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農村勞動力流失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1.06W

爲弄清楚一個事件或一個情況,我們就需要好好地展開調查,並且最後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勞動力流失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勞動力流失調查報告

農村勞動力流失調查報告1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三農”問題,連續11年出臺1號檔案,聚焦“三農”問題,出臺實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措施,可以說農業農村基層得到了夯實,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但調研發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即農村勞動力的嚴重流失,這是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黨委政府和社會關注。下面,我以區鎮的調研情況作分析。

一、基本情況

鎮,屬於典型純農業鄉鎮,處於川中丘陵地帶,位於區西南部。東鄰鎮、鎮,南與接壤,西靠鎮,北鄰觀音鄉。幅員面積56.3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255個村民小組,總有9617戶34042人,外出務工人口約21700餘人,佔中人口的63.7%。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450元,外出務工收人所佔的比例高達%。外出務工人員年齡集中在18-50歲之間,約佔這個年齡段總人數的93.4%。

二、勞動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從對村和村60戶家庭的調查走訪中看,家庭收入低、呆着農村無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農民外出務工的主要原因,分別佔被調查者總數的36.7%、25%和10.3%。

(一)家庭收入低。現在農村,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到讀大學畢業,保守測算,需要10多萬元;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萬元左右;加之,平時日常生活購置生活物資的支出。對於農民來講,緊靠土地種植農作物難以支付如此大額的支出。這是走訪羣衆中反映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羣中。

(二)勞動力飽和。現有的土地資源有限,農用機械又在推廣使用,加之,農業生產季節性強,不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投人。農村青壯年認爲,呆在家裏無事可做又無收入,還不如選擇外出務工。

(三)生產效益低。農業經營模式分散,生產週期較長,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加之,風險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點,導致農民種地、種田積極性不高。

(四)農村發展滯後。近年來,國家和政府對農村的投入很大,但總的來說,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依舊貧乏等等,加之,鄉鎮企業不發達,無法吸收剩餘勞動力,必然導致人員外流。

(五)城市誘惑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更豐富的休閒娛樂方式,一些勞動力特別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適條件的誘惑,在思想上瞧不起農業生產這個行業,不願繼承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生活,以各種方式外出打工或經商。從走訪看,這是主要體現在35歲以下的青壯年中。

(六)爲後代創造好條件。城市擁有好的教育、衛生等基礎條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羣衆,有一定資金積蓄後,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及時沒買房,也長時間租住在城市,他們想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從調查的31戶中年羣衆中,有23戶移居城市,跳出了農門。從、村看,很多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都成了危房,空心村成爲當前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外出務工對流出地的影響

(一)積極效應

一是增加了家庭收入。鎮是勞務輸出大鎮,僅2013年,透過銀行匯款回就達1.45億元。

二是使當地人眼界開闊。外出務工人員在等一些較爲發達的大都市呆過後,見識更廣闊,思想更先進。他們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見所感和積累的經驗財富帶回原來的山村,用自己先進的思想去喚醒山村保守的人們,帶領村民外出務工、經商致富。

三是促進了當地發展。很多外出務工人士致富後,都不忘家鄉發展,家鄉修橋鋪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都給予了大力支援。僅2013年以來,全鎮修橋鋪路接收成功人士捐資380萬元。個別成功人士在累積了一定資本和經驗後,回到家鄉創辦了一些小型產業,帶動地方發展。如現任鎮雙祠堂村村支部書記的馮立,就是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中的典型代表。2011年,馮立從成都回到後,在石富社區投資近500萬元,建立起市蜀香園食品廠,帶動當地農民發展特色蔬菜種植3000餘畝。

(二)消極影響

一是耕地利用率下降。首先表現在耕種面積減少,土地拋荒。在走訪的20戶有外出務工人員的農戶中,有9戶土地全部拋荒,5戶土地部分拋荒。據不完全統計,全鎮土地拋荒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約爲78.5%。其次,表現在粗放型耕種,廣種薄收,省事田、懶人田隨處可見,田地越來越瘦,糧食靠雜交稻高產。再者,高效經濟作物發展滯後,農業結構調整緩慢,很多農民已不再把經濟發展寄託在那一畝三分地,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佔88.2%,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經濟作物佔11.8%。

二是使當地政府負擔加重。首先,留守兒童、留守老年、留守婦女造成的教育、醫療、醫保、救助、糾紛等問題導致政府負擔加重。其次,農村治安問題惡化,村民的私有財產和公有財產失竊的現象比較嚴重,尤其在冬季,家禽失竊比較嚴重。

三是對留守兒童成長不利。外出務工導致家中兒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時期就和父母較長時間分離,孩子們會缺乏安全感,不利於孩子情感的適時表達,容易造成自閉、暴力等性格扭曲(舉一個具體案例)。另一方面,爺爺奶奶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文化教育和科學引導培養,教育管理全部壓在了學校老師的身上。該鎮共有留守兒童近800餘人,凸顯了“隔代管教監護難,溺愛教育難,缺乏管護安全難,管理脫節成長難”四難問題。

四是留守老年人身邊無人贍養。子女長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時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獨感增加。由於青壯年人絕大多數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爲了維持正常的生活,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依舊活躍在田間地頭,從事農務,生活很辛苦。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甚至有些時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條件不好,老人還要拿出自己僅有的儲蓄來接濟孩子。如村4社的唐志軍夫婦,帶着兩個孫兒孫女,完全靠自己在家務農的收入供他們倆讀書。

五是留守婦女問題影響家庭和睦。由於家庭中男性勞動力的長期缺失,留守婦女承擔着家庭中的生產勞動、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責任,大部分留守婦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幾年都未回過家,留守婦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這導致許多家庭出現了婚姻危機。(舉例說明)

六是不利於當地發展。全鎮年滿50歲以上的村三職幹部達48人,佔村幹部的78.6%,由於年齡較大,村兩委幹部接受新鮮事物、帶動村民發展致富能力較弱,外出務工的優秀年輕人也不願意當村幹部。青壯年的外出導致當地一些基礎建設缺乏勞動力。以目前正在建設的新農村建設爲例,由於當地沒有合適的青壯年,參與工程建設的普通勞工90%都是外地招過來的。

四、化解農村勞動力流失對農村造成負面影響的對策

解決農村勞動力流失問題的思路,就是要使農村留的住人,村民願意留下來,具體來說,就是能掙到錢、有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從這個思路出發,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

(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農村的道路建設,要使農民生產生活物資和所種植出來的農作物能順利的運送。目前鎮還有1%的村沒有水泥路,還有14.5公里村道路沒有硬化。加大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建立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醫療保障體系,加強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豐富農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

(二)鼓勵規模經營。用好用活國家對農村的項目資金,探索嘗試走土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轉,把土地有償轉包給有能力的經營業主,或培育扶持種養殖大戶,透過規模經營,提高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時,也有助於解決當地羣衆就業。

(三)加強鄉鎮企業建設。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思想教育,鼓勵一些有回鄉興辦企業意向的人員回鄉辦廠,並給予政策優惠和扶持,透過發展企業使一些不想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實現“進廠不進城,離土不離鄉”。

(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強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對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的學生讓其在學校吃住,由學校統一加強管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課餘時間由學校負責監護,由老師一對一進行教導。購置電腦,建立留守兒童家長羣,構建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的聯繫溝通機制,共同引導孩子良性成長。

(五)加強對農民的培訓。結合農村留守勞動力的實際,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舉辦農業科技、種養殖技術培訓班,培育有技術、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使每位留守勞動力真正掌握1—2門適用技術,實現農村留守勞動力又體力型向技能型、知識型轉變,彌補當前農村技術、勞力的不足。

農村勞動力流失調查報告2

社會對“農民工”一詞早已不陌生,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民工這個羣體的內部也進行着更新換代,作爲當代社會的青年力量之一,“農民工”羣體中的80、90後,這個農民工羣體中的特殊羣體,他們的生存生活狀況關係着農村的未來,寒假期間,記者走訪了我國勞務輸出大省四川轄內的鹽亭、××、梓潼三縣的部分農村地區。對80、90後青年農民工的情況做了部分調研。

一、打工潮的由來

出門打工這一說法開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當時農民種田除了繳納農業稅外還需繳納提留款以及各種集資(包括村社集資、鄉鎮集資以及市縣集資)。各種稅費加在一起,農民辛苦一季下來沒有什麼剩餘。

××縣××鎮的一位農戶這樣告訴記者:“我清楚地記得97年我家油菜籽賣完後除去各種必交的款項,剩下的錢就只給我們娃兒買了個‘冷狗’(當地一種冰激凌,當時售價爲一元錢)。

“在那個年代,農民手裏也真是沒什麼錢”梓潼縣交泰鄉政府一位幹部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我們下村社收農業稅、提留款的時候也鬧心,再動員也沒用啊,有些農業搞得差的農戶手裏就確實就拿不出來。大多數農民交上稅費後就沒什麼結餘了。”

從那時開始,農村很多的青壯年勞動力就出門打了,不願在家幹有苦又累還沒什麼出路的農業了,打工潮也一直延續到現在,即便是國家後來陸續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從由費改稅到全面取消農業稅。大部分打工仔任然不願回家務農了,出門打工還是現在很多農村青年的首選。

二、成長經歷及受教育狀況

當代青年農民工的成長經歷大多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家鄉成長,初中畢業或職中畢業後便進入社會遠走他鄉開始了打工的生涯,另一種是跟隨父母,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上學,由於不能在當地上學或是其他原因,大多也初中畢業便和父母一起上班了,不過這類情況較少,由於之前嚴格的戶口受限,大多數的青年農民工是在家鄉長大成人的。

記者抽樣採訪的一百個青年農民工中,絕大部分人只有初中學歷,佔百分之九十一,高中學歷的僅爲百分之六,剩下三人初中沒有畢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完成高中學業的六人中有五人是90後。

面對這樣的結果,××縣塔山中學的龔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的農村孩子讀初中後一般都要接着讀高中準備考大學的。但是這在以前很少有讀完初中再接着讀的了,一般都初中畢業就出門打工去了。”

三、從事行業及收入狀況

比起父母輩的農民工,80,90後青年農民工的知識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多在外從事一些帶有技術性含量的工作,有的經過培訓後,甚至登上了數控車牀的操作檯。從事工作較多的行業多爲服務業以及各種工廠。

而父母輩農民工曾經很火熱的建築工,家政服務業則少有青年農民工問津。追其原因,曾在北京當建築力工的老農民工何友聰告訴記者“建築工、礦工太累,還每天都是一身土一身泥的,這一代的年青人根本吃不消。大多數小夥子都原意進廠,工作輕鬆而且還乾乾淨淨的。”

另一位在成都當了多年保姆的農民工史素華則告訴記者家政服務的活挺麻煩的,煮飯、帶孩子、打掃衛生,很多年親姑娘險麻煩都不願意來,只有我們這些上年紀的人將就幹了,當然她們在廠裏的做的那些細活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也搞不懂。

四、對新潮的瞭解

和其他8090後一樣,8090後農民工對時代和潮流也格外關注和了解。

他們也會沒事叫同伴“回家吃飯”,也會閒着了談談哪家專賣店的衣服更好看更實惠,也會閒暇時間去逛逛阿迪耐克,女生去看看完美、歐萊雅,儘管他們很少花錢買。

下班後打牌、上網、逛街是他們的主要娛樂,比起在家忙時面朝黃土背朝天,閒時又裏裏外外忙家務的日子,城市裏這樣的生活對於月薪通常只有兩千左右的他們來說格外愜意與滿足。“的渴望可能就是希望工資能再高一點哦!”現在在上海打工的鹽亭籍女孩邢曉芳這樣告訴記者。

五、對未來的打算

談起對未來的打算,年齡稍大已結婚成家的青年農民工(主要是部分80後)的普遍想法是現在只管努力掙錢,其他的到時再考慮了,正在上海打工的農民工黃絹告訴記者,現在還沒有想那麼細,只想趁年輕多掙些錢。問到是否有在上海買房安家的打算時,她笑着對記者說:“我這一代就算了,還是繼續蝸居了,我們也當不起上海的房奴。如果可能,就得看我兒子這一代了。

也有一部分年輕農民工準備未來能夠留在城市,有錢後在外安家立業。梓潼縣交泰鄉後山村的史龍飛就是其中之一。才初中畢業的他,打工生涯已走遍了全國好幾個省,兩年前在浙江打工時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家住浙江蕭山的吳珍珍,兩人情投意合,最終喜結良緣,夫妻倆現在安家在浙江。

農村勞動力流失調查報告3

按省就業服務局《關於在重點監控鄉鎮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區石蓋塘鎮採取據實填寫“重點監控鄉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表”、與村幹部座談、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交流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就業方式、就業區域、就業收入等作了一系列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如何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詢問了在家務農村民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建議。現作簡要分析如下:

石蓋塘鎮位於郴州市南郊,是北湖區“城郊新鎮、工業重鎮、經濟強鎮”,鎮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進入全市經濟十強鄉鎮行列。全鎮下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有總人口11950人,其中農村人口9406人,城鎮人口2544人,有農村富餘勞動力(16至60週歲)2343人;勞動力年齡結構爲:16-20歲之間的勞動力180人,佔7.6%;21-40歲之間的勞動力1506人,佔64.2%;41-60歲之間的勞動力657人,佔28.0%。知識結構爲:初中及以下文化1533人,佔65.4%;高中、中專以上文化800人,佔34.1%。

一、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幾個特點

1、具有較強的裙帶性。經親朋好友介紹或引路而實現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佔大多數,透過政府或職業中介機構組織勞務輸出實現轉移的人數相對較少。特別是青年勞動力流動週期長,有的農村青年已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而長期在外從事流動就業,流動時間在5年以上的佔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3%左右。

2、流動區域相對集中。北湖區石蓋塘鎮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遍及全國各地,但是,流動區域相對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區等地區。隨着北湖區石蓋塘鎮鎮域經濟的加強,宇騰化工、裕湘面業等企業擴產,在鎮區就業的農民工有增加趨勢。

3、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隨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相當一部分農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權,又加入了外出務工大潮,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外出做工經商,屬亦工亦農性轉移。

4、依然以從事純體力勞動爲主。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65.4%,由於他們普遍素質偏低,技能單一,這與就業市場要求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們外出就業的空間逐漸縮減,大部分只能從事勞動技能低、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行業。

5、由單純的打工者向個體私營業主轉變。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透過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單位從事管理或技術工種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蓄了一定資金,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他們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紛紛返鄉創辦經濟實體,從而真正發家致富。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開放以來,自發性轉移一直是農村勞動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時由於基層就業資訊網絡尚未健全,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缺乏足夠的資訊渠道和就業指導,導致盲目性很大。農村勞動力無序化流動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勞動力宏觀調控、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和城鄉統籌就業等工作增加了難度,降低了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同時也給輸入地的社會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設、計劃生育等方面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相對偏低。據調查,外出務工勞動力整體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佔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佔12.1%。同時,他們工作存在不穩定性,據調查,長期在一個地方務工的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8%,兩個以上地方的佔62%。

3、農村勞動力就業尚沒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於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農村勞動力在向二、三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諸多體制性、政策性障礙。如在就業機會上,與城市勞動力相比,農村勞動力在就業機會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由於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律保護及有效監督,使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不僅大大低於城市職工,而且沒有保障,外出務工人員中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簽訂不規範;參加養老保險人員64%,少數參加了工傷保險。近幾年,儘管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但完全落實到位仍需要一段時間。

4、較低的素質制約了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領域。農村勞動力素質低是制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數量特別是轉移層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的較少。受農村勞動力素質、技能低的客觀條件影響,農村勞動力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轉移領域也越來越窄。

三、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對策和建議

1、健全體系,不斷完善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要採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強城鄉溝通的勞動力市場硬件、軟件建設和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及村級資訊聯絡員隊伍建設,着力構築完善以政府爲主導,以社會化服務爲依託,以市場爲導向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培訓和管理體系,有效地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就業。同時,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轉,實行土地承包權與耕作經營權的分離;支援農民進城打工和就業,實行城鄉統籌就業、平等就業;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使農村勞動力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社會保障,並逐步過渡到城鄉勞動者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2、抓好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首先要進行思想引導。引導農村勞動力不要盲目地擠大學這張門,要認識職業技能教育也是一條很好的謀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訓力度。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社會各方面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級政府和勞動培訓機構要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力度,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的教育和培訓體系,按照市場需求,擴大社會辦學的範圍,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電視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樣化的繼續教育項目,透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鼓勵和幫助農民學習掌握新技能,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提升人力資本含量。

3、築巢引鳳,努力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近年來,北湖區石蓋塘鎮透過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引來了一批企業落戶北湖區石蓋塘鎮,吸納了衆多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如宇騰化工公司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61餘人,裕湘面業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19餘人,全鎮約有1080餘人被園區企業吸納安置。今後要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和鼓勵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努力拓展二、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支援縣外投資企業和各種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同時鼓勵有一定資金基礎的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發展,給予返鄉創業者以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和支援,如項目建設的支援、用地、貸款等等。

4、搞好服務,切實維護外出務工者的合法權益。首先,要與司法等部門聯合加強勞動法、社會保險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以提高廣大勞務人員的自我防範能力。其次,要積極尋求駐外辦事機構的支援,採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在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或城市建立相應的管理、服務組織或機構,爲農村勞動力提供相關法律政策諮詢、勞務資訊、就業指導等一系列的就業跟蹤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如勞資糾紛、勞動爭議、突發事件處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