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職業經理人是否應該創業?

學問君 人氣:2.75W
職業經理人是否應該創業?
  世界第一CEO韋爾奇,幾乎是所有職業經理人的偶像。但現實是,能夠成爲公衆偶像的,更多的是老闆。於是,即便小日子過得不錯,很多職業經理人中的“有志者”仍難抑“做回老闆”的衝動。於是,職業經理人創業的話題日漸升溫。但是有一些數據,給經理人的創業敲起了警鐘!

  據發達國家創業數據統計:每年都有上百萬家新企業誕生,35%的新企業在當年就失敗了,活過5年的只有30%,生存10年的僅爲10%。同時,導致創業失敗的原因前三位分別是市場(27%)、管理(24%)和技術(12%)。

  中國創業數據統計結果也顯示:中國創業企業的失敗率高達70%以上。七成企業活不過一年,平均企業壽命不足3年。

  左顧右盼中發現:我們身邊的職業經理人創業,大多是鎩羽而歸,甚至是丟了夫人又折兵,最後不得不又迴歸職業經理人的老路。

  據調查,我國個人創業取得成功的大致有三類人:一類是初中都沒有畢業、想打工都沒人要的人;二是走出大學校門不久就開始投身創業的;三是在職業生涯中陡然發生了意外變故,不得不改弦更張的。

  那麼,對於那些不甘於一輩子爲人打工,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當老闆的職業經理人,應該深思熟慮以下問題:自己是否具備創業者的各項素質?是否具備創業的資源?是否握有市場機會?最重要的是,是否具備非創業不可的激情?

  三思而後行吧。

  給創業一個理由

  經理人創業的動機,有時就決定着創業的結果。

  第一種動機:迫於生計壓力。由於行業發展緩慢,甚至企業經營困難等狀況,此時有的經理人在跳槽不力時,乾脆就自立門戶,自己當老闆。這可以算是一種被動轉型吧。

  第二種動機:心理不平衡。經理人一旦成功時,就會認爲自己無所不通,無所不能。在自我膨脹中,經理人難免看老闆不順眼,這時“我這麼能幹,爲什麼要給你打工”的思想就很容易燃燒起來。也有的經理人認爲:“企業賺了100萬,可是纔給我10萬,我爲什麼不去自己賺那90萬呢?”於是,另立山頭,自己說了算。

  第三種動機:功高蓋主。有的經理人因爲非常能幹,難免功高蓋主。如果此人不僅個人能力強,再有極好的人際關係,那麼被老闆壓制的可能性會更大。因此不得以轉而創業,彷彿當年的石達開。

  第四種動機:山大王文化。職業經理人縱然萬人之上,仍難免一人之下。而中國自古“寧爲雞頭,不當鳳尾”的文化傳統,更誘使很多經理人都有“想自己拍板作主”的癮。心癢難耐之下,只有轉變身份,嘗試一把。

  第五種動機:爲了理想。這並不是出於對物質的追求,而純粹是想自己創出一番事業的圓夢情結。

  而大略看來,出於首尾兩類動機,成功率較高;而出於其它動機,特別是第二類動機,成功機率較低。爲什麼?且看下文分析。

  截然不同的兩羣人

  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的道理。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創業不知老闆難。

  一些職場過來人都會打類似的比喻:老闆是站在10層樓上,而經理人只是站在1層樓上。因此,他們思考的問題、角度、深度也截然不同。這就像在一個家庭裏,老大和老二考慮的問題絕對不一樣。

  因此,經理人在創業之初,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是否具備老闆的特質。但又有多少經理人想過並想明白了這些問題呢?我們不妨對比一下老闆與經理人的特質。

  老闆,通常是破規者,他需要不斷創新,因而更要具有狼性,要有狼的嗅覺和野性,是機會的發現者、資源的獲取者;而經理人卻是一個立規者,他要制定並完善企業制度,並且要遵照執行,於是經理人更需要具有狗性,更忠誠於企業制度,是企業資源的運用者。

  同時,老闆的能力往往更爲全面,他需要對產、銷、人、發、財以及社會的各方面都要懂;而當經理人的時間越長,對自己的專業就瞭解得越多,而對其它的專業就瞭解得越少,或說也不需要了解太多。

  老闆需要有一個簡單的思維,簡單了才能敏銳而迅捷,而這種素質幾乎是天生的;而經理人由於受經驗的束縛,常常會把問題想得複雜而周密,同時經理人的這種專業素質是後天可以培養的,比如:MBA及職業培訓。

  同時,老闆更需要執着的韌性和澎湃的激情——創業的艱辛和壓力是旁人難以想像的,如果經理人的壓力是1個大氣壓,那麼創業者的壓力就至少是100個大氣壓;而成功的經理人普遍是理性的,他會思前想後試圖追求最優方案。

  老闆,是沒有退路的'

  最終,老闆面對的核心問題,就是風險——因爲老闆沒有任何退路,他是企業全部風險的終極承擔者;而經理人因爲有更多的退路,不需要承擔風險,承擔的只是“被剝削”的憤懣。
平日裏,我們通常看到的都是老闆們風光的一面,但他們的痛苦又有多少人瞭解?

  簡單的舉個例子,每逢月底都是員工高興老闆愁。顯然,不管企業賺錢與否,老闆都要付給員工工資。而且老闆每付給員工1塊錢工資,都會同時產生1.5倍的派生成本,這是經理人很少考慮到的問題。表面上看,是員工給老闆打工,其實企業越大,越是老闆給員工打工。而且,經理人可以說是企業的保姆,幹得不順心就可以辭職走人;可對於老闆來說,企業是他的親生骨肉,很難撒手不管。

  老闆還常常處於高處不勝寒的狀態,缺少真正的朋友,有強烈的孤獨感。一個老闆回想當年過中秋的經歷,依然感慨萬千:“我和所有的員工以及他們的家屬一起過節賞月,然後我送給每名員工一個禮物,等把大家一一送走之後,我回到自己的豪宅,看着部下閤家歡笑,自己卻只能抱頭痛哭……”

  同時,創業失敗可能會導致整個家庭的生活陷入窘破。於是,過來人會給後來人一個黑色幽默:“你要想創業,先要不怕離婚!”

  以上這些風險都只有創業者自己去承擔。經理人們,你都想好了嗎?

  越職業,越不宜創業!

  於是在現實中,我們發現只有不夠“職業”的經理人,才更容易創業成功。

  何以如此?

  因爲當你真正的“職業”後,就會面臨三個嚴重阻礙創業的因素:第一,定型的思維方式。職業經理人隨着職業的成功,思維模式和經驗都逐漸固化,而專適於經理人的角色。第二,由專精而成功,又由於過於專精,而越發缺乏當老闆需要的綜合素質。第三,個人負擔相對加重,比如:來自於家庭或過去的輝煌,導致既精力不足,又豁不出去。

  因此,經理人做得越職業,越不適合再去創業。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也可以佐證:在生物進化史上,每一個大的生物類別誕生,都不是繼承前一種生物類型發展到極致的結果,而是在前一種生物類型自己剛出現不久就分化出來的。比如爬行類,是起源於很原始的兩棲類;鳥,是起源於很原始的恐龍。很多後期的恐龍,雖然都長有羽毛,看着很像鳥,卻永遠都變不成鳥,更飛不起來。因此,當一個物種發展過於成熟時,就不可能再發生質的變異了。反而是成熟者的“半吊子”進步特徵,最容易令人眼花犯暈。

  因此,生物的演進史告訴我們:只有在開始的階段,才最適合轉型。因爲你的約束性少,開放性大。就像蓋茨、戴爾之所以創業成功,也是因爲他們在大學階段就開始創業了。

  算算你能壟斷的資源

  職業經理人一旦成功時,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上至領袖,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如此。有時,環境和民衆的推波助瀾也很重要。比如:客戶的吹捧,媒體的炒作,下屬的溜鬚拍馬,都容易讓人忘乎所以。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到底是將才還是帥才,將和帥需要掌握的資源和素質是大不相同的。

  經理人在創業前,尤其首先要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壟斷資源”。你現在的資源,當真是屬於你的嗎?即便屬於你個人,又是否你可以壟斷?特別是能否持續壟斷?

  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就在於職業經理人在任時,經常被人吹捧得天花亂墜,而容易分不清:哪些榮耀與資源是自己可以帶走的,而哪些成功只是因爲自己在這個位置上,是依託了企業的平臺,只要離開就瞬間消逝的。總之,經理人創業前一定要分清個人的能力、魅力,與組織的能力與魅力,否則屆時形單影隻的經理人必然會在所謂“世態炎涼”中瞠目結舌,到那時可就真是叫天不應,求地不靈了。

  一位前出租車公司的總經理就很清醒:“我當總經理那會兒,各大汽車廠的銷售經理都對我點頭哈腰,經常吹捧我,但這些我明白:都不能當真。事實上,等我一離開這個行業,他們就再也不找我了,因爲我對他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鑑於此,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創業不成功後,又回到了職業經理人隊伍。此時,他們的心態異常平和:“我再也不想自己創業了,只想做一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經理人創業的三大誤區

  經理人並不是不能成功的創業,但你需要規避以下誤區:

  誤區一:起步就想規範。尤其是製造業經理人,在製造業高度發達和完善的情況下,這是常會犯的一個毛病。而很多創業成功的企業,在創業之初都是不規範的。試想,一共才幾個人的小企業,還要設五大部門、八大事業部能行嗎?而起步時不求規範,反到能集中精力攻其一點。好高騖遠和過分理想化,也是職業經理人創業的常見病。

  誤區二:自己幹,才能賺更多的錢。利潤分配常常是經理人心理不平衡的根源,可殊不知:老闆要維護企業平臺,就一定要花費很多的維護成本,算下來老闆賺的錢要比你想像的少得多。而且老闆賠了錢,員工的工資還是照拿,而做企業沒有永遠賺錢的時候。況且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成熟,你今天的投入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見到效益。因此,對於習慣於即時兌現的職業經理人,更需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才能創業。

  誤區三:想創業就得另起爐竈。這是一種對創業的狹隘理解。其實自古以來,創業的形式就是多種多樣的,並不一定要單幹。經理人可能透過與老闆談判,進行內部創業,或者下設獨立的事業部,與原來的東家成爲互相幫襯的夥伴而不是對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雙贏效果。

  創業模式也要創新

  根據調查顯示,爲什麼學校剛出來的年輕人容易創業成功?比如蓋茨和戴爾,他們創業的初衷並不是爲了賺錢,或者是不僅是爲了賺錢,他們主要是爲了實現自我價值,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當你抱着這個比較單純的目的,而不是爲了金錢創業,就會有更大的成功機率。

  A君就是從一個經理人創業至今的,他毫不諱言自己的創業經驗就是“偷師學藝”。“我在創業前,思考了一年半,也學了一年半。我一直在看我的老闆是怎麼做的,然後自己摸索經驗。”這樣既積累了從業經驗,又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同時積累了人際關係。“我其實還是借用了我老闆的平臺去創業的。因爲他的公司體系非常好,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那麼,A君就不怕下屬也像他一樣偷師學藝嗎?“我沒辦法不讓別人學。要是我的員工真有創業的願望,我可以讓他獨立開店,可以給他機會放開手腳去幹。當然,他也許願意自己出去幹,這也沒有辦法。這個時代想束縛住一個人很難。況且,每個人每天都在學習新東西,他在學,我也在學、在變,誰都不可能複製別人的成功模式。”

  當然,專家對於有志創業的經理人有一句忠告:經理人創業時應該考慮競業禁止問題。爲此,你可以如前文所言:在原企業的基礎上嫁接出一塊新業務,與原老闆進行合作,構建一種和諧共生關係。
(莊文靜)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