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位百科>

生產主管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學問君 人氣:1.64W

企業以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爲核心,而生產主管就是指揮和組織生產的管理者。但“主管”是一個含義比較廣泛的概念。在不同規模、行業的企業中,主管可能是一位中高層的管理者,也可能是基層的管理者。在此,筆者將生產主管定義爲生產車間的班組長、主任。
車間是產品加工、質量改善、降低成本的活動場所,是實現企業經營戰略和方針目標的基層單位。現階段,伴隨着微利時代的到來,在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的市場環境下,多品種、小批量,短交期的競爭愈加激烈。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確保長期生存與發展,生產主管的素質和能力在運籌帷幄中必將決定生產經營管理的成敗。如此重要的崗位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呢?
 1、品質意識。
生產過程中的品質主要是對產品加工製造質量的要求和規範。是追求和衡量產品是否符合顧客需求的標準。一個具有品質意識的生產主管,其言行無不充滿對質量的追求和保障,進而教導和要求全體員工按標準作業,養成一次性就做好的習慣,極力減少不良和反工,爲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最好的服務。因此,生產主管的品質意識決定了員工的意識和行爲,也決定了產品的質量和顧客的滿意度。所以,身爲主管,必須具備良好的品質意識,自我要求、自我約束。從而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措施,確保產品生產在每一個環節和不同的操作員工之間得以控制和持續健康發展。筆者認爲,品質意識是每一個基層生產主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2、成本意識
一個沒有成本意識的生產主管,在生產過程中必將造成人、財、物的大量浪費。如:人員安排不合理,超過最佳配置人數;設備保養不足導致稼動率低,有效運轉率低;爲預見不良或生產不及,大批量生產帶來的庫存積壓、搬運、反工、儲存等。這些都是意識不足的嚴重浪費。因此,作爲企業基層生產主必須具備敏感的成本意識,只有具備了成本意識才能不斷降低投入提高產出,從而使資源最大化,實現利潤最大化。生產主管是生產的執行者,也是生產的指揮者,不僅自己需要具備良好的成本意識,同時還要極積地鼓勵屬下員工的共同參與,並在工作中時刻灌輸節約成本的觀念。只有樹立起員工的成本意識,只有員工具備了良好的成本意識,才能建立起降低成本的能動性。
3、交期意識
交期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大家常說的完成生產任務的期限。交期意識與品質、成本意識同等重要,是透過對人、財、物的投入和有機組合,進而轉換成以產品質量、成本、交期滿足於顧客需求的要素。如果在質量、價格同等的條件下,能快速滿足多變的市場需求,加速產品週轉,企業必將成爲顧客的優先選擇。因此,如果生產主管不具備良好的交期意識,無疑是沒有效率的生產,也給競爭對手創造了絕佳的機會。
現階段,隨科學技術的深入發展,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生產主管僅有品質意識、成本意識還不夠,必須具備良好的交期意識。早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人們常常藉以深圳特區日新月異的發展來比喻速度——“深圳速度”這就是時間效率,交期意識的體現。生產主管必須全面掌控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在控制品質和成本的基礎上仍需加強生產進度管理。要對員工進行多能功培訓、對機器設備進行合理佈局和改良、對工藝流程進行合併、重組等,使生產具備高度的柔性,從而改善交期。日本豐田公司推而廣之的JIT生產管理方式就是交期意識的完美體現,“只在需要時,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這種生產方式的核心就是均衡生產、準時交付。
 4、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在與企業一切利益相關的人、事、物的交往中所體現的主動、熱情、周到等認知和慾望。即自覺主動地做好一切工作,爲他人或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的一種觀念和願望,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認知。
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單純地依靠技術、質量和價格,關鍵是服務質量。隨科學技術擴散的速度越來越快,企業技術和設備的差距越來越小,企業間在產品質量和價格上的差異越來越小,於是許多企業將競爭的核心日益轉移到服務領域,以服務質量和態度取勝競爭對手。早在70年代中期,法國管理學家曾指出:服務致勝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贏得在服務質量上的競爭?企業要靠全體員工樹立牢固的顧客至上和優質服務的意識,這首先就需要生產主管樹立牢固的服務意識,只有生產主管具備了良好的服務意識,才能進一步影響員工的意識。國內知名企業——海爾,在對顧客服務方面,他們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從而不斷取得顧客的信任,超越顧客的期望,也因此成就了海爾。他們的口號是:“只有顧客想不到的,沒有我們做不到的”。這就是服務致勝的成功榜樣
在生產管理或製造加工過程中,只要做到對每一個環節一絲不苟、消除浪費、提高效率、杜絕不良,確保產品質量和交期就是對顧客最好的服務。這裏的客戶既包括內部“客戶”也包括外部客戶。總之,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隊,只有內心具備了服務意識,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佔領了服務對象(客戶)的心,才具備真正的競爭力。因此,生產主管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應加強學習和了解,嚴格掌握,規範執行;樹立“我們的工作就是對顧客服務”的管理理念。
 5、改變意識
意識,其本義是人們在頭腦中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在知識經濟爆炸式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企業產品從單一化轉向多元化,從而帶動了消費者市場,大大滿足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也強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意識、觀念改變的突破。可見改變意識就會加速成功。作爲企業生產主管,改變意識就能推陳出新、持續改善、不斷超越,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從而正確地引領團隊走向成功。因此必須改變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心理承受能力。
(1)對待錯誤。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企業生產主管,面對紛繁複雜的產品、大量的生產設備、員工、物料,以及各不相同的顧客特性等,難免在工作中出現意想不到的疏忽。因此,要學會善待錯誤,知錯就改,謙虛爲懷,正面對待一切工作中的錯誤,因爲錯誤是成功的奠基石。任何錯誤都有大有小,有一定的主客觀原因,但對待改變錯誤的態度不容如此“斤斤計較”。有錯必改,決不爲自己的錯誤找理由,更不能有絲毫僥倖心理。記住,你是一位生產主管,你必須對企業、對員工、對社會、對顧客、對自己負責。
(2)對待成績。成績是努力的結果,是價值的衡量。生產主管的成績就是團隊工作的績效。是透過對屬下員工的培訓、指導、溝通、指揮及團隊協作而達成的。面對工作成績的時候,首先應該想到團隊成員或屬下每一位員工,並積極分享,把今天的成績歸功於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此,體現了你的胸懷,既能得到上司的肯定,同時也博得下屬的認同。團隊成員就會一如繼往的追隨你,將以更大的努力來迎接新的挑戰,大夥工作更加愉快,你的工作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3)對待挫折。每個人對挫折的認識各不相同。積極的人視挫折爲學習,消極的人視挫折爲困難。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讓你卻步不前,你軟它就硬,對於強者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因此,正視挫折變得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整日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情緒起伏不定,那麼沮喪就會久居腦海,免不了自卑。因此,生產主管,遇到挫折時必須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應視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對或努力不夠。只要抓住這兩點堅定不移,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就比困難多,一定會取得成功。
(4)對待問題。問題是與標準相比較的差距,是工作異常的暴露。在日常生產管理過程中,出現偏差,出現異常在所難免。只要擺正心態,正確對待,必將又是一次勝利。但往往事與願違,總會有一些生產主管生怕暴露問題,一旦同事或上司在其所管的部門或員工中發現問題,或提出好的意見或建議時,馬上就緊張起來,閃電式的找出一大堆理由(大多以客觀原因爲藉口)推卸責任,這樣做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在生產管理過程中能不能發現問題是管理者的水平,願不願解決問題是管理者的態度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好與壞是管理者的能力問題。如果連問題都發現不了,何談水平?態度?能力?
任何企業,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一點問題都沒有,也正所謂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發現問題。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有人將問題反映出來,應該感到欣慰,感激他們纔對。有他們的關注,才使得我們及早地從錯誤中走出來,從而得到了又一次改進和提高的機會。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探索中不斷改善和進步的。問題出來了,就積極面對、分析、解決,看看問題出在哪裏。是制度有問題就修改、更正,是規範有問題就找更好的方法替換,是培訓出問題就加強培訓。作爲生產主管只有報以如此謙遜的工作態度才能決勝千里。
(5)對待工作。如果你能樂觀地對待工作,工作就會讓你快樂;你能忠誠地對待工作,工作就會對你忠誠;你能爲工作付出的更多,工作也會回報你更多。每個人都想在工作中獲得成功。但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你的態度卻是最核心的因素。不同的態度,產生的人生體驗和結果都會不一樣,因爲心態可以影響我們的認知方法。積極的人生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戰勝自卑和恐懼,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惰性,可以發掘我們的潛能,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積極或消極的態度,決定了兩個人做同樣的事情得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許多人抱怨工作複雜、繁重,福利待遇不好、工作環境差,整天精神疲憊,萎靡不振。而另外一些人卻總是自願選擇加班加點,即使到深夜,第二天也能容光煥發,照常工作。這說明主動熱情讓一切變得簡單,主動熱情就是前進的動力。作爲生產主管,處於紛繁複雜的工作境地,你也許不能選擇工作本身,但你可以選擇對待工作的態度。只有在實際工作中付諸行動,謙遜地認識到自己的工作還不夠好,需繼續努力,才能真正有所價值。大多數公司招人的標準都少不了主動、積極、敬業等字眼,也說明對待工作的態度是一個職業道德的問題。
(6)對待做事。一個人做事的行爲就是他的態度。事情做得好不好,與事情本身沒有太大關係,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態度問題。儘管有的人伶牙俐齒,可以爲自己的行爲辯解,但行爲的結果會成爲最終度量其能力的標尺,儘管從來沒有人否認過時運不濟之說,但是根本原因還是態度的問題。作爲一個優秀的生產主管,對待做事的態度關鍵在於,團隊合作,上下溝通,左右協調,確保產品質量、效率、效益、安全等,以及給顧客帶來潛在的附加價值等。總之,服務他人是最起碼的做事原則。
(7)對待同事。我們每天和同事朝夕相處,比與親朋好友相處的時間多得多,而且工作上最離不開的就是同事的支援和幫助。因此,在工作上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首先想到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其次,要學會處處降低身份,看到對方的優點。如果遇到一些事情,自己沒錯(那是不可能的),那麼就站在對方的角度,體驗一下對方的感覺。就算是對方錯了,也不要得理不擾人。切忌公開對立,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一定要對事不對人。對事無情,對人一定要有情。記住,做人第一,做事第二。如果生產主管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無從左右逢源,無法與同事之間建立合諧與合作的關係。
(8)對待上司。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要做的事情太多,就會忙不過來,這時他就需要找一個“替身”,或者叫做“代理人”,這樣,就產生了一個下屬。顯然,作爲下屬,我們是上一級的“替身”,由於上司忙不過來,我們代他完成相應的任務。因此,作爲下屬的生產主管要明確自己的“身份”。 我的職權來自我上司的任命,我是上司的代表,我的言行是一種職務行爲,我要堅決服從並嚴格執行上司的決策,我必須在我的職權範圍內行事等。這是作爲一個下屬最基本的認知。所以,對上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服從。常言說得好,恭敬不如從命。
在上司面前僅有尊重、服從還遠遠不夠。一個優秀的下屬要善於學習,不斷提高個人工作技能,爲上司分擔更多的工作,學會主動彙報工作,善於創新,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設性意建或建議。除此之外還要誠實守信,不爭利、不搶功、不推過,更不要鋒芒畢露。只要做到這些,你無疑是一位好下屬。作爲生產主管理的你,將會有更多的下屬象你對待你的上司一樣地對待你,因爲你爲他們樹立了榜樣,他們是你的效仿者,更是你的追隨者。
(9)對待時間。一個人對待時間的態度,其實就是對待生命的態度。常言說得好“時間就是生命”。作爲生產主管,不能合理的安排時間、利用時間,就是浪費生命。如:一個生產主管,往往需要同時完成多項任務,而這些任務又都有一定的難度和完成期限。如果不能制定一個有效的計劃,對這些任務作一個全面的安排,往往會被任務搞得焦頭爛額,窮於應付,險象環生。最終就會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地將產品交付給客人,與之伴隨出現的就是產品不良、返工、浪費、成本上升、客戶投訴等。因此,生產主管必須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建立完整的工作計劃、進行目標管理、設定完成工作的優先順序、任務完成的時間期限,一旦決定的工作就立即採取行動,學會利用時間,杜絕浪費時間,善於自我約束。
當然,作爲生產主管,應養成按事情的“緩急程度”辦事的習慣。我所強調的是,在安排行事次序時應先考慮事情的“輕重”,然後再考慮事情的“緩急”。因此,值得考慮採取的辦事次序應該是: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
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就象空氣一樣無償地,自由地供給我們每一個人,不管你是誰,不管什麼時候,也不管你需不需要都是如此。其基本特徵是:無法替代、無法儲存、無法開源節流,毫無彈性。然而離開了時間資源任何工作都無法開展、無法進行,由此可見時間資源的重要。所以,生產主管必須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力求每天進步,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價值最大化。
(10)對待先進。先進是榜樣,是學習借鑑的一面旗幟。先進展現着一種風采,昭示着一種精神,孕育着一種希望,代表着一種方向和前進的力量。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新形勢之下,企業生產主管必須要做好獎先樹優的工作,充分發揮其潛在的激勵鼓舞和示範引導作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正確的觀念、態度、方法對待先進。建立學習、趕超的積極氛圍,以少數帶動多數,以局部帶動整體的良好風尚。從而不斷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實現企業的長期效益。這是生產主管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11)對待利益。公司的發展壯大,成敗得失,靠全體員工辛勤工作,共同努力。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棵大樹,員工就好比樹根,根深纔會葉茂、生機勃勃、一片盎然。員工工作能力強,技能水平高,才能生產出高品質、低成本的產品,從而不斷滿足顧客需求,贏得顧客的認同,也就能支撐着這棵“大樹”,企業就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因此,作爲生產主管,必須認識到只有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產品質量穩定,企業才能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所以,在利益面前首先應該想到廣大員工的辛苦勞作。應該思考如何給予員工更多的激勵和更大的鼓舞。作爲一名管理者,只有維護好員工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維護公司的利益。生產主管,應把個人追求融入到公司長遠發展之中,因爲公司的目標中已經包含着社會、股東、客戶及員工的責任,只有把這些責任和員工的利益處理好,纔可能讓員工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到公司的發展中去。
(12)對待目標。目標是構築成功的磚石,是前進的方向。目標催人奮進,給你樹立信心。事實上不是有了目標就得以實現。光有目標還不行,首先目標要恰當,目標必須是具體的、是可以衡量的、可以達到,而且要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具有明確的截止完成期限。生產主管要時刻以目標爲依據,不斷鞭策自己,激勵屬下員工。
目標既不能過高又不能過低。目標過高,遙不可及,那只是空中樓閣,無法實現,讓人喪失信心;目標過低激不起員工的工作熱情,員工沒有成就感。因此,目標設定尤爲重要,俗話說:“跳起來摘桃”。只要你願意跳,只要你努力跳,就一定能實現,這就是恰當的目標設定。因此,設定目標時要讓員工共同參與,達成共識,只有如此,才利於目標的實現。
 6、人際交往能力
現代企業管理講求集體的智慧,不再是舊工業時代,憑着有某項過人的“絕活”就可以單槍匹馬、獨步天下。因此,作爲生產主管,每天身處上司、同事和下屬之間,上下疏通、左右溝通、內外管理,是必須錘鍊和應當具備的能力。學會與上司、同事和下屬溝通、合作,建立一定的人脈關係,工作上取得上下支援,左右逢緣,這往往是決定生產主管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工作中,人際交往能力可分爲與上級交往的能力,與平級交往的能力和與下屬交往的能力。與上級的交往主要是接受任務、彙報工作、表達不同意見。與平級交往主要是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要善於換位思考,從大局出發,切忌避免感情用事。與下屬的交往主要是分派任務、聽取彙報、商討問題、工作指導等。不論與哪一級交往,溝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不但要能準確地領會對方表述的意圖,還要能準確地把自己的意圖準確地表述給對方。所以,人際交往的能力主要取決於溝通的能力。如:工作安排、進度控制、異常處理、差異分析、新的方法技術實施等。許多新的觀念,無不是經過數次溝通、碰撞的結果,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對此,生產主管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打通員工的才智與心靈之門,才能激勵、挖掘員工的潛能。爲此,良好的溝通是人際關係的基石,是通往成功的技能。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人際關係的處理,可見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
 7、團隊協作能力
團隊協作是考驗生產主管的全局觀、整體意識及個人綜合素質。因爲,管理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一羣人的工作。能否將一羣人的工作做到政令統一、協調一致,關鍵在於管理者本身的能力。一個好的團隊需要好的管理,好的管理需要有好的管理者。所以,富有發展潛質的生產主管應表現出團隊取向的工作風格,要樂於協同作戰,在實際工作中做“領頭雁”;要善於營造一種團隊協作、平等溝通的文化氛圍;要堅信1+l大於2,善用頭腦風暴放大集體的智慧;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批評、面對衝突,不放棄尋找最好的問題解決辦法;彼此欣賞,鼓舞士氣,關注團隊成員的共同發展。
團隊協作對生產主管的成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具調查,管理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主管和下屬、同事和上司工作不協調,不合作。因此,對於生產主管而言,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必然是團隊的共同成功。脫離團隊,去追求個人的成功,這樣的成功很渺茫,即使成功了,往往也是變味的和苦澀的。如果長此以往,對團隊、對公司都是有害的。因此,一個優秀的生產主管決不是個人的勇往直前、孤軍奮戰,而是在上司的指導之下帶領下屬齊頭並進,共同成功。
 8、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
基層生產主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尤其是技術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只有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生產主管,才能在管理過程中有的放矢,遊刃有餘,也才能避免官本位的現象。
作爲一名現代企業生產主管,不能只具備一般性的宏觀管理與調控。生產主管應懂得一定的操作技術,並不是說各種設備之技術都精通,這樣既不可能,也沒必要。但是至少要掌握本部門的一、兩項操作技術,越熟練越好,只有這樣才能讓員工發自內心的信服,從而建立起在員工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而且爲解決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奠定了根基。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實力才能達到上有領導滿意,下有員工服氣。
9、創新能力
現代企業管理其本質上就是一種創新活動。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創新是團隊獲得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若企業能不斷推陳出新,就能引領行業,引領市場,從而獲得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也就能使企業永保活力,位居列強。反之,必將被市場或同行所淘汰。創新即開拓、進取,要求管理者不斷接受新資訊,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激發新創意。創新的關鍵是創造性思維,既能縱向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得出新體會,還能從橫向探索別人未曾涉足的角度提出新見解,也能從逆向方面敢於一反常規大膽否定過去的結論,作出解釋。創新是一種很艱苦的工作,爲此,生產主管應具備堅定的意志,堅強的決心,頑強的毅力和紮實勤奮的努力。
作爲企業生產主管,創新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要根據本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經過一定時間的探索,積累經驗,形成一套適合本公司或本部門的獨有的模式或制度。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即: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創新的方法有:
(1)完全創新——原來根本沒有的東西或功能;
(2)綜合創新——將不同領域的產品思路、做法、程序進行融合;
(3)借鑑創新——古爲今用、洋爲中用;
(4)嫁接創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先進的經驗共同優化;
(5)擴散創新——將某一成功的經驗、方法推廣運用到其他產品或領域;
(6)轉移創新——技術轉移、產品轉移、地點或市場轉移;
(7)深化創新——在管理程度、技術程度、產品專業化程度上深化;
(8)分解創新——將一項成功的技術或管理模式分解運用在不同的方面;
(9)加減創新——所有的制度、管理方法、技術其適用性都具有一定的時間期限。沒有一成不變的。因此,必須結合時代環境和自身條件予以加減等創新方式來適應企業的不斷髮展。
現代企業處於複雜多變的環境之中,作爲生產主管,隨時要有打破現狀的挑戰精神,引進創新的技術、觀念和知識,並且時時做好打破舊有框架的心理準備。當其他部門的工作量增加時,絕不可以抱持門戶主義,認爲自己只要做好分內的工作就好,而應藉由機會了解其他部門的運作和管理方式,並且從中學習有益的做法與經驗。
在當今凡事變化迅速的時代,作爲企業生產主管很難依靠一個永恆不變的原理、一個萬能良方來處理所有問題,所以,要懂得運用“權變謀略”,抱勢必成爲一項管理者所必備的能力。換言之,管理者要依據所處環境的條件變化,靈活應變,並從中找出最佳方案,以變應變,取得最爲理想的結果。不過,管理者須謹記在心的是,儘管死守原則、不懂通權達變的教條主義者,在管理的過程中,會爲組織帶來嚴重損失,但是,“權變”也只能在一定的原則和基礎上靈活運用,予以創造性的發揮,若是毫無原則性的“變”,同樣也會讓組織承擔高度的風險。
總之,作爲一個現代企業的生產主管,應要做到既可守又能攻,既能通權達變,又能建立一套具有客觀規律、原則清楚的彈性管理模式。也就是在遵循客觀規律,遵守基本原則的同時,也應視具體情勢有所變通,避免成爲一個墨守成規、思想僵化的教條者。
10、教導和培育部屬的能力
管理就是督導他人完成工作而完成自己的工作。而管理的目的是爲了實現組織內預期的目標。因此,主管是透過部屬完成任務達到目的,並且要對部門的績效負責。爲保證員工有工作的熱情,能正確理解上級指令,能夠有效地完成各項任務,主管有責任和義務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要記住,員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方法不科學、責任心不強、缺乏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缺乏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這些都不是員工的錯,而是基層主管的錯,是基層主管沒有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指導培訓。中高層管理者希望基層主管真正成爲連接管理層和員工的紐帶,並透過基層生產主管提高產量,改善產品質量和服務,並鼓舞員工的工作士氣。爲此,基層生產主管必須承擔起教練員的任務——指導團隊獲得勝利,這就要基層主管必須具備教導和培育部屬的能力。從而保證企業或部門目標的實現,這是基層生產主管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和能力素質的要求。所以,優秀的生產主管更多的是關注員工的潛能開發,鼓勵和幫助下屬,以各種方式提高員工的能力,幫助其成長取得成功。
作爲基層生產主管,我們不只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幫助部屬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效率。要記住,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只有下屬的工作能力提高了,才能體現出主管的能力,也才能少走彎路,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任務,從而實現目標,最終達到管理的目的。
11、授權與激勵
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掌握授權與激勵部屬的技能。生產主管本身肩負着部門或班組工作的計劃、組織、指揮、溝通、協調、領導等諸多工作,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件事情和細枝末節,做到事必躬親。即或如此,時間、精力也是不允許的。爲確保部門內各項工作有效貫徹執行,就必須依賴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從而實現目標。因此,授權與激勵部屬的能力顯得極其重要。
(1)有效授權
在管理過程中,授權就是將權力下移,把某項工作和權力同時委託給他人或部屬。這實際上就是對他人或部屬的能力的一種信任。因此,授權就是信任,信任就是激勵,信任就是管理,沒有信任就沒有管理,也因此沒有激勵。試想,人與人之間,上司與部屬,老闆與員工之間沒有了信任會是什麼局面?一盤散沙、互相猜疑、各自爲政,管理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授權的本質是創造了一種新型的關係——夥伴關係。透過權力和責任分享,授權與被授權者捆在一起,不可分離。當然,主管不能把管理職責委託給被委託者,委託的只是某項具體的工作,以及與工作相對應的權力,這些工作在分配任務時必須交待清楚。所以,授權是對工作的授權。其中工作包括三個要素:工作的內容、工作的職責和工作的責任。因此,授權也包括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任務本身。即要求下屬完成的某項工作。第二個要素是權力。成功的授權必須賦予相應的權力。第三個要素是責任。即所要承擔的工作責任。
作爲生產主管,必須正確理解和認識到授權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只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才能正被正確地執行。授權是爲了緩解管理者本身的工作壓力,同時又能激勵員工,提高員工創造性的工作能力。因而,應懂得“無爲”,部屬才能夠有大爲,這是無爲無不爲的道理。作爲主管必須“有所不爲”,才能恰到好處的“爲所應爲”。以有所不爲作根本,產生爲所應爲的作用,使一切作爲都符合實際需要,並且從容中道。筆者認爲授權必須掌握諸多因素,做到人事相宜,恰到好處,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授權絕非棄權,當委託出去的工作未能達到期望的結果或比預想的結果更糟糕時,授權者必須要承擔全部責任。士卒犯錯,過及主帥,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在授權之前,首先主管要端正授權的態度,建立授權意識,創造合適的授權的氛圍,掃除授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並制定相關工作的授權計劃。其次就是明目標或具體的工作任務與相應的權力。因爲目標是員工意志的體現,是員工努力的依據,也是鞭策員工向前邁進的動力和源泉。主管要想透過授權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一定要讓員工看清楚最終的目標,只有清楚的目標才能使員工有強烈的慾望,並更快、更好、更有動力地去工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等於沒有方向,不但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反而會導致下屬對上司意圖的不同揣測。其三是要根據下屬的能力、心態和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挑選合適的人選並將相關工作和權力授托出去。最後,必須進行適時追蹤、要求屬下有效反饋、對全局進行掌控,避免屬下濫用職權。當工作完成時,立即收回權力。因而,授權管理也是生產主管的一項重要技能,不懂得授權管理的主管就等於慢性“自殺”。
(2)有效激勵
激勵是激發、鼓勵的意思。威廉·詹姆斯透過研究發現,員工只要用20%——30%的努力即可完成他的工作,而經過激勵的員工,將會以其80%——90%的能力工作,一個人可以當兩三個人用,大大地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爲透過激勵,員工的內心受到某種鼓舞,從而採取行動,行動的結果在滿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時,實現公司的目標。
人都是需要激勵的。主管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引導員工完成組織和部門目標,因此,瞭解員工的需要、分析如何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行爲,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保證,這也是激勵的目的所在。有效激勵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如:物質利益原則、公平原則、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差異化與多樣化原則、時效性原則等。
作爲生產主管,激勵員工最好的方法有就是:採用有效的工資與獎金分配方法、授權並信任員工、給下屬支援和鼓勵、用目標、壓力激發下屬的潛能、用信任和尊重去感動下屬將收到不錯的效果。
 12、執行力
執行力,簡單理解就是行動力。任何好的設想、遠景、目標,沒有付諸行動都等於零,不可能取得成績。因此,執行力就是將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根據筆者的觀察,企業、團隊或個人的成功60%靠執行力,30%靠策略,其他10%或許真的就是運氣了。而且執行力和策略卻可以透過學習掌握。所以,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努力和行動,而不是單純地靠設想。有了想法沒有行動,有了行動然而看不到結果,因此,無論有多好的想法也是無濟於事。
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主管認爲,執行是下屬的事,那都是些細枝末節的事務性工作,不值得費神。這個觀念就絕對錯了。反之,執行力是作爲主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企業要想生產出好的產品就必須要有好的策劃,好的策劃要好的執行,好的執行就要好的團隊,好的團隊必須要有好的主管。執行力的強弱,是衡量一個團隊戰鬥力強弱的重要依據,也是管理者致勝的一個重要因素。個人執行力是團隊執行力的基礎,而基礎的關鍵是主管的執行力。
生產主管作爲公司基層的決策者、領導者,承上啓下,必須建立“上下同欲者勝”的理念。要培養團隊成員“合心、合力、合拍”的協作精神,衆人拾柴火焰高,這是非常重要的。還有的主管則認爲只要授權給下屬即可,這種看法也錯了。執行力是一套紀律與一套系統,並非下屬或某項工作,某一個員工的事。我們必須將執行深植於企業的策略、目標與文化當中。必須深入並參與其中,而不能只是將相關的工作交待、委託給下屬。
就生產管理而言,傳統大量生產與接單生產的做法的大異其趣之處就在於,後者只能是在接獲客戶訂單後纔開始生產。例如:與戴爾配合的零組件供應商也是採用接單生產方式,必須等戴爾的客戶下了訂單之後,再開始生產。等供應商交貨之後,戴爾立即開始組裝,並在裝箱完畢數小時之內就運送出去。這套系統能壓縮接到訂單至出貨的整個流程時間,因此戴爾能夠在接到訂單的一週、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將電腦交貨。這套系統讓自己與供應商的存貨都減到最少;和對手的客戶相比,戴爾的客戶更能及時享有最先近的產品。在個人電腦業成長趨緩後,戴爾之所以能令競爭對手沒有還手之力,系統地執行正是主要原因。戴爾在這些廠商陷於困境時,利用削價擴大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拉大與同行的差距。由於資產速率高,即使獲利率衰退,戴爾仍能維持高資本報酬率與正現金流量,令對手望塵莫及。這就是戴爾在每一階段都能一絲不苟地切實執行的結果。
從以上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啓示,執行力是決戰的根本。作爲生產主管,必須周密的計劃、有效的行動、嚴格執行、定期檢查,積極的評估處理。透過健全各類反饋資訊,嚴格檢查生產計劃、生產進度、產品質量。引導員工並按傳、幫、帶的方式深入實踐,進行差異分析、調整或修定作業標準等。這就是所謂執行的系統化流程,從而不斷對生產各環節提出質疑、不厭其煩地追蹤確保權責分明,標準一致,將組織成員全部連結起來,均能各司其職,按預定所期望的狀態同步前進。
 13、自我學習的能力
隨科學技術的深入發展,手工勞作逐漸被機械自動化替代,體力勞動逐漸轉化爲腦力勞動。因此,工作對人的要求也高了。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價值。“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就是新經濟時代的寫照。
學習是自我提升的原動力。作爲生產主管要想在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建立終身學習的心態,勤奮不輟,超越自我。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以空杯換滿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吸納百川。作爲生產主管,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達到預定的目標。不學習就會落後,知識技能是會過期的;不學習思想意識就會僵化,如此一來,必將被淘汰出局。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已經突破了學校的限制,變成了終生的事情,需要隨時隨地地學習,因此學習能力變得尤爲重要。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自己什麼也不知道!”可見虛心學習是多麼的重要,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
隨科學技術的深入發展,企業產品、技術、質量、服務不斷升級、形式多樣,競爭激烈。企業基層生產主管(班組長和車間主任)肩負着重大使命。企業戰略方針,必須透過基層生產主管去貫徹、執行和落實。“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因此,企業決戰在班組、在車間。企業生產主管的素質和能力預示着企業或個人的未來。作爲企業基層生產主管要堅持不斷學習,吸納百川,彌補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在提高自我的同時帶動屬下員工共同成長,在學習和實踐中求同存異。

生產主管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