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機械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學問君 人氣:3.2W
機械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牽引力。機械工業不但自身具有吸納就業的能力,而且它的發展也帶動提升了其他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我國機械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其市場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落後,存在着生產能力低下、總體水平落後等一些問題。要振興機械工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高機械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機械製造;機械工業;可持續發展
  
  馬克思指出:“大工業必須掌握它特有的生產資料,即機器的本身,必須用機器生產機器。這樣,大工業才建立起與自己相適應的技術基礎,才得以自立。”…宋健同志指出:“發展先進的機械製造業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一個沒有強大製造能力的國家,永遠成不了經濟強國。”機械製造對工業甚至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國民經濟的裝備部門,是促進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的基礎性產業。振興機械製造業是我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根本措施,唯此才能掌握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才能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
  
  一、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早在50萬年以前的遠古時代,已開始使用石器和鑽木取火的工具。公元前16到11世紀的商代,已出現可轉動的琢玉工具。車削加工和車牀雛形在我國出現早於歐洲近千年。到了明代,在古天文儀器加工中,已採用銑削和磨削加工方法,並出現了銑牀、磨牀和刀刃刃磨機牀的雛形。但近百年來,由於封建制度的束縛,嚴重阻礙了中國工業化的進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的機械製造業幾乎爲零。
  解放以來的.50多年間,我國機械製造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開始擁有了自己獨立的汽車工業、航天航空工業等技術難度較大的機械製造工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械製造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方面的資金和技術,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使製造技術、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爲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機械工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14%,始終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9.8%)和工業總產值(12%)的增長速度,於1992年提前8年實現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一大批重要產品技術水平明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爲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裝備;一些重要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經濟總量佔世界機械工業總量5%左右,繼美、日、德、法之後居第5位;出口創匯位居全國各行業前列;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所有制結構多元化格局開始形成,現代化企業制度初步建立。
  目前,中國已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製造體系,成爲世界矚目的製造大國。200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突破30700億元人民幣,佔世界總額的比重達5.9%(1980年僅佔1.4%),僅列於美(佔15.8%)、日(佔15.8%)、德之後,居世界第4位。在規模產品製造能力方面,中國已在上百類產品上成爲世界產量第一的大國。然而大多是機電裝備和交通行業中的“低檔”產品,爲高技術產業提供的裝備以及重大成套裝備卻無我國多少份額。例如:我國電子裝備的85%,光纖裝備的100%仍然依靠進口。因此。在整體上可以說目前我國是製造大國,但卻遠不是重大精尖產品的製造基地,更不是盼望中的製造強國。
  2006年,隨着我國“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科技規劃的啓動實施,裝備製造行業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六大工業展會(亞洲國際動力傳動與控制技術展覽會、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亞洲國際電力、電工及能源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亞洲國際工廠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以及中國國際金屬加工工業展覽會)也將隨之經歷新一輪的發展和提升。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內優秀民族品牌正積極參與到六大工業展會中,與衆多國際馳名品牌同臺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