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口譯中的文化資訊傳遞研究

學問君 人氣:1.54W

【論文關鍵詞】影響因素;資訊傳遞;跨交際;語際

【論文摘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要求口譯員在譯語規範和聽者能夠接受的限度內,充分考慮參與跨文化交際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採取適當的策略和於段,儘可能完整地傳遞原語資訊可能具有的多重意義,以爭取譯語和原語最大限度的等值。

    一、引言

    赫羅多特(古希臘學家)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曾提出,各生活的道義原則具有同一性,同時這些原則的文化體現又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爲所有的文化都深諳樂於助人、熱情好客、彬彬有禮、相互饋贈等價值標準,藉助於此,人們相信能夠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利益,最有效地避免或消除矛盾衝突。但是怎樣詳細說明這些價值標準,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如何以及它們透過何種象徵化的描寫得以表述,在這一點上各文化之間出現了偏差。從在口譯中研究文化差異的角度來看,Thomas對文化這一概念所作的全面闡釋顯得最爲貼切:文化是一種萬有的、對一個社會、國家、組織或團體極爲典型的定位系統。這一系統由特殊的標記構成,在每一個社會裏以口頭形式得以世代傳承。它影響到全體社會成員的感知、思維、價值判斷和行爲,並以此對他們的社會屬性作了界定。川在文化和人種形成過程中,各民族文化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與其他某種文化發生聯繫,絕對封閉的文化在當今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只有從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人手,從不同視角分析跨文化交際中資訊接收的不同結果,才能制訂科學的語際翻譯策略,從而避免或彌補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意義損失。

    二、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

    口譯絕非簡單的語際資訊傳輸,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極強的心智活動,是文化的四大系統(系統:包括生態、生產、交換和分配方式、科學技術、人工製品等;社會系統:包括階級、羣體組成、親屬制度、、、、風俗習慣、通史等;觀念系統:包括宇宙觀、宗教、巫術、民間信仰、創造和意象、價值觀、認知和思維方式等;語言系統:包括音系學、字位學、語法和語義學)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碰撞與聚合。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文化人,不瞭解語言當中的,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語義(semantic )、語用(pragmatic)利符號關係(syntactic)三個層面上的非對等或不完全對等,說明嚴格意義上的直譯往往是不可能的。

    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爲,人類的話語交際具有“不確定性”、“含糊性”和“非完整性”等特點,但同時又往往足以達到交際目的。這是通常從內文化角度出發對交際的理解。藉助於下列圖示,Litters揭示出還有哪些因素對跨文化交際(與內文化交際相比較)產生T影響。

    如果說層面I和層面Ⅲ包含了對交際而言普遍重要的因素(層面I:①個性,即氣質、性格特點和對問題的看法;②情景狀況;⑧對談話夥伴的關係,如權力結構、好感或反感;層面Ⅲ:熟悉交際過程和不同的交際語體),層面II和層面Ⅳ所包含的因素則體現出不同文化間的差異,這些差異有可能引發交際中誤會的產生。層面Ⅱ涉及的是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層面Ⅳ包含兩方面的因素:①對本國文化和異國文化的瞭解,②與外來文化打交道的經驗和對本土文化的認同。這些因素與奈達提出的“翻譯的文化能力”大致相同,Maletzke將之稱爲文化結構特徵,並建議從以下八個方面對每一種文化的特徵進行歸納:感知、時間概念、空間概念、思維、價值取向、行爲模式、社會關係、文化載體的自我寫照及其對其他文化的關係。

    三、跨文化交際中的資訊接收模式

    (一)模式1:口譯員→文化→目的語聽者

    受不同的、帶有文化烙印的認知水平和興趣偏好所制約的個體理解結果是一個變量。但這一變量同時又揭示出個體間的常量因素,並最終使相互理解成爲可能。下列圖示說明,從不同的視角看待資訊接收結果將會有助於人們更好解由口譯員促成的跨文化交際。

[1]    

關於口譯中的文化資訊傳遞研究

TAGS:口譯 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