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江蘇農村勞動力結構變遷的調查與思考

學問君 人氣:2.44W
江蘇農村勞動力結構變遷的調查與思考
江蘇農村勞動力結構變遷的調查與思考〖zw(*〗本文上篇《江蘇農村勞

動力轉移方

式的比較》在《中國農村經濟》1996年第8期上刊出,此文爲中國社科院“農業剩餘勞動力

的利用和轉移研究”課題的下篇。〖zw)〗〖ht〗??
〖ht4k〗王永作〖jz)〗〖ht〗??
〖hth〗內容提要〓〖ht〗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中國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挑戰

的課題

。本文透過對江蘇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變遷結構調查,指出解決“村村冒煙”的格式就應在農

村勞動小城鎮轉移的過程中,實現其戶口向小城鎮的遷移,使營造新的小城鎮的同時,發展

二、三產業。?
〖hth〗關鍵〓〖ht〗江蘇〓勞動力〓結構〓勞動力轉移〓變遷?
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人口相對集中,形成結構弈遷,使

農村人變爲城市人的現象正逐步出現,這與農村的產業化與城市化相關。農村勞動力轉移是

改造傳統農業、發展規模農業的關鍵,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本文選用江蘇的實例

進行分析,並以此爲基礎尋求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基本經驗。?
一、江蘇農村勞動力非農化的總體分析,第一產業的就業結構低於全國10個百分點,第二產

業就業結構商於全15?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低於全國1?8百分點,但市鎮人口比重低於全

國4?0百分點。?
1.總體分析〓從江蘇全省情況看,1978年農村勞動力有2195萬人、1987年有2570萬人而1995

年有2657萬人,分別比1978和1987年增加463萬人和87萬人。1978年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爲193

7萬人,佔從業人數的69?7%,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分別佔19?6%和10?7%;1987年

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爲1653萬人,佔48?2%,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分別佔35?4%和16?

4%;1995年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爲1564?7萬人,佔42?9%,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分別

佔34?8%和22?3%。1978-1987年,全社會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村勞動力由841萬人增加到17

77萬人,1995年增加到2085萬人。1978-1987年全社會從事農業勞動由的比重由69?7%下降

到48?2%,1995年下降到42?9%。前者比重每年均勻下降2?4%,後者每年均勻下降0?7

%。就盡對數說,1978-1987年農業勞動由1937萬人減少到1653萬人;1995減少到1565萬人

。?
由於江蘇農村勞動的逐步轉移,明顯地改變了其經濟結構和城市人口的比重。1995年國內生

產總值在三次產業的比重中,第一產業爲16?4%,第二產業爲52?7%,第三產業爲30?9

%,城鎮非農產業人口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2?5%上升到1987年的18?5%,1995年24?9

%。?
2.階段性分析〓根據農村勞動力非農化的規模和速度,可將1978—1995年這一時期的農村勞

動力轉移劃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①低速階級〓1978—1981年農村勞動力由2195萬人增加到2231萬人,增加了36萬人。全社會

從業職員增加133萬人,其中農業勞動力比1978年增加了82萬人,第二產業增加37萬人,第

三產業增加14萬人。農業勞動力的盡對數在上升,比重卻下降了0?3%。但是1981年城鎮從

業人數增加96萬人,城鎮非農人口比重由12?5%上升到14?6%。?
②高速階段〓1982—1987年農村勞動力淨增340萬人,年均增加48萬人。農業勞動力由均增

加61萬人,農業勞動力比重由1981年的69.4下降到48.2%,年均下降3?5%。全社會第二產

業從業職員比重上升到35%,上升了15

%;三產比重由10.6%上升到16.4。城鎮非農人口比重由14.6%上升到18.5%。農村非農勞

動力出現了連續在年的超常規轉移。?
③停滯階段〓1988—1991年農業勞動力的盡對數和比重每年都在增加,1991年農業勞動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