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面向新農村建設的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學問君 人氣:2.68W
面向新農村建設的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摘要] 西部人力資源開發是建設西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和基礎。本文透過論述開發西部人力資源對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分析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
  [關鍵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着重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舉措。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力量是廣大農民,而多數農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西部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術能力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因而開發西部地區廣大農村人力資源,是實現西部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前提和基礎。
  
  一、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1.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順應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
  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爲中心。目前,西部是我國的貧困人口的集聚地,據統計,西部地區現有貧困人口爲1305萬人。西部先天條件較差,坡耕地比重較大,決定了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很大程度地還沿襲着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主要透過增加耕地和加大物質資源的投入來提高產出,生產效益不高。這種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極大地阻礙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制約農民收入的增長,必須向主要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現代集約型農業轉變。面對西部農村的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日益短缺的現狀,依靠開發耕地等物質資源來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的餘地很小,而只能依靠提高人的素質、開發人力資源來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也是一個優勢。爲了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業增長方式的需要,必須依賴於農業科技教育和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優化資源配置,使西部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儘快納入現代化的洪流。
  
  2.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需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但是,西部農村農產品品種繁多,絕大多數已處於供過於求的階段,靠出售初級產品已不能滿足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必須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使農民從一產進入二產、三產,從生產領域走向農產品加工、銷售領域,參與對加工、銷售利潤的分配,而農業產業化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就無疑對農村勞動力的人才質量、人才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備一定科技知識和專業素質的'勞動力才能勝任農業產業化。對於西部農村人力資源來說,還遠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中對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必須透過教育等方式才能得以開發利用,纔能有力地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效益大幅度增長和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西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需要
  統籌城鄉關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思路。它要求大量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大力發展非農業產業,促進城鎮化進程。由於我國西部地區人口平均土地佔有量較低,造成許多富餘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不僅爲農民脫貧致富帶來機遇,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而且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趨勢。研究表明,勞動力流動對GDP增長率的貢獻份額一般在16%~20%之間。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勞動力突破了傳統體制的束縛,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中西部轉移到東部地區,這種轉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事實上,能轉移出去從事非農產業的人數與規模卻是相當得少,其原因在於農村人力資源的自身素質普遍較低。因此,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是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一項戰略性措施,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投入的力度越大,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能力就越強,建設新農村的步伐就會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