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簡析公民文化建設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訴求

學問君 人氣:1.24W

論文關鍵詞:公民文化;政治體制改革;公民意識

簡析公民文化建設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訴求

論文摘要:公民文化是處於現代化過程中的混合型政治文化。中國公民文化繼承了傳統儒家的政治文化,同時又融合了現代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特點,表現出傳統與現代兩個層面的基本特徵。公民文化建設對完善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促進其目標的實現以及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公民文化建設之未來展望則顯得尤其重要。

一、“公民文化”的界定

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和維巴在《公民政治文化》一書將人們政治心理取向模式的政治文化界定爲三種類型:地域型文化、臣民型文化和參與型文化。西方學者後來根據阿爾蒙德和維巴的這種分類歸納出這三種類型政治文化的具體含義。他們認爲:“一、地域型政治文化是指人們只能朦朧地意識到一箇中央政權的存在,他們對於這個政權的感情是不確定的或消極的,也沒有把任何規定他們與政權的關係的準則內化。即人們對政治系統,它的如何運作以及作爲能動參與者的自我,均缺乏起碼的認識和情感;二、依附型政治文化‘又稱馴順型或臣民政治文化)是指人們對政治運作的取向明確,但是他們與政治系統的聯繫是一種被動的聯繫。有這種政治文化取向的人對國家的政治系統只是情感的、規範的,而非認識的;三、參與型政治文化是指社會成員對整體的制度和政治系統的運作均表現出明確的取向。同時,個人在政治體系中傾向於一種自我活動者的角色;個人對這種角色的情感取向和評價的取向,可能接受也可能反對。

任何國家的政治文化都不是絕對單一的文化類型,往往是不同類型的政治文化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結合、融合或混同在一起,從而形成各國政治文化最顯著的特徵。這正如阿爾蒙德的“公民文化”學說:公民文化是由這三種類型政治文化交匯而成的,它是一種混合型政治文化。公民文化指的就是參與型複合政治文化。它不是一種現代文化,而是一種複合的,處於現代化過程中的文化。因此,它既帶有傳統文化的特徵,又帶有現代文化的特徵。中國的公民文化也不例外,它是一種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混合政治文化。

二、中國公民文化的特徵

首先,人文主義與專制主義的有機結合,並具有極強的封閉性和排異性。它所強調的往往是人的義務,而不是個人的價值。同時又把人性也分爲若干個等級,諸如聖人之性等等。

其次,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儒學,而經學又是傳統儒學的制高點。這種經學的思維方式把自己的思維視野囿於儒家經典之內,同時把聖人之言、經傳所云視爲人的政治行爲的規範和治理國家的準則。川由於政治文化的歷史繼承性,不可避免地使中國當前政治文化帶有傳統政治文化的痕跡。

2.傳統的公民政治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國內經濟政治體制的轉型,西方許多具有現代特徵的政治價值觀念也逐漸爲中國人所接受,從而形成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等級觀念與西方政治文化中平等自由思想共存,傳統人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共處,王權主義與三權分立思想的'並存的特點。同時也使當前中國政治文化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分化。這必然導致中國民衆政治心理複雜多樣且政治價值取向不一,阻礙了政治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功能的發揮。但相對於主流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和世俗化而言,政治文化的分化處於次要從屬地位,其消極影響也是次要和局部的。

3.中國公民政治文化縱向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首先表現在其縱向分佈上領袖階層公民政治文化與大衆階層公民政治文化的基本一致:大多數幹部和羣衆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具有共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認同傾向,即愛祖國、愛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以人民代表大會爲核心的國家制度、支援和推動政治體制改革、贊成和維護國家憲法、法令及政策。在對政治現象的評價上,也具有基本一致的政治價值觀,在對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關係的認識上也具有基本一致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