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幸福之花綻放課堂

學問君 人氣:3.02W
讓幸福之花綻放課堂
摘要:教育是爲了實現學生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課堂是教育的重要陣地。如果在素質教育課堂上將幸福理念貫穿其中,注重提高學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那麼將會促進其幸福感的生成,使課堂變成幸福的海洋,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創造幸福
        教育的真諦和歸宿是幸福,教育就是爲了實現學生健康幸福的人生。俄國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講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爲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並不幸福,幸福感的缺失使他們的心靈面臨着真正的迷失。不是學生不懂幸福,而是很難在課堂上獲得幸福。
        課堂是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裏度過的,教師能否創建愉快、生動、充滿活力的課堂,直接影響到學生幸福感的生成。因此課堂不應該僅僅是學生接受訓導和告誡的地方,應當成爲學生個性和思維的花朵賴以紮根的土壤;課堂不是知識灌輸的“車間”,應當成爲學生主動探求、砥礪思想的智慧競技場;課堂不是學生接受精神煎熬的地方,應當成爲學生體驗幸福和快樂的天堂……
        素質教育課堂正是這樣一個理想的平臺,它不僅給教師提供廣闊的空間,還給學生提供釋放激情的場所。如何把幸福理念貫穿於素質教育課堂,將是一個亟待探索的課題。幸福是一種能力,是感謝生命、感受快樂、完善自我、調節身心平衡、調節人與社會平衡的能力。這種能力並非與生俱來,是需要長期的磨礪和培養才能形成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幸福感,就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理解、感受、創造幸福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理解幸福的能力
        理解幸福的能力就是具備正確的幸福觀。幸福觀是人們在幸福的追求和享受中所持的觀點和看法。由於人們生活經歷、個性品質、文化背景等不同,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形成高尚或庸俗的幸福觀。一些學生在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的薰染下,其思想和行爲逐漸偏移,盲目去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如一學生曾經講到:“幸福就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將來嫁一有錢人,快樂的生活。”還有的學生說:“幸福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如果一味的把幸福寄託在外在的物體上,幸福也就成了沒有根的浮萍。因此,我們要把學生對物質享受上的追求提升爲精神美化上的追求,這樣才能使其獲得持久而深刻的幸福體驗,進而形成高尚的幸福觀。
        所以在素質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培養道德情操的機會,向學生傳達正確的幸福觀,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幸福,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例如,在忠孝篇中,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母愛齊天》,講述一位母親要捐腎救子,可是查出有重度脂肪肝,於是她開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減肥計劃,奇蹟般康復,最終救子成功。在組織學生討論母愛偉大時,有一位學生就講到:“這個兒子真幸福!”當捕捉到這一關鍵性的詞語時,教師就可以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們回憶生活中的感動,體會做兒女的幸福,懂得感謝父母。
        培養學生理解幸福的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纔會以積極樂觀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態度去迎接人生的挑戰。所以在素質教育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熱愛人生,滿懷信心對待生活。例如可以講述一些名人的故事:小澤征爾是如何憑藉自信摘取世界指揮家大賽桂冠的;患有嚴重口吃的喬吉拉德是如何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爲“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讓學生們從中領悟什麼是人生的真正價值,進而能夠勇於進取,不懈追求,創造幸福生活。
        二、培養學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許多人認爲,幸福離自己很遙遠,殊不知幸福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們舉手投足中,甚至就在不經意中,稍縱即逝。正如藝術家羅丹曾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理,生活中也並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感受幸福的能力。
        當一個人對生活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對身邊的事物心存感激,那麼其感受能力就強,就更容易體驗到幸福;反之,現在一些學生雖然擁有優越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學習環境,但卻對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意義一片模糊,以至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整天怨天尤人,從而產生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現象。
因此,培養學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創造有利於學生幸福學習的'外部條件
        1.打破教室的傳統格局,變革課桌椅的排列方式。學生可自主設計,任意組合,圍坐在一起,增強互動的效果。當然,還可以帶着學生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和着青草的芳香,在戶外促膝而談,這時課堂上威嚴、拘謹的氣氛早已煙消雲散,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語言表達無拘無束,思考問題既深又廣。
        2.改變授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教師作爲引導者,只是提出問題,學生們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找尋答案。當然師生之間的交流,並不全是生硬的語言,也可以透過各種生動的形式來完成,例如解手鍊的遊戲,以無聲的語言告訴學生團隊中溝通與傾聽的重要性;或者製作母親節賀卡,透過一句句真誠的祝福,踐行感恩的誓言。        (二)引導學生從身邊發現感受幸福
        1.在素質教育課堂上,開展感恩教育。大多數學生認爲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理所當然的,缺乏感恩之心。由於沒有感恩之心,就缺少了幸福感。所以,教師可創設情境勾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讓大家講述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有兩名2009 級幼教大專班的女生,在講述的時候幾度哽咽,或許是塵封多年的往事又觸動了心絃,所以它打動了)在座的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