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討左心房黏液瘤的急救治療

學問君 人氣:1.33W

摘要: 目的 探討左心房黏液瘤的診斷和治療經驗,以提高手術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左心房黏液瘤病例,術前均經彩色超聲心動圖確診,均在體外循環下行黏液瘤摘除術,同期行二尖瓣成形術1例,三尖瓣成形術5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2例。結果 1例於術前死亡,餘無圍術期及手術死亡,隨訪1個月~5年,1例復發再次手術。其餘均達到臨牀治癒。結論 左心房黏液瘤一經確診應儘快手術,手術效果滿意,複發率低;彩色超聲心動圖對診斷及術後隨訪有重要作用,應注意術後隨訪。

探討左心房黏液瘤的急救治療


關鍵詞: 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手術

  心臟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心臟腫瘤,約佔心臟腫瘤的25%,心臟良性腫瘤的50%[1]。左心房黏液瘤佔心臟黏液瘤75%,雖多爲良性病變,但可引起嚴重的血流動力學改變,體、肺循環栓塞甚至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應及早發現、及時手術治療。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15例左心房黏液瘤患者,均在體外循環下行手術摘除,術中經過順利、術後恢復良好,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18~59歲,平均(30.5±12.6)歲,病史36 h~2年。全組均有活動後心悸、氣促、頭暈。1例有暈厥史,1例有腦栓塞偏癱,2例入院時不能平臥、咳粉紅色泡沫痰。心尖部聞及舒張期隆隆樣雜音8例,收縮期雜音3例,雙期雜音4例,症狀和雜音隨體位改變而變化10例。胸部X線照片:心胸比率0.50~0.68,肺淤血11例,呈“二尖瓣型”心影9例。超聲心動圖示左心房內有異常回聲光團,邊界清楚,可隨心臟舒縮而上下活動;有2例舒張期可見光團進入左心室。
  1.2 手術方法 全組均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下行手術。採用胸骨正中劈開,右心房——房間隔切口,體外循環時間20~51 min,平均(27.6±11.9)min。術中見腫瘤位於左心房內,有1例瘤體已嵌入二尖瓣口;有完整包膜12例,無完整包膜3例。瘤體呈葡萄狀類圓形或橢圓形,顏色多樣,質脆,膠凍樣。瘤體大小1.5 cm×1.5 cm×2.0 cm至8.5 cm×7.0 cm×5.8 cm,重量18~334 g,平均(86.4±25.3)g,瘤蒂位於房間隔卵圓窩附近12例,左心房前壁1例,二尖瓣前瓣1例,其中無明顯瘤蒂1例。切除黏液瘤體及瘤蒂周圍0.5~1.5 cm的房間隔組織,切除後多能直接縫合,1例缺損較大而用心包片修補。腫瘤切除後用心外吸引吸除殘餘組織,用生理鹽水沖洗心腔。術中注意探查右心房、右心室,二尖瓣及三尖瓣情況,同期行二尖瓣成形術1例,三尖瓣成形術3例。
  2 結果
  1例因在外院未能及時診斷,來就診時已呈現嚴重急性肺水腫表現,雖經積極搶救,因腫瘤阻塞二尖瓣口造成卡瓣於術前死亡。餘14例患者,急診入院5例,平診入院9例,因診治及時,無圍術期及手術死亡;出院前複查心動超聲,未見腫瘤復發,心功能較入院前均有改善。隨訪1個月~5年,1例於出院3個月後復發再次手術,復發部位多處,包括右房、右室及左室流出道。其餘病例均達到臨牀治癒。
  3 討論
  心臟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良性腫瘤,其起源於心內膜下間葉組織,左心房黏液瘤約佔75%,其餘依次爲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瘤蒂大多位於卵圓窩處房間隔[2]。
  3.1 臨牀表現及診斷 左心房黏液瘤的臨牀表現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大小和蒂的長短、腫瘤活動度。心臟黏液瘤體積小時,可無症狀;腫瘤大時,可出現心悸、胸悶、氣促、心前區雜音、暈厥以及急性左心衰。左心房黏液瘤可因瘤栓或瘤表面的血栓脫落導致體循環栓塞,常見於腦、肢體、脾、腎、視網膜、冠狀動脈等,其中腦栓塞最常見,約佔栓塞的50%[3]。本組有1例爲瘤栓脫落導致腦栓塞。本組有2例患者無明顯的症狀和體徵,是在治療其他疾病時行心臟彩超檢查發現的;凡是出現自主症狀就診的,瘤體通常較大或是瘤蒂附着在二尖瓣葉導致二尖瓣關閉不全、左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