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教案設計

學問君 人氣:2.41W

“馬說”這個標題爲後人所加。此文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公元795—800)。“說”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馬說》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馬說》是魯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對統治者埋沒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充溢其中。

【教學設想】

想要拉近學生和文言文的距離,教師就應當幫助學生搭建溝通古今語文的橋樑,讓他們自如的往來其間。因此本課的教學結構按照“共鳴”“爭鳴”“一鳴驚人”三個環節設計。在“共鳴”環節學生透過讀的方式體會作者情感,領悟文章寓意;在“爭鳴”環節學生透過辯論方式,學會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人才和伯樂的關係;在“一鳴驚人”環節中學生透過交流的方式,瞭解當前社會人才不被埋沒的途徑。

【教學目標】

領悟文章寓意,尋求自我被賞識的途徑。

【重點難點】

1.領悟文章寓意。

2.尋求自我被賞識的途徑。

【教學方法】朗讀法、開放式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

(ppt出示圖片,介紹圖片)

最近有張照片在網上很火,我請大家欣賞一下。照片上的女孩前幾日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考試,在表演複試中落榜,一時情緒失控,在現場大喊大叫,被網友稱作“咆哮姐”。同學們,你知道她咆哮什麼?(學生七嘴八舌說)她喊的是“爲什麼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經很好了,爲什麼就沒人賞識我呢?那麼你們也有這樣不被人賞識的時候嗎?

(學生談自己不被賞識的經歷)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說出了你的心聲。(板書課題——馬說)

二、共鳴

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嗎?

(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正音。

(二)學生自由朗讀,尋找身影。

1.千里馬的特徵?(可原話,可自己說)

明確:日行千里 一食或盡粟一石

2.千里馬的遭遇?(用文中的話來回答,指導朗讀,突出“也”字的不同語氣)

明確: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裏的“也”有惋惜意味。“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這裏的“也”有不平的`語氣。“策之……食之……鳴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裏的“也”有憤慨的語氣。

3.你最痛恨誰?痛恨他什麼?

(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疏通文意。然後指導朗讀第三段,讀出憎恨、鄙視的語氣)

第一遍讀: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第二遍讀:(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盡其材,(我)鳴之而(你)不能通其意,(你)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第二遍讀時注意添加字和最後的感嘆號所起的作用。)

4.誰能拯救千里馬?

屏顯資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面板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擡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明確:這就是千里馬遇到伯樂的故事。只有伯樂才能拯救千里馬。沒有伯樂,千里馬永無出頭之日。也正如作者所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隔着遙遠的時空,我分明聽到了一聲嘆息。可這嘆息和不平真的僅僅是爲了千里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