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小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創新

學問君 人氣:2.15W

漢語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語言,它承載中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淺析小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創新

 摘 要: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效率低下,這體現在部分小學生不願意學習漢語言知識上、對漢語言的知識非常膚淺上、學生不能應用漢語言流暢的進行社會交流上。爲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教學

一,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的目標

漢語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語言,它承載中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是中華兒女用來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學習漢語言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能夠了解漢語言、讓小學生爲漢語言背後的文華感到驕傲、能夠用標準的漢語言完成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任務。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教師卻發現目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這說明小學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教學效率不高,小學語文教師需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水平。

二,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的途徑

1,從興趣愛好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

在開展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時候,如果語文教師一味的給學生講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學生會因爲覺得這些知識太枯燥而不樂意學習。爲了讓學生願意自主的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教師可以從他們的興趣愛好着手,讓學生了解與興趣愛好相關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着手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學生就會願意自主的吸收漢語言文學知識。

2,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

部分學生受到耳聞目睹的影響,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而這些傳統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學生就能在學習漢語言的過程中瞭解中國深厚的漢語言文化,他們內心會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種情感會成爲推動學生積極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力量。

3,從實踐應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主要是從理論的角度讓學生理解漢語言文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小學生產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沒有用處的感覺。爲了讓小學生了解到漢語言文學習的重要性,漢語言教師要從實踐應用的角度着手,讓學生把學習過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結合起來,使小學生理解到自己學好漢語言文學知識,就能提高語文應用的水平。

三,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的方法

1,從教學主體上創新

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喜歡以“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非常排斥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爲了讓學生願意自主的`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教師可以從教學主體上創新,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不是教學的主體。爲了創造出這樣的氛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主題。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經很有興趣的漢語言文學事物,。一名小學生非常喜歡打《幽城幻劍錄》這一款遊戲,他聽說這一款遊戲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連一塊石、一根草的命名都應用着典故,這名學生對這款遊戲有強烈的興趣,然而卻不知道如何鑑賞這部遊戲中蘊含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他的語文教師可以和學生起分析遊戲中談到的名詞,學生透過教師的引導可以理解到,遊戲中的饕餮這個怪獸源於中國的古書《山海經》,這部書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齒、八爪的怪獸,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貪吃,現在人們形容一個人十分貪吃,且食量很大的時候,就會說他像個饕餮。教師可以引導這名學生繼續提出有可能是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範圍,自己和學生一起研究。

2,從教學方法上創新

在傳統的漢語言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習慣給學生講述大量的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這使學生覺得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非常枯燥。爲了讓學生改變這種教學認知,小學語文教師要從教學方法上創新。

比如一名小學生很有興趣瞭解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想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教師可以從成語典故這個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工具書瞭解到“秦晉之好”這個成語的由來,學生透過查閱工具書,瞭解到這個成語的出現源於秦晉兩國的一場婚姻。那是在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比較強大,晉國國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國,然而卻作戰失敗,秦國當時還不夠強大,雖然秦國一時戰勝了晉國,秦國國君卻不宜與晉國爲敵,秦國國君爲了鞏固和強大的晉國之間的關係,於是將女兒懷贏嫁給夷吾的兒子公子圉,兩家從此成爲“秦晉之好”。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這個典故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同樣是對婚姻進行祝福,卻有“秦晉之好”這種說法,卻不說“百年好合”呢?學生經過思考就可以瞭解到,雖然這兩個個成語同樣是描述婚姻的一種狀態,然而“秦晉之好”卻偏重於描述婚姻的社會層面,而不是描述於婚姻當事人的感情層面。

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漢語言知識,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樂趣、享受到自己透過努力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從而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漢語言文學很枯燥。

3,從教學平臺上創新

在傳統的漢語言教學中,漢語言教師不太注重創建一個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展現自己的成果。實際上,給學生一個展現的平臺,這個平臺既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個性。

以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開典一個古典詩詞欣賞會爲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語文課本以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詞,學生要說明這首詩詞爲什麼很優美,它表達了一個怎樣的意境等。在這個詩詞欣賞大會裏,學生能夠透過詩詞欣賞的方式傳達自己的審美品味、展現自己的漢語言水平、享受和其它學生交流的樂趣等,從而學生得到學習漢語言知識、應用漢語言知識的動力。小學語言教師給學生創建展現的平臺,就能透過這個平臺給小學生學習的動力。

總結: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效率低下,這體現在部分小學生不願意學習漢語言知識上、對漢語言的知識非常膚淺上、學生不能應用漢語言流暢的進行社會交流上。語文教師只有從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漢語言知識的思路創新教學方法,才能透過全新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朱蕾.鄒細華.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省開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4).

[2].連亞飛.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的構建[J].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06).

[3].樑琳.漢語言文學專業推進產學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