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5W

引言:中國傳統文化對科技發展有着兩方面的作用,小編整理了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摘要:方言是歌唱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科學的發聲和諧配合可以共同表現出歌唱的民族特徵和它獨有的藝術個性。民族聲樂作品中必須有它獨特的方言特徵,才能展現出它背後包含的風格和韻味。本文主要從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方言運用入手,闡述出方言在民族聲樂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 方言 藝術個性 風格韻味

引言

方言的運用與民族以及國家的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方言的背後代表着這個民族或者地區獨特的文化歷史以及文化內涵。民族聲樂作品中包含方言,對於展示民族的獨特文化內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方言有它的地區性、民族性、文學性、藝術性,也同時能夠反映出方面背後所代表的這個民族地區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等文化意義。

1、方言在中國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運用

1.1 民族角度

中華名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在中華名族發展的過程中,孕育出了各式各樣的獨特的文化風格。我們國家包含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在各自發展的過程中,都傳承着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格。方言的運用可以表現在聲樂的音調上:如陝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兒”、東北的“二人轉”、江南的小調等等;也可以表現在聲樂的用詞上:如東北的.“白瞎”這樣的獨特詞彙。透過這些方言的運用,配合上歌手的演唱技巧,纔可以將歌曲的文化內涵展現出來。

1.2 地域角度

我國民族聲樂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積澱了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但無論其內容和形式發生怎樣的改變,其內在的藝術風格骨髓卻始終與其所在的地域環境有着深切的聯繫,體現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徵。同一民族的聲樂藝術,由於地域的廣大、方言的複雜,表現出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就以漢族爲例,東西南北的聲樂演唱都有區別。故聲樂作品在民族背景相同的情況下,也具有地方的特殊色彩。地域風格的形成,除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的差異外,主要也體現在地方語言或方言的差異上。高原地區的山歌高亢明亮,平原地區的民歌則顯得寬廣悠長;南方的民歌委婉細柔、曲調較爲平和,而相比之下北方的民歌粗獷奔放、旋律剛勁流暢。深入挖掘地方各自環境特色、民俗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聲樂藝術風格的地域性因素,使我國民族聲樂藝術更加煥發出豐富多姿的地域性風格特徵。

2、方言在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1 使語言生動

方言是民族文化的結晶,一個民族的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了地區人民的生活習俗。比如陝西的方言較爲粗獷嘹亮,而蘇州的方言則較爲溫柔細膩。方言是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歌唱語言的深化和延伸,它使歌詞的情感、意境表達得更爲淋漓盡致,更爲優美且富有特色,再配上得體的旋律就使歌曲更加妙不可言了。很多音樂作品,用大白話的手法可以傳達出它的意思,但是沒發深刻的反映出它的意境、它的精髓,而方言的運用,可以將深層的意思準確傳神的反應出來,歌曲的情感、歌曲的風格在方言的運用下栩栩如生。

以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中的“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爲例。這首歌曲中由於方言襯詞的加入,使得歌唱優美動聽,朗朗上口,唱畢回味悠長,別有一番風味。

2.2 使氣氛得到渲染

唱歌是各民族勞動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勞動、紅白喜事以及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瑣事,都離不開歌唱的襯托。歌的內容廣泛、即興性強,不少民歌都是用地方方言所演繹的。人們在日常生活的體會中自然而然的創作出了歌曲,而這樣的歌曲也能讓同樣幹活的其他人得到共鳴,這樣的歌曲包含着濃厚的方言,獨特的勞動風格,是勞動氣氛得到最大的渲染。

2.3 使情感得以強化

方言的引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作品作者的意思,讓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夠得到最充分的表達。比如有些陝西民歌中的歌詞中,摻入了陝西方言的詞彙,比如用“撩咋嘞”來代替很滿意、很高興,就可以爲更多的本地聽衆所認可,讓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大程度的強化。爲了充分表達感情,方言在民族聲樂作品中的出現是尤爲常見。民族的獨特方言最大程度上的反映了民族人民的情感狀況,古代詩歌的寫作中也常常引用方言,使詩人的情感得以強化。

3、結語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之間,甚至在不同鄉鎮之間,其方言和民歌也有不同色彩。語言是一門藝術,方言包含着一方水土的愛戀和鄉情,包含着民族地區的文化特色,包含着最真實的集體情感。中國每個民族的聲樂語言藝術都有它的特色方言,我們應該尊重它固有的民情風俗,才能將中國的民族聲樂作品發揚光大,使民族的特色源遠流長。

當然,有些公衆的場合,爲了讓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更多的人多接受,還是需要大衆話或者普通話來詮釋,才能上臺面的表演。但是,民族的東西永遠是原汁原味的,有些情感的表達必須運用方言的詞彙還能更加準確傳神的進行闡釋。所以最好的作品應該是普通話和方言的結合,在受衆能夠明白大致意思的時候,適當的引入方言,能夠更好的達到完美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餘篤剛,《聲樂語言藝術》,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87版。

[2]楊春暉,論方言在歌唱語音中的運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06)

[3]王成,中國民族聲樂的語言特徵[D],東北師範大學,2007

[4]程遠,從民族聲樂看語言創造的藝術美[J],麗水學院學報,2005,08,116

[5]黃琦,對中國民族聲樂界定的思考[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6,6.第4卷第2期

[6]李曉貳,民族聲樂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331-333

[7]宿慧,論語言在歌唱藝術中的重要作用[D]中央音樂學院,2009

TAGS: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