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2017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學問君 人氣:1.79W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共同營造一個文明的家園,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2017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1】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人,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美麗。

國家,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諧。

世界,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繽紛。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中華美德熠熠生輝。

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父母、老師、長輩總是教導我們要繼承“中華傳統美德”。那麼,真正的中華傳統美德是什麼呢?

語文老師說:“中華美德”是父慈子孝、夫義妻賢、兄友弟恭;待友誠信、爲人正直、處事循義;尊老愛幼、尊敬師長、撫貧憐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數學老師說:“中華美德”是一條長長的線段,它連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過去,艱苦奮鬥地創造燦爛的今天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英語老師說: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地理老師說:“中華美德”位於地球的東半球,它是中國山川秀麗、晴空萬里與第一輪陽光所組成的。它是東方不敗。

歷史老師說:“中華美德”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氣節。美術老師說:“中華美德”是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

音樂老師說:“中華美德”是一首歌,它的音色美妙動人,它激勵着所有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我說:泱泱中華美德,幾千年來綿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文明進步”成爲了最重要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的體現不在於它有多麼壯觀、偉大,而事實上,它在我們不經意的動作中已經產生。

雷鋒叔叔,你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爲你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爲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抗日戰爭的烈士們,是你們教會了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要學習你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先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你們的精神將繼續鼓勵着中華兒女要奮發圖強,我們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在我上學坐的車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那兩位老人上車之前,車上的人們在我看來普通極了,沒有年老、體弱的。而當年老的爺爺、奶奶上車,售票員叫到:“請車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讓個座?”時,原本平凡的人們開始焦躁起來,有的人說我身體不舒服,有的人並沒有說什麼,但他們的臉上卻

多了一種焦慮的表情。看着每個人的神情,兩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難過。每個炎黃子孫最爲平凡的“中華美德”,到哪去了?我很慶幸,我讓了座,我沒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細小的“中華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蹟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人間流芳百世;中華美德都會影響着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2】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古詩十九首中有:“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北方民族養馬善騎射;南方漢人養鳥耽享樂。又,北朝樂府的代表作是《木蘭辭》;南朝樂府的代表作是《孔雀東南飛》。前者說的是女子代父從軍,戎馬倥傯;後者講的是兒女纏綿,雙雙殉情。再縱觀歷朝歷代,文官武將雖並非某處特產,但江南才子和北國英豪是大趨勢。就連所謂的“武術”,北方的摔跤雖不好看,但講究強悍,而利於實戰;南方的拳腳不少是花拳秀腿,故頗耐觀瞻,卻未必厲害。說到身高,人人皆知北方漢子高大魁梧,女性也多健美;而南國小生多俊秀,女子則頗多嬌小玲瓏。於是,千年來的歷史無不是金戈鐵馬揮師南下,南宋偏安也好,大明王朝也罷,都只能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一個民族,文化固然非常重要,但光顧舞文弄墨,既不能保家,更不能衛國。因此,我對“儒將”這一稱謂還是比較看好的,只要真能名副其實。例如上世紀前半葉有一個人,原是文科大學生而且已經是頗有名氣的書法家,曾受到於佑任的讚許。但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卻投筆從戎,成了一代抗日名將。

另外,無論酒文化、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等,中國南北都存在不少差異,有地域、氣候等條件的促成,也有社會生活狀況的影響。北方人豪爽,多半端起酒碗仰脖一飲而盡;南方人則用半個鴿蛋似的小酒杯,幾乎覺不出吞嚥地一點點品嚐。北方爲禦寒,食物要能提供較多熱量,常是大塊地啖食牛羊肉等,菜譜之說相對簡單;而南方人則花樣想盡,什麼都敢吃,菜餚也千奇百怪,應有盡有,或說不應有的都有。北方人着裝多爲便利勞作、運動,或是習武;南方人的服飾則偏於講究,拖泥帶水。南方人沉溺享樂的結果,自然是手無縛雞之力,任由北方民族南侵。有史以來,幾乎從來未曾有過南方人大舉北侵的事件發生;即使是不到百年前的所謂“北伐戰爭”,也都打得那麼吃力,而且實際並未真正地成功,就已經開始了日寇的侵入。

歷史的教訓須記取,無論北方人南方人,還都應當重視軍事文化。我們不搞軍國主義,但富國強兵是必須的,這是不當亡國奴的基本保證。中國人應當重視南北文化的充分交流,取長補短,融匯貫通,才能在遭遇外侮時,地不分南北,全民族同仇敵愾,聯成南北一體的銅牆鐵壁,同保堅不可摧的中華大地,禦敵於國門外;不要總是丟失了疆土才死不瞑目地高呼“還我河山”,造成一代又一代人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