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需求薪酬雙升溫 用人單位甚至“盤外招”攬才

學問君 人氣:4.71K
  連日來,多場大型招聘會在本市高校相繼舉行,“利好消息”不斷傳來:同濟與上師大的招聘會上,用人單位及其提供的崗位數都遠超以往,兩場招聘會需求人數均已逾萬。復旦招聘會用人單位報名踊躍,最後因攤位不足,校方只能向企業說不,可即便如此,仍有多家願意加入“候補”位置。還有的用人單位爲了聚集人氣,甚至在招聘現場發起了電影券……如此熱鬧紅火,是否意味着幾年前金融“海嘯”引發的求職寒冬已經過去?大學生就業的春天,真的到來了嗎?

    招聘市場全面“火爆”

需求薪酬雙升溫 用人單位甚至“盤外招”攬才

    截至11月中旬,同濟大學專場宣講會報名單位287家。近兩年的數據同樣喜人:該校2010屆畢業生總體供需比爲1:8.2;2011屆畢業生總體供需比達1:15.最新統計顯示,上海財經大學舉行的2012屆畢業生招聘校園宣講會,次數較前一年增加近四成。復旦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陳浩明有深切感受:“近年來崗位數量有增加趨勢。而今年用人單位進校園的宣講和招聘工作比往年啓動得更早,也更加積極。有些外企、IT類企業、高校研究所、中小銀行等‘動作’很快,才11月份,已經向中意的學生髮出了offer(錄用通知書)。”

    感受到這份“火爆”的不僅僅是部屬高校。上師大校園綜合招聘會共吸引全市1009家用人單位攜近2萬個就業崗位前來招賢,與去年相比,用人單位增加了400多家。其中來自教育系統單位355家左右,僅小學就來了130多家。昨天在上海大學舉行的招聘會共提供1.1萬多個就業與實習崗位,用人單位數量、崗位數量,以及外省市來校招聘單位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東浩集團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招聘中心副總監顧先生認爲:“自2010年以來,由於市場復甦、企業利潤增加、CPI指數上漲等因素,招聘市場與用人單位提供的薪酬雙雙呈現升溫態勢。”爲吸引更多應屆畢業生的關注,用人單位還有不少“盤外招”,宣講會派發小禮品已不新鮮,不少企業更加註重與學生的互動。例如,有的單位在印製宣傳材料的同時,專門製作了“有關擇業熱點問題的思考”等畢業生求職指南,邀請過來人與在校生分享職場心得,以期拉近距離。

    供給與需求同步增長

    “雖然當前就業需求有所增加,但大學生就業的嚴峻態勢一直存在,甚至不能排除就業形勢繼金融海嘯後再次‘探底’的可能。”上海財經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譚予絮語出驚人。面對當前情況,多位高校就業專家均保持謹慎態度。

    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需求增加的同時,供給也在增加。數據顯示,2012屆全國大學應屆畢業生共680萬人,較前一年增加20萬人;在上海,應屆畢業生總數18萬餘人,較前一年增加約1萬人。與此同時,全國已經畢業的大學生中,還有歷年沒有成功就業的“存量”200多萬人。

    譚予絮強調,還應把大學生就業放在整個就業市場的.大盤子中考慮。在我國當前大學教育進入大衆化階段的情況下,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再是“精英”,其中大部分可能僅在大學四年受過一定知識訓練和專業能力培養,談不上“專業人才”。他們在求職時,甚至可能需要面對來自農民工、非大學學歷者,以及“4050人員”的競爭。

    更有專家質疑,這樣的“火爆”還能持續多久?在他們看來,當前的崗位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幾年前金融海嘯壓抑了用人需求後產生的反彈效應,並不具備長期保持這一態勢的驅動力。因此,要說“春天”、“牛市”,顯然爲時尚早。

    結構性地域性矛盾仍存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結構性、地域性的矛盾始終是存在的。陳浩明指出,從幾年的數據來看,崗位增加較多的往往是大規模發展的製造業等。不少行業中發展好、薪酬高的所謂“高端崗位”,每年的需求量基本穩定。換句話說,即使當前用人總需求增加了,但要想獲得“高端崗位”,競爭將因就業人數增加而更加激烈。此外,一些知名度較高的重點高校學生與其他高校的學生相比可能獲得更多機會,而對後者而言,就業崗位總量的增加,或許並不會帶來就業質量的提升。

    從地域上說,隨着我國相關政策的引導和社會就業觀念不斷改變,中西部地區就業崗位對上海學子的吸引力逐年增加,但這些崗位依然屬於“冷門”。與此同時,上海企業的工作地點擴大到一些較爲艱苦的地區,特別是一些基建類單位明確要求“人跟着項目走”,畢業生在選擇時往往有所顧慮。

    業內人士不約而同指出,即使有一定的滯後效應,但就業歷來與經濟息息相關,共榮共損。當前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向好,但全球經濟環境較爲複雜,也給企業發展以及招聘用人帶來了不可知、不可控因素。因此,應謹慎對待眼前的“火爆”,不可盲目樂觀,若一味挑三揀四,可能追悔莫及。在面對大量機會的時候,不一定要選“看上去最美的”,而要努力追求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因爲每個人自身能力、職業目標、家庭情況各有特點,求職時不應只看工作地點、薪酬等因素,而須綜合考慮,才能邁好職場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