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馬克思新哲學的思維邏輯

學問君 人氣:3.1W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變革整個西方傳統哲學,尤其是變革整個近代西方哲學所實現的。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實現對舊哲學的革命性變革,其關鍵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思維方式的轉變。實現思維方式轉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顛覆了以往哲學家拘執於西方傳統哲學思維方式對相關哲學問題的思考限制。新思維方式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事物、現實、感性”不再“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從“抽象能動方面去理解”,而“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從主觀方面去理解”??[2]16?。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的轉變是變革整個西方傳統哲學的關鍵,更是源於思維方式所遵循的“道”或“理”,即思維邏輯的變革所決定。所以,從整個西方哲學思維邏輯發展的歷程,來透視馬克思是如何變革以往的哲學的思維邏輯,不僅有利於在深層次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西方傳統哲學的變革,而且更有利於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性。

馬克思新哲學的思維邏輯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邏輯的基本涵義以及研究的必要性

從哲學的思維邏輯層次上透視馬克思是如何變革以往的傳統哲學,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的研究中可謂少之又少。這是因爲學者們把關注點集中在世界觀的相關領域,總是從世界觀上去理解馬克思是如何變革以往的傳統哲學;而對屬於方法論研究領域的思維邏輯卻很少涉足。即使有涉足也僅僅侷限於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形式邏輯即邏輯學的研究領域,而邏輯學領域的形式邏輯,是在承認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的前提下,對形式邏輯自身規律和規則的應用和演繹。而形式邏輯這種對自身規律和規則的非批判性,恰恰無法從哲學思維邏輯層次上透視馬克思是如何變革以往傳統哲學的。在目前哲學界裏,除了有對形式邏輯的邏輯學專門研究的人外,真正從哲學思維方式,尤其是思維邏輯視角,透視馬克思是如何變革以往傳統哲學,這可謂是一個新的嘗試和開拓。

而要從哲學的思維邏輯層次上透視馬克思如何變革以往傳統哲學,必須明確哲學的思維邏輯是什麼問題。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方面在比較意義上:明確哲學的思維邏輯與哲學思維方式的關係,只有明確了這一方面,我們才能知道哲學思維邏輯在哲學中屬於什麼樣的領域,是世界觀還是方法論?這也就是哲學的思維邏輯在哲學中處於什麼樣的層次問題。第二方面:就是在明確了哲學的思維邏輯處於什麼樣的層次後,必須明確哲學的思維邏輯在這個層次中的具體涵義是什麼,即哲學的思維邏輯的具體內涵是什麼的問題。從比較意義上的第一方面來看:哲學思維方式是指一定哲學家對相關哲學問題的理解、把握和評價方式,即是指一定哲學家思考相關哲學問題的根本思維方式。而哲學思維邏輯是指一定哲學家思考相關哲學問題所遵循的“道”或“理”,即哲學思維方式的內在規律和規則性。換而言之,就是說一定哲學的思維邏輯是一定哲學的思維方式,哲學思維的內在規律性,即它所遵循的“道”或“理”。由此可見,哲學思維方式是說明一種哲學思維的“所然”,而哲學思維邏輯則是說明一種哲學思維的“所以然”。顯然,哲學思維方式是處於哲學方法論中的顯層表現,而哲學思維邏輯則是處於哲學方法論領域中的隱層規律和規則。因此,相對於世界觀領域,對於方法論領域的哲學思維邏輯的探討,也就進展到了一個更深入的層次上,透視馬克思是如何變革以往傳統哲學以及理解馬克主義哲學的內在本性。

從具體意義上的第二方面來看:哲學思維邏輯,是指一定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的內在規律性和規則,即一定哲學思維方式所遵循的“道”或“理”。而這個“道”或“理”即哲學思維邏輯,就是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構成自己的根據和原則,即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構成自己的邏輯支點。這就意味着作爲構成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的根據和原則即哲學思維邏輯,對於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來說,不可避免地就具有“隱匿性”和“強制性”。所謂“隱匿性”就是說,哲學的思維邏輯是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中的“一隻看不見的手”,是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構成自己的“幕後操縱者”,這就是它的“隱匿性”,即哲學家思考相關哲學問題的前提。所謂“強制性”就是說,隱匿於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中的思維邏輯,規範人的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內容,這就是它的“邏輯強制性”,也即是規範哲學家思考相關哲學問題的方式。

而隱匿於哲學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之中並規範和制約哲學家思考相關哲學問題的思維邏輯,其所具有的“邏輯強制性”,要求我們從思維邏輯層次上,透視馬克思是如何在批判性地反思和變革西方傳統哲學思維邏輯的“邏輯強制性”過程中,創立了實踐的邏輯。由此,在思維邏輯層次上,才能使我們深入地理解馬克思的實踐邏輯對“解除”以往哲學思想前提的“邏輯強制性”的變革意義;才能使我們更深入理解馬克思實踐邏輯在變革以往傳統哲學過程中,爲自覺地建構哲學思維方式構成自己的邏輯和原則即思維邏輯,從而使哲學思維邏輯在重構與解構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使哲學思維邏輯之間永遠保持着自我批判的空間,進而實現思維邏輯層次上的躍遷,促進哲學思維方式的轉變,所具有的方法論上的革命意義。所以,在哲學的邏輯層次上,從西方傳統哲學思維邏輯的變遷歷程,來透視馬克思是如何對其實現的變革,是我們更深層次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本性所必須的。

二、馬克思之前西方傳統哲學思維邏輯的變遷歷程

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由於時代歷史的發展,表徵時代特點的哲學思維方式不同,相應地決定不同思維方式的思維邏輯也不同。馬克思之前西方哲學(除康德的先驗邏輯、費爾巴哈的人本邏輯外)主要有三大思維邏輯:(1)赫拉克利特的樸素辯證思維方式的經驗存在邏輯;(2)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形式邏輯或概念邏輯即內容與形式相分離;(3)黑格爾的思辨思維方式的思辨邏輯或概念邏輯即內容與形式相統一。這些馬克思以前的西方哲學的思維邏輯,後者均是對前者的揚棄,實現了邏輯層次的躍遷,從而形成由赫拉克利特哲學的存在邏輯(肯定)——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形式邏輯(否定)——黑格爾哲學的思辨邏輯(否定的否定)的合規律性發展。

一是赫拉克利特的樸素辯證思維方式的存在邏輯。古希臘哲學的中心問題是“世界本原”問題。對世界萬物的多樣性、產生和變化,此時主要從樸素直觀的思維方式出發,按照有生必有死的常識,存在的東西一定會歸於虛無。然而,生死有序、四季交替、草木枯榮的自然景象卻告訴我們:萬物聚合而成的自然,沒有因爲萬物的生死變化而毀滅,而是表現爲一種永恆的循環。既然如此,這說明在生死變化的萬物之中,存在着某種始終不變的東西,他們稱它爲萬物的本原。當時,哲學家們企圖用水、土、氣等具體元素作爲本原來解釋萬物的多樣性及其變化,他們把世界萬物這些變體看成是由不變的本原所導致。但在這裏,哲學家面臨着一個困境:即哲學家無法很好地說明動變的變體與不變的本原之間的關係。值得思考的是,赫拉克利特立足於樸素辯證的存在邏輯,以動變的“火”即邏各斯爲萬物的本原,提出宇宙是燃燒的活火,而不是把某種確定的存在物(“火”)作爲萬物所由來和萬物所復歸的“始基”或“基質”,而是把動變的過程(“火”)本身視爲本體。顯然,這種用來解釋世界萬物的“邏各斯”本體具有內在的否定性和矛盾,對於當時的哲人和世人來說,均難以理解和不敢苟同。而赫拉克利特在“感覺確定性”層次上,在表象意識的經驗事實中,對變動不居現象的經驗描述,只是一種經驗層次的、樸素辯證法的表達方式。但問題的關鍵是:在表象意識的經驗事實中,人們都可以承認“運動”。而表象意識只能“承認”運動的現象,而不能說明和把握運動的本質。這也正是芝諾對無法用經驗事實表達運動本質的“阿喀琉斯追不上烏龜”、“飛矢不動”所苦惱的真正原因之所在。而要說明運動的本質,就必須用人類所特有的表達方式即概念的邏輯,去表達和把握運動對象的本質。正因爲沒有自覺到這個問題,所以,赫拉克利特的樸素辯證思維方式的存在邏輯,才被稱爲樸素辯證的存在邏輯。針對樸素辯證存在邏輯的樸素性,列寧提出,“問題不在於有沒有運動,而在於如何用概念的邏輯來表達它”??[3]?。雖然如此,赫拉克利特的樸素辯證的存在邏輯,其合理性不在於合後來的主觀概念邏輯之理,而在於合客觀的事實邏輯之理,即存在邏輯。即在感性的、經驗的層面上,使邏輯的“真”與事實的“真”一致,從而自發地實現了思維與存在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