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簡析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的修訂

學問君 人氣:1.73W

【論文關鍵詞】職業決策;職業決策困難問卷

簡析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的修訂

【論文摘要】目的:修訂適用於中國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問卷(CDDQ)。方法:抽取1182名大學生爲研究樣本。結果:①分問卷及總問卷的係數爲0.477—0.872;②問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區分效度和效標效度。結論:該問卷的測量指標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結合我國的實際進行驗證。

國外,職業決策的研究一直是職業心理學的重要內容。Parsons在1909年就提倡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問題,提出了職業決策的第一個正式模型。這個模型逐漸成爲有關職業決策和生涯不確定的理論、評價、研究和干預的框架。但是關於職業決策困難的研究卻起步較晚。Campbell`]認爲以前關於職業決策困難的研究主要是指職業未決(career in decision),而且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從理論上對職業未決問題進行分類。而對職業決策困難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Gati等人的研究。Gati等人從理論上探討了有關職業決策困難的分類,並提出了職業決策困難模型:(1)缺乏準備一職業決策過程開始之前的困難:①缺乏動機;②猶豫不決;③錯誤信念。(2)缺乏資訊:④缺乏決策過程資訊;⑤缺乏自我資訊;⑥缺乏職業資訊;⑦缺乏獲得資訊的方式;(3)不一致資訊:⑧不可靠資訊;⑨內部衝突(現實需要和個人偏好的不一致);⑩外部衝突(自己的決策和重要他人的不一致)。 Osipow與Gati合作編制了職業決策困難問卷((CDDQ),用聚類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結果表明該問卷基本支援理論假設。

雖然國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以爲我們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鑑,但大量文獻表明社會文化因素對個體的職業行爲和結果有很大影響。Wei-Cheng等人的研究表明亞裔美籍大學生比美國白人大學生在職業決策困難的所有方面報告了更多的職業決策困難。Mau認爲在職業決策時更多強調家庭願望而不是個體願望的個體比其他的個體報告更多的困難。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修訂符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決策困難問卷。

1研究方法與材料

1.1材料修訂,確定問卷

到目前爲止CDDQ共有四個版本,而且不同版本的信、效度都較爲理想}s-}o)。本研究採用Gati本人直接提供的問卷,共包括34個題項(其中題項7和12是效度題)。爲了解大學生對問卷項目的反應,選取了100名大學生進行預測,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在“缺乏資訊”維度中的“缺乏自我知識”和“缺乏職業知識”兩個因子的項目難以聚合在一起。對參與調查的部分大學生進行了訪談,發現可能是由於中英文表達方式上的差異,因此把原問卷中的18題“我覺得做出職業決策很難,因爲我對自己的能力瞭解的還不夠(如我的.計數能力,言語技能),而且(或者)我對自己的個性特徵瞭解的還不夠(如堅持性,主動性,耐性)”,分爲兩個題項“職業決策很難,因爲我對自己的能力瞭解的還不夠(如我的計數能力,言語能力)”和“職業決策很難,因爲我對自己的性格瞭解的還不夠(如堅持性,主動性,耐性)”;對原問卷中21題也同樣處理,因此第二次預測共包括36個題項。對100名大學生進行了第二次預測,探索性因素分析基本和理論假設吻合,但訪談中大部分被試認爲問卷的表述過於繁瑣,這是因爲研究者爲了遵循與Gati儘量忠實於原文的約定,因此透過與Gati商定,對問卷做了文字上的縮減,最後形成包括36個題項的正式問卷。

爲了將大學生區分爲職業已定和職業未定,本研究採用了Hsiu-Lan Shelley Tien的職業認同問卷。

1.2被試

正式測試採用整羣抽樣法,從全國抽取8所大學的1500名大學生,剔除明顯完全隨機回答的問卷之後有效問卷1182份,佔總問卷數的78.80%,被試的年級分佈一至四年級分別爲10.7% ,22.75% ,31.7% ,34.0%;男生539人,佔45.6%,女生606人,佔47.1 %。文科552人,佔46.7%,理科630人,53.3%。被試的年齡18歲到26歲,平均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