結合起來。

同樣是開設外語專業,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學院的一些做法也許能給人以啓示。孫建中表示,他們雖然開設了13個語種的教學,但沒有一個專業是單純教語言的,都是將外語和某一社會需求量較大的職業相結合。比如我們的英語護理專業,要求學生不但熟練掌握醫護技能,還要懂得如何用英語進行表達交流。現在,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已經連續兩批在上海社區就業。

孫建中還認爲,要提高教學質量,使高職教育的專業和課程滿足市場需要,關鍵還要有一批真正來自生產一線的教師,這樣學生纔可能不出校園,便可成爲滿足用人單位需要的準職業人。但遺憾的是,孫建中在面向社會招募專兼職一線技能型教師時,幾乎沒有人跟他爭這些專家型的教師資源,很多學校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有的學校,由於原來的教師編制已滿,淘汰更新原有師資隊伍較難,只能停留在對原有老師進行轉型、改造的階段。所以,即使認識到這個問題,也還是停留在口號層面。孫建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