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強化理工類專業文學教育教學保障的幾點思考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6.48K

論文關鍵詞:理工類專業 文學教育課程 教學保障措施

淺析強化理工類專業文學教育教學保障的幾點思考的論文

論文摘要:理工類專業文學教育課程要真正發揮作用,僅靠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以及改變評價方式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措施。理工專業教育要切實改變觀念,改變課程類別與性質並適度增加學時學分,強化師資隊伍,嚴格過程管理,夯實實踐環節。只有保障措施得力,理工類專業文學教育課程纔不會流於形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理工類專業文學教育在其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只是一個方面,但對培養理工類專業學生的文學修養、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而言,文學教育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文學教育課程的性質和作用看,它本身也是一個有機系統,各門課程之間互相關聯,教學目標既有差異又殊途同歸。所以,要充分發揮文學教育課程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僅僅只是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改變評價方式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教學保障措施。這樣,文學教育教學目標才能落到實處。這些措施既包括理工類專業自身的觀念、制度、計劃和實施辦法,也包括承擔課程教學的教師更新觀念、改革教學、加強責任心、提高教學水平等。

1切實改變觀念,重視文學教育

當前,雖然文理滲透的觀念已經成爲共識,但是,理工院校主管教學的負責人、職能部門,尤其是各理工專業負責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觀念,情況並不容樂觀。2006年,在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開設中國語文課的背景下,“北大教務處曾徵求過各理科院系領導的意見,幾乎所有的院系領導都認爲有必要開設大學語文課,而且認爲對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增強人文素養、加強寫作能力都有幫助。但一落實到課程安排,一些院系又都捨不得把必修的學分‘掰’出一塊給大學語文課。”①此種情況絕非北大獨有,而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學語文課程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它文學教育課程。因此,要使文理滲透避免成爲時髦的名詞或口號,理工專業負責人必須切實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大學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養進階人才,而非製造高檔器材”,②從而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計劃時,做到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並重,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

2改變課程類別與性質,適度增加學時和學分

當前的文學教育課程,一般除大學語文是公共必修課外,其餘主要是作爲素質教育課程而且是公共選修課程出現的,學時學分也比較少。例如在陝西理工學院各理工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素質教育課程只有120學時7個學分,每一門課程不超過30學時2學分,有的課程只有20學時1學分。③問題在於,素質教育課程在理工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所佔比例本來就很有限,而文學教育類課程在素質教育課程中又只是一小部分,無論學生怎樣選擇,都必然造成學生對文學教育課程實際選擇上的不完整。這樣,即使文學教育課程體系設計再科學、完善,也無法保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文學教育。因此,首先需要改變文學教育課程的類別與性質。可以考慮將部分文學教育課程尤其是核心文學教育課程列入其他課程類別,並改變其性質,如將“中外文學名著鑑賞”課程列爲公共基礎必修課,將“技術美學”或其他根據理工專業特點設計的融合類課程如“建築美學”、“服飾美學”、“材料與生活”、“影視技術與藝術”等列爲專業選修課甚至是必修課,將“寫作”(主要是科技論文寫作)列爲專業必修課,等等。其次,適度增加學時和學分。隨着課程類別和性質的改變,部分內容非常豐富、難以在30學時或20學時內完成教學且能保證質量的課程,學時學分也應在原有基礎上有所增加,例如“中外文學名著鑑賞”、“技術美學”等課程。透過改變文學教育課程的類別與性質,並適度增加學時學分,可以使文學教育課程真正落到實處。

3強化師資隊伍

理工類專業文學教育課程一般由專業所在院校的文科專業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承擔,少數課程如融合類課程尤其是各理工專業根據專業特點設計的融合類課程由相關專業的教師承擔。從文科專業教師來說,之所以承擔理工類專業文學教育課程教學任務,目前而論,絕大多數情況下,或者是因爲教學任務已經下達不得不承擔,或者是爲了完成所在院校額定的教學工作量,或者是爲了獲得課時津貼,而並非是出於對文理滲透重要性的深刻認識。由於缺乏教學的自覺性、主動性,加之承擔課程的教師通常都很年輕,教學經驗、能力相對欠缺,文學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必須強化承擔文學教育課程的師資隊伍。首先,文科專業負責人需要真正認識到文學教育課程對培養理工類專業學生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所能發揮的作用,從而在安排教學任務時不會掉以輕心,採取無所謂的態度,儘可能將相關課程安排給職稱學歷高、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承擔。其次,文科專業教師需要真正認識到文學教育課程對培養理工類專業學生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所能發揮的作用,不將其看作是一種負擔,或者認爲是完成額定教學工作量、獲取課時津貼的一種途徑,從而增強承擔文學教育課程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再次,承擔文學教育課程的教師需要高度重視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不能認爲是給理工專業學生講授就可以敷衍了事。相反,由於文學教育課程學時少,理工專業學生又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因而更應注意根據課程性質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與方法進行調整、改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總之,只有強化師資隊伍,才能保證文學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4嚴格過程管理

目前,主要作爲素質教課程出現的文學教育課程在管理上相對比較混亂。主要表現在:所申報課程的審批程序形式化,但凡申報,均可進入素質教育課程,造成文學教育課程的無序狀態;很多教師待所申報課程進入培養計劃後,何時開課完全根據教師某一學年或某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量情況而定,導致出現的文學教育課程可能很多,但在某一學年或某一學期真正開出的課程很少;教學效果的好壞依賴於教師自我的良知,缺少必要且有效的監控等等。因此,必須嚴格過程管理。首先,申報文學教育課程教師所在院系對教師申報的課程必須嚴格審覈,對其開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認真評議和論證。其次,學校教務處組織成立由教學委員會委員、理工類專業負責人、文科專業負責人以及相關專家參與的素質教育課程審覈小組,對所有申報的課程進行認真評議和論證。審覈透過的課程,申報教師必須進行答辯。審覈小組根據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教師的答辯情況,最終確定課程是否進入素質教育教育課程培養計劃。再次,保證課程開出率。所有進入素質教育課程的.文學教育課程,必須根據培養計劃在某一學期全部開出,教師無權自行決定課程開設與否。教師如因特殊情況確實不能開出課程,必須履行審批手續。對擅自不開出的課程,教務部門可以更換教師或將課程從素質教育課程中取消。最後,切實發揮教學監控體系的作用。爲保證教學質量,各院系、專業一般都構建了由教學主管領導、教學督導、教研室以及教學資訊員組成的教學監控體系,然而,這樣的監控體系通常都主要運用於對專業課程教學的監督,對素質教育課程的監督作用發揮較少甚至完全沒有發揮。因此,要保證文學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固然需要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另一方面,更要切實發揮監控體系之於文學教育課程的作用。例如,課程承擔教師所在院系、專業的主管教學領導、教研室必須有意識地檢查教師的相關課程教學情況,教學督導必須有意識地定期聽取相關課程,教學資訊員定期將教師的教學情況及時反饋給所在院系、專業的主管教學領導。除此之外,各理工專業主管教學的領導也應當有意識地瞭解相關課程的教學情況並反饋給學校主管教學部門或教師所在院系、專業的主管教學領導等等。總之,只有嚴格過程管理,文學教育課程才能擺脫無序狀態,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5夯實實踐環節

高校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關鍵是要解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長春工業大學校長張德江認爲,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授知識更重要,引導學生學會應用知識比單純傳授知識更重要。④因此,爲保證文學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性質設計、安排一定的實踐環節。例如閱讀(欣賞)實踐、研究實踐、寫作實踐、演講實踐、朗誦實踐,包括舉辦一些實踐活動如經典詩文朗誦比賽、經典戲劇對白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但是僅憑教師個人力量並不能完成所有的實踐環節,也不能保證有些實踐環節能夠長期、有效地實施。這就需要各理工專業的配合。首先,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於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設計“專業閱讀”,具體實施時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在閱讀專業書籍的同時閱讀一定數量的文學、文化、藝術方面的書籍,並能進行督促檢查。其次,鼓勵、要求學生堅持寫作訓練,並能督促檢查,從而提高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其發現生活美、表現生活美的能力。再次,有力地協助文學教育課程任課教師組織完成圍繞教學舉辦、開展的一些實踐活動,尤其是在理工專業內能夠定期開展相關活動。只有這樣,文學教育課程的實踐環節才能落實,也才能長期、有效地實施下去。

總之,文學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作爲理工類專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要充分發揮其作用,不僅需要立足課程本身,培養創新思維,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改革評價方式,而且需要強有力的保障措施。諸多方面若能協調一致,良性互動,文學教育課程定能產生其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註釋

①馬彩娥.對高校開設《大學語文》的再思考[j].時代文學,2009(4).

②揚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談人文教育的基礎地位[j].武漢:高等教育研究,2001(2).

③陝西理工學院教務處.陝西理工學院本科培養計劃[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

④張德江.如何培養創新人才[n].中國青年報,200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