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管理與控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W

經濟的持續發展,市場的不斷完善爲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內在契機。爲迎接加入WTO後金融開放帶來的挑戰,銀行必須不斷地創新,突破舊的投資模式,拓展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國有商業銀行也不例外。在國內外雙重壓力下,要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贏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全面推行銀行成本管理勢在必行。

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管理與控制論文

一、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管理的總體構想

爲了實現成本管理的目標,必須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成本進行全面的把握,並加以管理與控制,具體表現如下:

1.成本類型管理

商業銀行成本管理不僅要透過實際與計劃成本的比較,發現成本差異,分析差異形成的原因,改進成本管理方法,而且要吸收目標管理理論,引進目標管理方法。

2,期間管理

商業銀行成本管理不僅要注意傳統意義上的會計期與計劃期的區別,而且應該嘗試產品整個生命週期或客戶生命週期成本的分析。

3.過程與項目管理

“過程”即以商業銀行業務活動爲基礎的成本管理,對業務經營活動各環節成本進行反映和分析,對於非增值的業務經營活動不進行再調整和再設計。“項目管理”是指從過去商業銀行成本管理的事後算賬法,轉變爲積極參與經營和決策過程,加強對較大型項目或專項活動進行投入產出分析,跟蹤和監督活動成本形成的全過程,避免造成圬大資源浪費,提高管理水平。

4.對象管理

包括多重對象,其核心是對不同對象分別進行評價,採取不同的考覈辦法,評估不同對象成本和貢獻水平,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服務水平,其中包括:(1)客戶,銀行競爭的加劇,對作爲商業銀行效益源泉的優質客戶的競爭首當其衝,客戶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商業銀行的素質,提高客戶成本與效益評價能力是實現客戶“個體化服務”的內在需求。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對客戶評價僅侷限於客戶本身的財務狀況、營銷策略等,也只注重對特定的客戶或客戶羣體的成本投入,而客戶對銀行經營效益印象的評價尚處初級階段。爲了能在制定“客戶戰略”時心中有數,同時在效益原則的範圍爲客戶制定“個體化服務”方針,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必須把成本管理論延伸至“客戶成本”的深度,評估和統計各類客戶的成本與效益,評定客戶的水平與業績,從而對客戶進行適當的投資。(2)產品、金融競爭的加劇,人力開發新產品,營銷優勢產品已成爲商業銀行贏得市場的重要競爭手段。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產品組織體系,以產品成本管理爲重要組成部分,客觀確定產品成本,加強對已有金融產品成本與收益分析,爲重新制定產品發展戰略服務;同時對新產品開發的營銷成本進行預測,爲新產品的開發決策,產品定價決策提供依據。需要強調的是商業銀行應對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三大業務分類分項進行成本與收益的核算。(3)地域與分支機構,作爲管理層的各級銀行機構,必須將成本投入與區域經濟環境、未來區域發展規劃緊密聯繫起來。由於區域經濟環境,經濟管理水平的差異,不同區域的單位成本、邊際成本存在差異,管理機構必須對不同區域成本進行正確的反映和比較,爲制定區域發展戰略、資源配置方案提供依據,保護重點區域的發展。(4)部門,其成本管理的核心足配合責任會計制度有效實施,改變成本管理只是財務部門工作的舊觀念,按可控原則使全部部門參與成本管理;另一方面,各部門作爲成本形成和控制的直接主體,應充分調動業務部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積極性,爲部門成本控制考覈、業績評價以及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服務。(5)人員,是最能動的,成本管理“人員”有兩層含義,即由誰來經辦工作量統計與分析;每項業務產生的成本或收益又該由誰負責,據此進行個人業績評價與考覈。

二、國有商業銀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目前,比較切合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標準成本控制法,彈性成本控制法、邊際成本控制法和成本指標控制法等。

1.標準成本控制法

是商業銀行在建立成本控制標準基礎上,對成本支出進行控制分析的方法,它具有事前估算成本、審中及事後計算分折成本並揭露矛朽的功能。包括標準成本的制定,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1)制定標準成本是商業銀行成本控制過程的重要環節。成本控制標準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裏僅對用於籌資成本標準的時準成本進行說明。

商業銀行的籌資標準成本是依據國家利率政策透過對一定時期社會資金的總量和市場佔有率以及資金結構的調查、分析而制定的,用來評價實際籌資成本:衡量資金盈利能力的一種預計成本,從數量上來餚,它應大於理想的成本水平,但乂不小於歷史平均成本水平,實施後實際成本最大的可能是逆差而不是順差,是要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一種標準,因而可以調動各部門職工的積極性。

(2)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標準成本是一種目標成本,由於種種原因。實際成本會與目際不符。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稱成本差異。爲了消除這種偏差,需要對產生的成本差異迸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對策,以便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在這裏主要以存款利息支出差異爲例分析說明。

存款利息支出差異形成的基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存款付以利率脫離標準;二是吸收的存款脫離標準。前者按實際存款額計算,稱爲利率差異;後者按標準利率計算,稱爲數量差異。商業銀行作爲業繢考覈評價的主要應是利率差異。

存款利息支出差異=實際利息支出-標準利息支出

利率差異=實際存款額×(實際利率-標準利率)

數量差異=(實際存款額——標準存款額)×標準利率

2.彈性成本控制法

是指商業銀行運用彈性預算控制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重要特點是隨着經營活動的變化對某些成本作相應的調整,具有伸縮性,因此,又稱爲彈性預算。可以採取彈性成本控制法控制支出的成本主要是經營管理費用。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費用的彈性預算可以在全行管理費用彈性總預算初步確定的基礎上,按部門分解編制明細預算。編制部門彈性預算,首先要對該部門的業務按照存款、借款、結算等標準進行劃分,分別選用一個或多個最能代表某項業務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作爲計算單位。

商業銀行彈性預算的業務量範圍,一般來說,可定在正常情況的70%—110%之間,或以歷史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爲其上下限。其預算表達方式主要有名水平法和公式法。

(1)多水平法。採用多水平法,首先要在確定的業務量範圍之內,劃分出若干個不同水平,然後分別計算各項費用預算成本,彙總列入一個費用預算表格。

(2)公式法是將費用成本用公式y=a+bx來近似地表示,所以只要在預算中列示a(固定成本)和b(單位變動成本)便可以利用公式計算任一業務量(X)的費出的預算成本(y)。

3.邊際成本控制法

是指利用管理會計量本利分析方法,透過建立籌資(存款)邊際成本函數和資產(借款)邊際收入函數對商業銀行籌量、籌資成本進行控制的一種數學方法。運用邊際成本控制法不僅使商業銀行可以確定適當的款利率,還可確定邊際成本超過邊際收入造成利潤下降前的最佳存款基礎,當利潤開始下降時,銀行可以透過改變存款組合,增加低成本的存款作爲新的資金來源來解決。

存款邊際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存款所新增的成本;借款邊際收入是指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借款所能增加的收入。告存款邊際成本等於借款邊標收入時,商業銀行實現的.利潤是最大的。

邊際收入=借款邊際收入率×(Xn-Xn-1)

邊際成本=存款邊際收人率×(Xn-Xn-1)

4,成本指際控制法

這是商業銀行依據確定的成本指標,控制實際成本的發生、以達到降低經營成本目的的一種傳統的事後成本控制方法。該方法的主要特點是採取分析、考覈等方式,透過與成本控制標準比較,對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計量與評價,從而提出糾正偏差的行爲措施,確保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成本控制的指標很多,各商業銀行的控制指標也不盡相同,主要的有經營成本率、費用率、成本降低率和業務量等。

三、當前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管理與控制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健全和完善責任會計管理,明確成本控制責任。目前成本控制理論已得到我國銀行的普遍認同,各方面的實際也在不斷深入。但在應用中仍處於完善階段,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成本管理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理解。國有商業銀行應儘快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與控制體系。

國有商業銀行在引進責任會計管理時,比較關鍵的是設計並推行部門成本覈算,它包括(1)建立部門責任成本收集方法;(2)規定各成本處理方法;(3)明確各部門成本分攤流程;(4)設定成本分攤基礎;(5)明確責任制度;(6)建立標準制度;(7)制定部門考覈評價標準。

充分發揮覈算會計的網絡作用,不斷滿足成本龐大的數據資訊要求。很明顯,傳統的財務會計資料無法提供如此龐大的資訊數據。因此,利用計算機建立代碼數據庫,形成一個多元代碼數據組合,是實現會計資訊加工處理的保證,也是國有商業銀行推行成本管理體系的唯一選擇。

完善業績考覈工作。國有商業銀行應定期編製成本行業績報告,對各部門的成本管理工作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和統計,以利於實現產品、部門、客戶、員工以及營銷手段的成本與收益的綜合分析,調整成本管理方略。要注意的是,各部門考覈標準要以成本控制目標爲依據且儘可能將其標準數量化。

大力提高人員素質,建立引進和培訓機制。在經營管理、營銷服務管理等方面,我國銀行業明顯不及外資銀行,因此,建立良好的管理理念是必薷的,而人員素質與成本管理是平衡木上的兩端,只有高素質髙層次的人才管理纔能有力地進行成本控制。可見國有商業銀行當務之急,就是要引進人才、培養人才。

毫無疑問,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的管理與控制,是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經濟學、統計學相互交叉的統一體。有效的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管理與控制要求商業銀行在對籌資成本、經營成本、稅費支出以及營業外支出等進行有效地管理的同時,不可忽視對客戶、產品、機構、人員的管理。只有客觀認識國有商業銀行的現狀,挖掘潛在發展空間,把握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纔能有效地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管理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