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直觀教學談

學問君 人氣:2.32W
畢業論文

1、說明文直觀教學的含義
“直觀”的意思是用感觀直接接受或直接觀察。有語言直觀,模象直觀,實物直觀等。在教學領域,它是從學生興趣出發,切合素質教育脈搏的1種創造性教學方法,尤其在說明文教學中更具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效果。
2、說明文直觀教學的理論依據
      (1)傳統的說明文教學的不足和直觀教學的特色
傳統的說明文教學單純傳授知識,毫不動情地對說明對象加以解說,往往導致學生厭學情緒滋生。《語文教學通訊》上,就有人慨嘆上完《蘇州園林》後卻怎麼也感覺不到蘇州園林的美,更別說感染給學生這種美了。其實不然。
說明文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儘管它不像文學作品那樣具有引人入勝的情節、生動的描寫,但它也有自己的魅力,如嚴密的邏輯關係、秩序井然的說明順序,多樣的說明方法,有的也不乏生動的語言,但在教學中,有的教師鑑於教學設備的簡陋,或是由於傳統注入式教學方式的影響,拋棄了與說明對象密切相關的圖片、實物,甚至1些完全可利用的簡單聲像設備,如幻燈機、錄音機和投影儀等,而象上散文1樣去分析說明文。我們都知道,學生對於有色彩的、有聲音的、會變化的刺激物最感興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根據國外有關專家的測定,人類感官對資訊的接受程度因刺激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視覺佔83%,而聽覺只佔11%,視聽等綜合刺激能產生最佳效果。不僅如此,人類對資訊記憶的保持能力與資訊提供的方式也有關,72小時後保持率爲:講授情況是10%,觀看是20%,視聽並重是65%,透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運用視聽的直觀教學,對學生進行多感官刺激,事半功倍(《教育藝術》2001.9)。因此,在說明文教學中理應調動1切可視可聽可觸可感因素,讓說明對象具有直觀性,便於學生的理解和再創造。
(2)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手段的創新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與社會實踐並重 ,與能力培養結合,而傳統的語文教學過分重於知識積累,忽視了創新思想的培養。在說明文教學中如果在語言媒介的基礎上,注重模象、實物直觀,對學生施以影響和教育,使他們成爲1個獨立個體,能夠善於發現、認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的構造原理和基本規律,就爲創新奠定了基礎。如果總是採取老1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壓抑。尤其在素質教育階段,爲學生設計1個可觀、可感、可參與、可想象的充滿情趣和美趣的趣味世界尤爲重要,也是勢在必行的。
(3)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心理分析
目前,尤其在農村中學,由於教學設備落後,教師的傳統觀念重,素質教育實施少,學生學習說明文味同嚼蠟。有不少學生認爲學說明文就是要掌握課文用了什麼順序,用了哪些方法,這種純記憶的學習往往很機械,難以進行知識遷移,難以激發學生究事探理的興趣,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說明文之所以不被學生重視,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對說明文沒什麼興趣。興趣是什麼?心理學家認爲,興趣是1個人對某種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對學習而言,興趣是學習手段,是學習的動力、創造力和持久力,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是與感情密切相關的,它表現爲專心致志地以巨大熱情和耐心去對待、去研究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這種專心、熱情和耐心,常常是創造性發現的先導。特別是兒時、青少年時的某種興趣,常會發展成其終身奮鬥的目標。而直觀教學目的也就在於培養教育對象學習的興趣,其中說明文因其所涉及的領域廣泛,大至宏觀宇宙,小到微觀世界,包羅萬象,且處處有着無窮的奧祕,對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無疑有着別的體裁所不及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4)說明文直觀教學的作用和意義“學習語文是爲了提高人的素質,豐富人的心靈,解放人的思想,高揚人的創造力”。說明文的直觀教學在培養學生想像力、創造力和探索精神方面意義重大。
文學教學重情感體驗,說明文教學也1樣,不能只有理解沒有喜愛,面對1個個說明對象,在可直觀的前提下,甚至把動手帶進課堂,學生的情緒不能不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教師的適當點撥下,學生必然自己踊躍去體會、領受,而不需要旁人代爲說明,也不願意旁人注入,這種主動獲取的效果是被動接受所不能比的。新疆哈密5中王萍老師就曾把音樂引進詩歌《敕勒川》的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使同學們入情入景,展開聯想,從而體會到詩人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說明文教學也是1樣的理,需要把直觀因素帶進來,它簡直就是酵母,有了它便激活了課堂,教師也就很容易引導學生面向現實認識事物、理解事理,走近真、善、美,有所創新,這也許就是那種“活躍而出神的教學方法”吧,我國當代老1輩名師於漪對這種教學方法也是親睞有加。
3、說明文直觀教學的具體操作
(1)課文教學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配合講授和談話,將有關事物和現象透過各種直觀教具、實物或進行示範實驗展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取得對事物或現象感性認識的1種教學方法。
演示法使學生獲得外在感性認識。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演示電腦軟盤,並作1些有關北京圖書館及電子閱讀知識介紹,讓學生對“縮微”有個直觀認識。
演示法若有序列性,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瞭解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這種演示藉助圖片、模型較麻煩,如果運用簡筆畫演示手法簡潔,同樣事半功倍。如《活板》,在介紹其排版時,有6道工序,分別爲:①設鐵板;
②置鐵範(框);③冒藥物;④排字模;⑤就
火煬;⑥壓模面。這可1步步演示爲右圖,便
於理解和整體記憶。又如《地球是圓的嗎》,
如果上課時帶上地球儀在說明航船在海面“下
沉”現象、離心率和橢率等概念時,學生就容易
理解這些內容了。再如《死海不死》,著名“3主”教學法的倡導者錢夢龍在上這課時,就用1杯鹹水、1杯清水、1只蛋,在演示中引導學生髮現雞蛋不下沉的奧妙,再由“蛋”到“人”,很容易地讓學生認識到死海淹不死人的`這1奇怪現象。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需要,教師組織並帶領學生對實際說明對象進行直接觀察,從而獲得知識的1種教學方法。
對於課文中有關建築的說明文,如果有條件去實地參觀瞭解,同時結合課文,效果是極好的,不僅能感受到作者說明順序的合理性,還能感受到建築的藝術美,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得到自己獨立的觀察感受。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故宮博物院》等就是這方面絕好的例子,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實際參觀這幾處對許多人來說很難做到,但隨着教學類的音像製品越來越豐富,從畫面上‘遊歷’已是不難的事了。我們也不妨另選自己身邊幾處有特色的建築,先參觀後仿課文寫作,也可達到異曲同工之妙,如《我們的校園》、《我校的××樓》、《校園古蹟—×××》等。
3.局部研究圖示法
研究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具體教學內容提出富有思考性的研究題目,先由學生個人獨立思考、琢磨,然後互相探討、研究,得出初步認識、理解、判斷和概括以及表達。如《中國石拱橋》,要求學生在學習時
畫出趙州橋形狀示意圖並標註各部分名稱。
《向沙漠進軍》,研讀第4段,然後畫出
“陣地戰”沙丘前進示意圖。預習《雄偉的
人民大會堂》後,標出課後平面圖各部分名稱。這種圖示法,目的在於直觀再現事物的
某些特徵,是對文字理解後的產物。稍有1點簡筆畫基礎,便可畫出,而這種能力便是
想像創造能力。
4.電化教學法
電化教學法是將聲、光、電等現代科學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種新型教學手段,它是1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視聽同步化,圖像動態化特點,有着廣泛的適應性,可以靈活地應用於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它利用聲音和圖像可創造出有利於學習的環境,使教學內容不受時空限制,讓學生如臨其境,聞其聲,見其形,起到見所難見,聞所難聞的作用,有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教師的工作負擔,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優化的作用。常見的有錄音、投影儀、幻燈、放像、放影機、VCD等,還有綜合性的語言實驗室和計算機教學系統。                                                 
學習《向沙漠進軍》,放映沙漠或沙塵暴給人類造成危害的錄像,讓學生能設身處地感受到治理荒漠的艱鉅和迫切性,增強環保意識。
上《核舟記》利用投影儀,先製作膠片如右圖所示,
然後提示學生理解“船艙、船頭、船尾”各部分結構、
內容,進1步豐富畫面內容,當堂背誦,學生輕而易舉。
對《中國石拱橋》,浙江省青田縣就曾根據課文拍
攝了《中國石拱橋》教學片,真實具體地顯示了趙州橋、蘆溝橋以及其他古今典型的拱橋形象,用課文語句做解說詞,圖文對照,音像同步,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效果頗好。此外《從宜賓到重慶》、《蘇州園林》、《萬紫千紅的花》都是電化教學最適合的內容。學生1方面領會課文,另1方面拓寬了眼界,順應資訊時代獲取知識的新途徑,滿足了多方面的需求。
5.板書圖解法
       在板書中運用圖表,能突出課文的整體性,使抽象的、複雜的內容1目瞭然,如《死海不死》如右圖所示。有時可1次多篇的用圖表法比較異同。湖北荊州市的餘映潮就曾將《口技》、《核舟記》這兩篇說明文列了1個表如下:
  (2)寫作教學
說明文寫作的直觀教學目的是重視學生能力——觀察、聯想、想像、審美、表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智力努力在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和拓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師生實際,在術多法廣的基礎上採用靈活教法,授之以漁。具體訓練方法有以下幾種。
1.給圖畫(圖案)寫說明文
寫作的目的在於告訴讀者該如何看這圖,讓沒看過這圖的人知道該圖畫的是什麼東西,包含着什麼意義等。在寫作中提示學生:圖畫往往在藉助若干細節來表示時間、節令、意圖、效果、心情等內容,如果忽略了細節,就不能如實地介紹圖畫內容。如介紹1幅漫畫、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招貼畫寫說明等。
2.觀察、分析、寫作
對於說明對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見而又輕巧的實物,可將其帶到課堂,先讓學生觀察,同時作簡要分析,再相互補充,然後寫作。這種訓練方法不僅能使學生胸有成竹,輕鬆作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事物、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我曾將1把壁掛檀香扇帶進課堂,先讓兩個同學上講臺用5官“看”,下面同學也“7嘴8舌”地補充,那兩個同學在大家的提示下,或嗅、或量、或數、或細觀、或掂量、或思量其用途,課堂氣氛熱烈,直到大家無話可說了,我才讓他們按自己認爲合理的順序去寫說明文《檀香扇》。大家很快完成。我又隨意抽查了兩篇。邊讀邊指出不夠準確之處,大家又集體糾正了。後來我在複習說明文時,又把手中的建宇牌帶濾網的真空有機玻璃茶杯作說明對象,同樣經過1番顛來倒去,左瞧右看之後,沒有誰因爲杯子的簡單而無話可寫。從這兩次實踐中,我認識到,寫有關事物的說明文,必須對它們先有1番獨立的觀察、瞭解、思考。鼓勵學生去查閱資料、去尋問、去觀察實物,只有這樣,他們纔能有話可寫,才能寫出他人所不能寫到的獨特視角和見解。
3.結合小製作、小發明寫說明文
初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富於想像,表現欲強,如果因勢利導,將小製作、小發明活動與寫作結合起來,鼓勵學生不僅要想得出,還要說得清。按照這個設想,我給出了1個尚未可知的說明對象“新式學生板凳”,先由學生自由想象,然後把它介紹給老師和同學。經過1番苦思冥想,有的同學畫破了好多草稿紙,終於有“新產品”問世了,有的同學的凳子面板下設有1個小抽屜,將廢紙放進去,再集中傾倒,利於教室衛生;有的則用塑料袋和幾枚小釘子代替了小抽屜;有的凳子可翻轉;有的凳子是“×”形,上面用皮條連結……在這個時候,學生又有了1股想把自己“發明”的東西說清楚的認真勁,於是趁勢指導學生組織語言。同樣,我又指導同學們給老師設計講臺,1開始很簡單,我說不滿意就再去設計,把有用的東西組合進去,把別的經驗帶進來。這樣1提示,講臺上便有了小巧玲瓏的石英鐘,壓座位表、時間表的玻璃板,方便美觀的粉筆盒等。有的設計很新穎,比如有個同學在石英鐘的面盤相應位置上寫有每節課下課時刻,便於教師安排時間。還有的提出了“電腦講臺”的概念,也許是看了電視中多媒體教學受到了啓發,這個設想1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興趣,我引導他們課外找些相關書籍看看,在瞭解得差不多的情況下再去寫。
4.利用圖示寫事理說明文
法國學者盧梭說過“千萬不要同年輕人乾巴巴地講什麼理論,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說的道理,你就要用1種東西去標示它。”事實正如此,對於事理說明文,借用線條、圖像,採用直觀教學,效果很明顯。如《眼睛爲什麼會近視》張掛眼球結構解剖示意圖可讓學生明白近視的原理。又如第3冊課文第77頁的看圖作文,要求充分運用所提供的圖示的知識,針對某些青少年挑食的不良習慣,寫1篇說明文。這樣的作文如果沒有相關資料和提示,學生很難把這個理說清,有了這個“圖示”,學生在有所認識的基礎上才能放筆作文。
5.根據統計表寫說明片斷 如:
這類說明與生活聯繫較大,學生容易把表中幾個數字簡單的羅列,只有揭示出“文盲總人數和佔總人口百分率都在降低,纔算抓住了表中諸要素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徵。
總之,說明文寫作的直觀教學,離不開被說明的對象,對對象的說明只有建立在觀察瞭解的基礎上,纔不至於人云亦云。藉助1定的線條圖表和模象,幫助學生獲取知識  ,培養學生求實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纔是說明文教學的最大意義。   (樅陽縣會宮中學 柏志澤)
                       

直觀教學談

TAGS:直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