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柔韌性與短跑成績的關係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7W

摘要

淺析柔韌性與短跑成績的關係教育論文

近年來,隨着短跑技術的不斷髮展,如何提高跑速的問題成爲專家學者探討的熱點課題備受關注。本文就由柔韌性與步長的關係入手,用數理統計法對泉州市惠安縣少體校高二年級學生的腿部柔韌與步長成績進行分析,研究影響跑速的相關因素。

關鍵詞:

柔韌素質 步長 跑速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exibility and Dash Mark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dash skills, how to increase the running speed has become a hot subjects and experts. Beginn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exibility and foot length, the essay analyzes the experiment on flexibility of leg and foot length with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hich was conducted in Grade 2 Junior in Youngsters’Sports School in Hui’an country of Quanzhou ci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unning speed

Key words:

flexibility qualification、foot length、running speed

當前隨着短跑技術的不斷髮展,許多專家學者都從各個方面對柔韌性與跑速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於如何提高柔韌性與速度的關係做了比較深入地分析,而柔韌性、步長與運動速度之間三者的相關聯繫較少被大家所重視。爲此,本文將透過實驗對柔韌與步長的關係進行一系的分析,從而尋求提高運動速度的方法。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對象:

惠安縣少體校。測定對象爲體校高二年級男生20人,年齡15---17歲之間,身高均在173---175cm左右,並分成A、B兩組。其中A組10人爲實驗組,在平時的訓練中比較注重柔韌性的訓練;B組10人爲正常訓練組。

2.2 方法:

對A、B兩組對象進行3項柔韌素質指標測試(體前屈、縱劈叉、橫劈叉)及100米跑測試和立定跳遠。在測試100米跑的過程中,對他們的步長進行粗略地測定。經數理統計結果如表一。

3.結果與分析

經測試3項柔韌素質(體前屈、縱劈叉、橫劈叉)及100米跑和立定跳遠的結果,經數理統計結果如表一

表一 單位:cm

組別 體前屈 縱劈叉 橫劈叉 立定跳遠 步長 100m成績(S)

A組 16.5±3.57 7.20±4.27 21.3±3.09 258±187 192±12 11.45±0.12

B組 12.4±3.47 12.36±4.57 26.4±5.38 256±188 182±4 11.78±0.18

3.1對柔韌素質的分析:

從表中的體前屈測試結果,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A組運動員體前屈測試最大值爲20.7最小值爲12.93,兩數值之間±3.9;B組的體前屈測試最大值爲15.8最小值爲8.93, 兩數值之間±3.4。其中兩組之間最大差值爲4.9,最小差值爲4,說明兩組之間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不大,而A組的體前屈好於B組。

從縱劈叉測試結果顯示,A組運動員縱劈叉測試最大值爲11.47最小值爲2.93,兩數值之間±4.27;B組的縱劈叉測試最大值爲16.92,最小值爲7.79,兩數值之間±4.57。其中兩者之間最大值之間的差值爲5.45,最小值之間的差值爲4.86,說明A組的縱劈叉好於B組,而兩組之間各自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也不大。

從表中橫劈叉測試結果顯示,A組運動員橫劈叉測試最大值爲24.39最小值爲18.21, 兩數值之間±3.09;B組的橫劈叉測試最大值爲31.78,最小值爲21.02, 兩數值之間±5.38。其中兩者之間最大值之間的差值爲7.39最小值之間的差值爲2.81,說明A組的橫劈叉好於B組。

從以上三項柔韌性測試結果都表明A組的柔韌性均好於B組。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柔韌素質的好壞也就是取決於骨的結構、關節周圍組織的韌帶、肌鍵、肌肉、面板的伸展能力和彈性,特別是中樞神經調節,對抗肌之間的協調性的改善以及對肌肉緊張和放鬆的調節能力[1]。因此柔韌素質的好壞並非先天具有的,雖然一部分人可能具有先天遺傳的柔韌素質,但是大部分人的柔韌素質都需要後天培養和保持而成。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A組運動員經過一個學年的訓練,柔韌素質明顯比B組運動員要好,也就是說正確的訓練對柔韌素質的提高有顯着作用。

柔韌素質是同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共同構成人體的主要身體素質,它對提高運動員身體的靈動性,技術動作的準確性,以及身體的平衡和協調能力,提高運動的幅度和短跑訓練過程中充分發揮出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成績起着重要的作用[2]。

當然我們也並不提倡盲目地發展柔韌素質,柔韌素質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度的控制,如果過度地發展會使得肌肉的緊繃度下降,肌肉相對無力,這樣將大大地降低肌肉的收縮和回彈的能力,導致關節或韌帶變形,從而影響關節結構的牢固性和運動員的體態[3]。這樣不僅影響柔韌素質本身,而且還會對身體各項素質的發展起到抑制的反效果。因此,爲了充分發揮柔韌素質在短距離跑中的作用,應當適度適量地發展柔韌資源,並且保持一定的柔韌儲備,以達到使肌肉柔而不韌,韌而不僵的最佳效果[4]。但如何掌握最佳的柔韌素質,這必須還要和本身運動員的步長(力量)、速度相和諧。

3.2對步長的分析:

表中A組運動員立定跳遠的測試值與B組測試值之間的總體差值爲1-3,兩組的成績沒有明顯差異,說明兩組運動員之間的腿部力量並不存在較大的差距。

但表中A組運動員100m測試最大值爲11.57最小值爲11.33,兩數值之間±0.12;B組的100m測試最大值爲11.96最小值爲11.6, 兩數值之間±0.18。其中兩者之間最大值之間的差值爲0.39,最小值之間的差值爲0.27,而A組測試值與B組測試值之間的總體差值爲0.03-0.63。兩組成績之間有明顯差異。

在短距離跑中,跑速主要取決於步長和步頻兩個變量,那麼我們爲了提高跑速,自然就得從這兩方面入手進行研究。而步長和步頻並不是兩個獨立的因素,它們還受到其它許多因素的影響,那麼哪些因素將對我們提高跑速有積極的作用呢?

我們先說步頻。步頻除了受快肌纖維百分比及面積百分比的影響外,主要受到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神經過程靈動性和各神經中樞間協調性所制約。由於肌纖維的分佈比例遺傳度較大,因而步頻受到的遺傳性限制也比較大,儘管透過專業系統的訓練可以對其潛在的能力進行一定的改善,但是提高這一種神經衝動的速度是相當困難的[5]。有許多學者也都透過各種形式的研究提出了步長和步頻的發展可行性。大部分都認爲提高跑速應該在保持步頻的基礎上發展步長,而不是優先發展步頻。

步長則是受到肌肉力量的大小、髖關節的.柔韌性及腿長等因素的限制[6]。這幾個因素都是身體素質的外部因素,都可以透過身體訓練得到相應的提高。我們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到,被實驗的對象身高都在統一的範圍內,腿長這一因素的數值相對穩定;其中表格內測定的運動員的力量條件不均衡,不以其來參與考慮影響因素的條件。

那麼我們就能從表中很直觀的看到A組運動員相對B組運動員來說,增加了一個學年的柔韌訓練,他們在柔韌素質上相對於B組的運動員就有了明顯的提高,並且在相同身高的前提下,他們在短距離跑中的步長也明顯比柔韌性差的學生的步長更大,從兩組運動員測試的100m跑的成績中我們也看到了柔韌性好的一組學生的成績比起柔韌性差的學生的成績有了一個層次的提高。這個速度上的提高與他們的柔韌性與步長有着密切的關係。

3.3柔韌與步長:

提高髖關節的靈活性,是發展步長的一個重要條件。而要提高髖關節的靈活性並不在於去改變髖、骨盆的解剖結構,而是要透過改變髖關節周圍韌帶的柔韌性。髖關節柔韌性的好壞,肌肉和韌帶是否具有彈性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髖關節的運動幅度從而影響步長。經過專門的訓練提高髖關節的柔韌性,來減少韌帶活動時的磨擦從而降低韌帶之間的粘滯性[7]。透過發展柔韌性促進髖關節活動的靈活性,減少髖關節運動的阻力,增加關節的運動幅度提高步長。

3.4柔韌與步長對跑速的影響:

柔韌素質、步長、跑速三者的關係中,柔韌素質是影響步長的直接因素,步長是影響跑速的直接因素,而柔韌性則在兩者中間接地影響跑速的發展。在這三者關係中柔韌素質透過間接形式影響跑速,雖然是間接因素但是柔韌素質卻在整個關係網中起到一個不容乎視的作用。柔韌素質是一個優秀運動員的基本身體素質,不管任何動作技術都需要有柔韌素質爲基礎。柔韌可以調節肌肉與韌帶的彈性,經常進行柔韌性訓練不僅可以改善身體的協調性,提高動作的技術質量,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防止運動損傷。

柔韌素質在三者關係中起到一個槓桿的作用,透過柔韌素質來調節步長與跑速之間的平衡。柔是指肌肉、韌帶拉長的範圍,韌是指肌肉韌帶發揮的力量,控制關節不受損傷的最大活動幅度。柔和韌的結合便是柔韌,其發揮的能力稱爲柔韌素質[8]。在這個槓桿關係中,柔韌發揮的作用表現在透過柔,使肌肉和韌帶拉長的範圍得到了控制,防止了步長的過度發展而破壞肌肉的收縮性;韌則是保持了下肢肌肉的能動性,防止過分地發展步長而使得步頻受到抑制。並且過分地拉大步長還容易導致身體重心過低,產生坐着跑的反效果從而嚴重影響跑速的發揮。因此柔韌、步長和跑速三者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透過發展柔韌性影響步長,透過步長促進跑速的提高。

4 小結與建議

4.1小結:

從上述分析得知實驗組學生的柔韌素質和運動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運動成績的提高與身體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有很大關係的,由於實驗組較對照組增加了專門性的柔韌訓練,着重針對柔韌素質方面的訓練使得兩組出現明顯的差異,這就說明了透過發展身體的柔韌素質可以提高機體的運動能力,使動作技術的協調性與靈敏性增強,從而爲發展跑速創造了必要的身體條件;柔韌素質的提高,不但有利於技術動作的完成,而且動作質量與幅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其動作的外部表現爲步幅增大,協調、有力、節奏性強,動作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動作質量的提高也使得運動員的短跑成績有了顯着的提高。

4.2 建議

4.2.1 兩者結合訓練:

透過加強各個方面的素質來提高步長是今後提高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的切入口。而把柔韌素質與步長協調地發展起來,是共同提高和促進跑速的主要手段。

4.2.2 加強身體素質訓練:

提高我國運動員的短跑速度必不可少的要對他們的身體素質進行強化訓練,從根本上提高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力量素質等。

4.2.3 在柔韌訓練中要注意幾個要點:

(1)在練習之前得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這對柔韌訓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使得肌肉的溫度提高,利於進行肌肉的拉伸。

(2)其次在柔韌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太急於求成。要根據自身的素質進行訓練。在運動強度上也要慢慢地增加,以防止強度過大而使得肌肉韌帶拉傷,帶來不必要的損傷;

(3)最後由於柔韌性發展較快,但是消退的速度很快,這就要求在發展柔韌性上要採取持之以恆的精神;並且注意訓練後的放鬆,使肌肉鬆緊有度。

參考文獻:

[1] 王福林 盧曉曉 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柔韌素質訓練特徵初探[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06.22(1):66-67

[2] 張英波 《現代速度和耐力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6.8:82-104

[3] 陳曉鳴 陳東 柔韌素質在現代競技運動中的作用及對策[J].《中國林業教育》2002.3:29-30

[4] 高叢江 短跑運動員不要忽視柔韌性練習[J].《田徑》2005.2

[5] 李子煊 餘其剛 跑速與步長步頻的內在聯繫[J].四川體育科學 2004.9.(3):87-88

[6] 徐建榮 青少年運動員短跑成績和步幅、步頻關係的研究[J] 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01.10.17(4)106-109

[7] 胡佳剛 南相華 趙新 論髖在短跑跳躍中的作用與訓練[J] 哈爾濱師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1994.10(3):93-97

[8] 馮亞珍 柔韌訓練對提高青少年田徑短跑成績的影響[J].高師理科學刊 2003.11. 23(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