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組織與指導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1.1W

摘要: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是值得關注的話題。環境創設是混齡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策略支援是混齡區域活動順利實施的保障。混齡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包括創設支援幼兒自主活動的環境、創設支援幼兒主動參與的環境。教師應採用循序漸進的推進方式,把握混齡區域活動頻率,做好混齡區域活動指導,爲混齡區域活動提供策略支援。

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組織與指導策略論文

關鍵詞:混齡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策略支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羣體的活動。”如果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時,將打破班級的界限從同齡擴大到異齡,這樣的區域活動形式就稱爲混齡區域活動。混齡區域活動因其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活動內容以及更具挑戰性的交往與學習的機會,日益成爲幼兒教師關注的話題。近年來,筆者所在的泉州市豐澤區寶秀幼兒園對混齡區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環境創設:混齡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

區域活動空間的科學規劃與佈置是開展活動的基礎,創設有效的混齡區域活動環境,應着重做好創設支援幼兒自主活動的環境、創設支援幼兒主動參與的環境兩個方面工作。

(一)創設支援幼兒自主活動的環境

1.規劃合理的活動空間

寶秀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空間是利用走廊、戶外、樓梯角落等不規則空間創設的,對開展活動有一定的制約和挑戰。因此,首要任務是因地制宜地創設條件以有效支援幼兒活動的開展,如,“民間遊戲區”設定在操場與連廊區間,活動空間大、可動可靜;“刺桐美食坊”設定在廚房與種植園區間,食材採摘與美食製作活動可相結合。同時,要保證活動空間中各種動線通暢,如取放材料、過道行走、操作動作能轉環有餘、互不干擾等。在實踐中,我們主要參考《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裏“空間與設施”的標準,對現有的環境進行規劃與創設。如,在“空間”項目裏,最低標準是“對兒童、成人和設施而言都空間充足……空間相當乾淨並打理良好;所有兒童和成人都可無障礙地使用空間”[1]。“室內遊戲空間規劃”良好以及優良的標準是至少劃出5個不同的興趣區,可以提供多種學習經驗;興趣區的安排使兒童能獨立使用它們(相對應地,我們投放貼了標籤的材料箱等);有額外的材料以充實或改變興趣區(相對應地,我們創設了材料超市等)[2]……事實表明,依據成熟的幼兒學習環境創設標準,可以讓教師在工作中有所依據,爲混齡區域活動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2.營造無聲的環境語言

混齡區域活動的開展,要有支援各年齡層幼兒活動的環境準備,即要發揮環境的“無言之師”作用,強化環境的提示功能。其一,用顏色標識和入區夾,表明活動對象與入區人數,有效建立活動基本常規。一是以顏色區分入區對象。各區入區掛牌架用的是幼兒作品“潯埔簪花圍帽”,帽子花色與各樓層基色相同,掛牌處有哪些顏色的帽子,就表示有對應年齡班幼兒可以參加的活動,方便師幼一眼識別入區對象。二是以夾子提示入區人數。花圍帽上的髮簪可夾木夾子,教師在課前會夾上計劃數量的小夾子,一夾掛一牌,以提示與調控入區人數。值得一提的是入區卡,教師用常見貝類殼(自然物)製作,三個段分別選用了鮑魚、香螺和文蛤殼,裝飾後寫上班級與號數,打洞、穿麻繩即可用了。很多參訪者都評價我們的入區卡製作得既實用又有生態特色。其二,運用“任務卡”“材料超市”的方式,幫助幼兒自主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讓幼兒與材料“對話”,教師透過“互動式對話”資訊,對幼兒進行個性化指導,促進其經驗積累。其中,“任務卡”指以卡片爲載體,將某一具體活動內容的主要操作步驟圖文並茂地呈現出來,讓幼兒瞭解該活動的操作要求、需要材料、步驟方法和注意事項。卡與卡袋也用顏色區分,即“綠黃藍”分別代表“小中大”。任務卡以《指南》“各年齡段幼兒典型表現”爲依據進行製作與投放,以主題系列的形式設立,即同一主題有綠、黃、藍三系列任務卡,卡上以星數區分難度:星數越多代表難度越大;卡背後標有數字,提示該卡的投放進度順序,以提示縱深經驗的有序推進與積累。以“茶鄉”區“包裝”主題爲例:小中大班組都有“包裝”主題系列任務卡,大班系列卡中有個“將散裝的茶稱重分裝,密封包裝,5克一包。需要……(工具材料)”的具體任務,該卡是藍色的,上有“圖主、文輔”的主要操作步驟提示,難度四星,卡背面數字是“5”(大班的任務、四星難度、第5次活動),放在藍色卡區中“包裝”的主題活動袋內。有活動經驗的大班幼兒可以直接選此任務,沒有經驗的幼兒就在教師的引導下操作“1”至“4”任務後再嘗試操作。實踐表明,任務卡的投放有利於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自主活動。能力強的幼兒能根據任務卡提示自主完成任務,能力弱的可以對照卡片尋找準備不足、操作不當的地方,自主控制活動節奏。此指導策略與蒙氏運用“錯誤控制”幫助幼兒自主學習類似,能讓幼兒“在錯誤控制的外部條件下,由個體進行自我選擇,積極規避錯誤帶來的一切風險與不良後果”[3]“從本質上是強調個體的自主性的”[4]。如,在大班“包裝”主題活動中,有名幼兒對天平活動很有興趣,持續選擇“天平稱量”相關任務。由於不斷地操作探究,他在稱量方面的經驗得到了縱深發展,並收穫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材料超市”指參考超市開放貨架的碼貨經驗,將材料工具分類裝箱,在箱體貼上物品照片作爲標籤,讓幼兒自主選擇取放材料。如,“創意工坊”中,一名大班幼兒選取了藍色“妝糕人”的三星任務卡,根據提示選取工具材料,併到“百寶箱”裏找到吸管、樹葉進行自主創作,做出了戴吸管項鍊、穿樹葉裙的裝糕人,並陳列了作品,實際操作難度超過預定任務。實踐表明,創設“任務卡”“材料超市”,有助於混齡區幼兒自主選擇與管理活動任務,促進幼兒經驗的縱深積累與推進,滿足幼兒個性化發展需求。其三,提供適宜的“勞動任務與要求提示圖”及勞動工具,幫助幼兒做好環境整理工作。新手教師較關注活動顯性目標,較忽略隱性目標價值,如不重視也不懂得如何組織幼兒做活動後的環境整理工作。爲此,教師透過適宜地安排勞動任務、提供“勞動要求提示圖”與勞動工具以解決這個問題。勞動任務與要求提示圖包括“值日生提示牌”和“勞動要求提示圖”兩部分。勞動任務有掃地、擦桌、擦地、倒垃圾值日生,不同值日生“提示牌”上的勞動任務不一樣,以明晰各值日生具體工作。“勞動要求提示圖”則提示具體勞動任務要求,如擦地要“把污跡洗掉”“把水跡擦乾”“拖把與桶要歸位”等,以明確勞動結果要求。提供適宜的勞動工具,指幼兒勞動工具尺寸要較小、操作力量要求較小,如,用洗碗海綿代替清洗抹布、迷你型的勞動系列工具,以及幼兒勞動護具,如袖套、罩衣、雨鞋、手套。實踐證明,“勞動任務與要求提示圖”與適宜的勞動工具的提供,能幫助師幼有目標有分工地做好衛生整理工作,鍛鍊幼兒勞動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踐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創設支援幼兒主動參與的環境

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教師透過開設“表徵區”與“任務漂流站”兩種方式,支援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一是表徵區的創設。“表徵區”是由教師提供活動主題框架,讓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計劃以畫畫的方式表徵後填充,是幼兒思想活動得以表達與交流的一種形式,也是教師推進活動的一個依據。如,“茶鄉”區主題活動開展前,教師引導幼兒與父母一起製作茶主題調查的圖文表徵,放到主題板裏,統計後發現茶食等“吃”的主題最受關注,爲此教師制訂了“茶食與茶飲”主題計劃。幼兒參加的興趣很高,並運用圖畫表徵的方式表達了希望“喝花茶”“自己包裝茶食”等想法,於是該區又開展了“花茶”“茶食伴手禮”等相關活動,較好地將預設計劃與幼兒興趣結合起來。二是任務漂流站的創設。各區創設了“任務漂流站”,裏面放的是幼兒自己設計的任務卡,有興趣的幼兒則操作、展示或取走作品等。如,“木工坊”的“任務漂流站”裏,幼兒投放的任務卡包括做小椅子、桌子、木頭小馬等任務,“木工坊”的幼兒選取製作後放在漂流站展示,並供大家使用。“任務漂流站”的活動是幼兒自己發起、參與的,故幼兒有較高的興致與成就感。

二、策略支援:混齡區域活動有效實施的保障

混齡區域活動中,不同年齡、班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具體情況都不同,活動需要也不相同。因此,應做好活動組織形式、頻率、場地,活動準備、觀察與指導等方面工作,以確保混齡區域活動開展的質量。

(一)採用循序漸進的推進方式

活動開展的第一輪,教師可先將一個班級固定在一個區,再依“年段混合、同列班組混合、不同列班組混合、全園混合”的順序依次推進。活動前教師組織幼兒與新夥伴接觸,幫助幼兒與新同伴順利建立良好關係,使活動的`組織推進過程保持良好的秩序。開展混齡區域活動,幼兒或教師都需要對這種新的活動形式有個熟悉與經驗積累的過程。如果急於求成,將導致混亂狀態。實踐表明,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寶秀幼兒園目前共九個班,第一輪啓動期經歷兩學年,先後開設了“茶鄉”“小木匠創意工坊”“閩南野趣工坊”“小貝殼大創意”“刺桐美食”“趣玩民間遊戲”“小小水族館”“潯浦風情園”“巧手悅繡坊”等九個區,各區又分設六七個小區,可以滿足全園幼兒同時活動的需要。寶秀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啓動的第一學期爲一班一區活動階段,即只在中班段開設“茶鄉”“小木匠創意工坊”“潯浦風情園”三個區,每班只在本區活動,沒有組織混合活動,目的是讓師幼對公共區域活動形式有個熟悉與適應的過程;小班段幼兒因尚處於熟悉幼兒園環境、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階段,故只在本班內開展常規區域活動。第二學期,每個中班按月份有計劃地將幼兒分成兩組(三月份至五月份)或三組(六月份)進行混合活動,三月份至五份月每個月混合兩個班,六月份三個中班混合活動,推進了同齡異班混合活動;小班在第二學期參照中班上學期做法,進入一班一區活動階段。第三學期,原來的小中班段進入中大班段,按混齡區域活動啓動第一學期做法,新中班應處於一班一區活動階段,但由於此時的中班已在小班段積累了一班一區活動經驗,因而在第三學期,由原小班段升爲中班段的幼兒直接進入中大班同班列混合活動階段。第四學期,中大班進入自主混齡區域活動階段;小班段幼兒在區域活動的開展方式上,與原先啓動期第二學期有很大不同,是在教師帶領下直接進入與中大班的混齡區域活動階段,這是由於此時教師已積累一定的混齡區域活動組織指導經驗,對活動流程、規則、開展注意點等比較熟悉,加之中大班組幼兒的活動經驗已較豐富,對新入區的小班幼兒有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因此,在啓動期的第二學年,正式開展了全園混齡區域活動。隨後,每學年秋季便直接進入全園混齡區域活動的常態執行期。

(二)把握混齡區域活動頻率

寶秀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一週開展一次,混齡區域活動與班級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互補:班級區域活動有利於幼兒活動經驗的縱深發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需安排大部分時間;混齡區域活動形式能有效促進幼兒和園內“熟悉的陌生夥伴”交往,增進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混齡區域活動場所也從活動室到戶外,如種植園邊、走廊、操場、小水族館、小池邊等,幼兒獲得更舒展自由的室外學習與交往體驗。不同活動形式體驗的互補讓幼兒更全面立體地發展,一週一次的頻率也不至於破壞幼兒現有的常規作息,有利於培養幼兒收放有度的習慣與能力。

(三)做好混齡區域活動指導

與班級區域活動相較而言,混齡區域活動涉及的物質、經驗等準備,更需要精心設計與安排。一是做好入區前預約工作。寶秀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每週三上午開放一次,要求教師或家長週一利用散步、放學等碎片時間帶幼兒做好入區預約準備,並將選擇結果記錄在本班入區預約表裏,活動當天,教師依據預約表接送幼兒入區。採用入區提前預約制,既利於培養幼兒做事的計劃性,又可以確保入區常規的有序性。二是做好活動中的指導工作。爲支援教師做好觀察記錄工作,教師在活動區配備了諸如記錄工具、相機懸掛架(放置相機)、口袋工作圍裙等設備,爲教師開展觀察記錄工作提供條件。活動中,教師採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擔活動區幼兒的指導工作。混齡區主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幼兒入區接待與組織,包括點名與集中談話。集中談話旨在幫助幼兒瞭解本次活動的內容與要求。首先,分析上次活動存在的問題、介紹活動新材料或新要求等。其次,觀察與指導,包括按計劃對幼兒進行重點觀察與指導、對各區域進行巡視觀察,努力做到“以孩子爲課程組織的中心,注意孩子在教具操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行爲現象和真實能力的顯現”[5]“以免整個教學變成只有教具標準化、機械化的操作,僅僅流於形式,阻礙了孩子的發展”[6]。最後,收集材料,組織幼兒表徵。配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引導區域活動幼兒有計劃(如根據任務卡)、有始有終、自主地完成活動;生活教師的工作任務是引導幼兒整理自己使用的場地,組織中大班幼兒分工合作完成衛生整理工作。三是做好活動後的反饋工作。活動結束後,主班教師將觀察記錄材料(如幼兒活動情況、需交代的事項及相關照片、視頻等)上傳到幼兒園QQ工作羣,各班教師根據情況與幼兒討論解決辦法、推進計劃等,保證班級區域活動與混齡區域活動有機融合,各區的教師透過幼兒園QQ工作羣瞭解其他區活動開展情況,共享建議、對策與經驗。至此,混齡區域的組織實現了閉環銜接(活動內容的提出→活動開展→觀察與評價→反思與推進→新的活動內容),促進師幼透過混齡區域活動獲得有益經驗,有效推進了混齡區域活動的縱深組織與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