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技術在水利事業中的應用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6W

一、國內水利事業發展中的資訊技術

資訊技術在水利事業中的應用探究論文

1.1適用於水利事業的幾種資訊技術

GPS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海洋、陸地、航天領域等各種民用軍用的精密測量、目標定位。GPS的主要作用就是對目標的準確定位,在防汛減災方面可以精確定位險情發生的地點,將監測到的數據快速精準的反饋到指揮監控中心繫統,使其快速做出應急措施。在水生態建設和水土保持監測的過程中,GPS快速定位地面監測,實現數據的快速分析。GPS具有快速度、高精準性、提供三維座標、操作簡單快捷等特點,廣泛運用於防汛減災、水土保持監測與治理、水情測報、水利工程建設與安全監測等方面。GIS即地理資訊系統是一種採集、存儲、管理、分析、顯示與應用地理資訊的計算機系統,是處理大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成爲水利資訊存儲、管理、分析的強有力的工具。目前我國多數的防災救災的資訊管理系統都是基於GIS平臺建立。在水環境和水土保持方面,GIS是一種全過程的應用,從土壤侵蝕發生的判斷、侵蝕度和侵蝕量的劃分與計算,一直到土壤侵蝕全過程的預測,GIS起着技術支撐作用。GIS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立體平臺的轉變,三維GIS技術日益成熟,在水利事業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可以在平臺中展現空間立體環境,並展示處與管理的相關資訊。GIS地理資訊系統可以進一步向海量空間資訊研究,解決海量資訊分佈式的存儲、管理、共享。RS遙感技術與GPS、GIS稱爲著名的3S技術。遙感技術是利用探測地表物體反射和發射的電磁波來提取這些物體的相關資訊,透過對地表物體的遠距離識別,獲得其環境的可靠性分析。遙感技術可以基於遙感資訊的水資源、環境自然災害預報等方面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水利領域遙感地物波普庫及高光譜自動識別系統。RS與GIS、GPS等進一步的結合,共同成爲支撐水利資訊管理與決策支援系統開發的核心技術。數據庫技術是資訊技術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整個水利資訊系統的建設都離不開數據庫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數據的存儲、管理、水情報數據庫、數據監測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用來保證數據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用戶更方便的操縱數據,可以在很多用戶使用的條件下併發控制和恢復數據庫。網絡通信技術是資訊化水平的主要標誌之一,網絡通信技術爲水情、旱情、災情、水質、生態、水利管理等資訊的傳輸、分析、共享、管理和發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根據網絡應用的範圍建設局域網和廣域網,爲水利資訊的共享和交換提供了條件,但是由於互聯網的穩定性不足,系統較爲脆弱,網絡技術還應考慮出現網絡故障後的應急措施方案。計算機網絡資訊技術中,在部門和跨部門的資訊共享框架下,進一步完善數據及標準化制定,爲水利資訊化提供基礎條件。

1.2現代水利事業資訊化功能定位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大衆需要的公共資訊量與日俱增,特別是對水利資訊有了新的需求。水利資訊系統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礎,是現代化水利的重要體現,不管是水資源管理,水情預報,還是防汛抗旱都離不開水利資訊系統。目前我國一些較發達地區,正在全面努力建設防汛抗旱指揮決策支援系統、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資訊系統、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援系統、水文水質監測與評價資訊系統、水利網站等,目標是基本完成水利資訊系統綜合體系,爲水利行業本身和社會大衆提供完善的水利資訊服務。在我國水利部直屬的水利事業單位中,透過分類的改革,明確了其水文類和資訊化及通信類的功能定位。加強水文事業的規劃建設,水文資訊的監測與預報及水文資訊的資料匯交保管與使用等,對水文站網合理規劃與建設。保護水文設施與水文監測環境,負責水利資訊網絡、通信網絡、數據中心和部資訊系統的建設和執行管理工作,擬定水文及水利資訊化、水利通信的技術標準並監督實施。水文類功能主要負責水利資訊網絡、通信網絡、數據中心和部資訊系統的建設和執行管理工作,並擴大覆蓋範圍,優化站網布局,着力增強重點地區、重要城市、地下水超採區水文測報能力,加快應急機動監測能力建設,實現資料共享,全面提高水文工作服務水平。資訊化及通信業務在現代水利事業建設過程中地位日漸突出,提供水利資訊及通信類公益服務時,水利直屬事業單位應加強水利資訊網絡及數據庫建設,做好水利資訊蒐集等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水利發展規劃、項目建設及執行於水利資訊服務等領域重要作用。可見,資訊技術正在完全向水利行業滲透,在水文水資源監測的過程中大量運用遠程遙測自動化技術,監測和評估大面積的自然災害使用衛星遙感技術。

1.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資訊技術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礎在與準確、充足、及時的基礎數據,過去基礎數據的蒐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比較滯後,複雜反覆的數據收集工作佔據了大量的管理資源,嚴重地制約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GPS、GIS和數據庫等技術的引入,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法。在水利工程管理的範圍內建立GPS控制網絡,在全天候不受天氣、環境、汛期影響的條件下進行精度較高的測量,可以避免傳統工作中的人爲誤差,並且可以快速作業爲決策提供及時的數據,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資,使整個作業的過程更加靈活,對於突發狀況可以做出及時的反應。伴隨着GPS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不僅在數據採集方面做出了貢獻,同時給工程管理中的定位技術注入了新鮮血液,以往的常規定位技術已經完全被GPS技術所取代。GIS地理資訊系統的強大在於其地理資訊空間分析功能,可以爲水利工程管理中常見的方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斷面分析等各種問題提供快速方便的解決方法。數據庫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透過數據庫管理系統,我們可以更快捷的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修改、編輯,建立一個完善的數據庫系統,實際上就是創建了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爲工程管理部門整合了數據資源。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實現了管理過程的科學化和現代化,爲管理決策提供可靠快速的支援。要建立健全水利行業技術標準,推進水利資訊化建設,全面實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設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水資源管理資訊系統,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利管理和工程執行的資訊化水平,以水利資訊化帶動水利現代化。提高相關業務管理能力,爲水利科技創新事業的順利進行提供堅實的'支撐。

二、資訊技術在未來水利事業發展中的影響

2.1促進水利事業管理方式的轉變

在過去的水利事業管理過程中,公衆的參與較少。現代化水利的發展要越來越爲人民大衆服務,切實關係到其公共利益。水管理行政部門透過網絡建立與人民羣衆溝通的渠道,讓公民瞭解有效、及時的水利資訊,以此來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並且做到公平和公正,接受人民羣衆監督,採納合理意見。使水利事業管理從單一的水行政管理向與公衆結合的方式轉變。

2.2提高水利決策的效率

透過運用一系列的資訊技術,進行水利的科學決策,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利決策的速度和質量,適應現代水利科學的要求。資訊技術保證了科學決策所需要的及時的科學的高質量的決策資訊,透過及時採集資訊,衛星遙感系統的實時傳遞可以有效地避免決策滯後和決策失誤。

2.3提升資訊資源的共享率

水利資訊技術可以把全國的水利行政機關連接在一起,實現資訊、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理念等各種資源的共享。實行系統內部的辦公自動化,大大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在資源共享的狀態下,將大量的傳統作業模式在網絡資源環境下完成更提高了工作效率。

2.4確保順利實現水利現代化

縱觀國內外水利事業中資訊技術的應用,可以發現水利資訊化是水利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誌,加快水利資訊化建設、促進水利現代化是當今世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同時我國應該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水利資訊技術,借鑑國外水利事業管理經驗,提高我國水利行業的技術水平,縮短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在水利資訊化方面的差距,確保水利現代化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