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優化電化教育,促進幼兒道德認識的提高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6.17K

摘要:幼兒年幼,具體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電化教育因其獨特的直觀、具體、形象等優勢,倍受幼兒親睞。我們注意把握難易,根據主題進行電化教育內容的選擇;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多挑選動物形象以及正面教育占主導地位的素材;注意電教內容的完整,讓幼兒參與電化教育教學具的製作,同時注意應用時機的開放性,多途徑多渠道優化電化教育,促進幼兒道德認識的提高。

優化電化教育,促進幼兒道德認識的提高的論文

關鍵詞:優化、電化教育、幼兒、道德認識

正文:

“性格決定命運,品質成就未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激勵我們努力去培養幼兒健康和諧的人格。孩子健全人格培養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呢?回答很簡單——幼兒期。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要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關鍵是要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幼兒道德認識的提高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個體隨着年齡的增長,才能逐漸形成判斷是非的標準。例如,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同伴之間發生的行爲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但由於他們的道德情感缺乏穩定性、自覺性,活動過程中往往不能自控不良行爲的發生,我們透過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幼兒的道德行爲從他律型向自律型轉變。

一、電化教育內容的選擇。

幼兒期兒童的思維是具體的形象思維佔優勢,抽象、概括的能力較差,因此,實施活動時我們充分發揮電化教育的優勢,透過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把抽象的道德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理性知識,讓幼兒對道德問題的認識從直觀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發展。

1、內容難易的把握。我們注意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進行電化教育內容的選擇。內容太淺,不能滿足幼兒的道德認知需求;內容深了,幼兒不易掌握,即使充分發揮最大潛能也不能實現目標的要求,這兩方面都不利於個體的發展和提高。內容難易的把握,我們注意遵循讓孩子“跳一跳,摘得到”的教育原則,力爭促進所有孩子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提升。

2、活動主題的確定。透過活動中的跟蹤觀察,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只喜歡講出自己的優點,對於自己的缺點總是避而不談。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幼兒認識、改正這種道德傾向呢?是不是認爲孩子年齡小就放棄呢?研究過程中,我們認真尋找問題的切入口,嘗試着換一種方式實現教育目標的要求。我們設計了活動《我長大了》,讓幼兒評價自己的進步和長處,接着又安排了活動《我喜歡XXX》,讓幼兒評價同伴的進步和長處,如:愛勞動,幫助別人,愛學習等。自己的優點知道了,同伴的優點了解了,正確的行爲成爲大家學習的榜樣,在小朋友的討論活動中,不良的道德行爲幼兒也能不言而喻,我想孩子會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爲,默默地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讓自己也能成爲同伴學習的榜樣。

二、電化教育素材的選擇。

錄象片、投影片以及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製作,我們進行認真的構思,充分顯現電化教育手段顯著、直觀的優勢,促進幼兒道德認識的提高。

1、人物和動物形象的選擇。一段電化教育內容是以人物的形象出現,還是以動物擬人化的形象出現呢?透過嘗試,我們發現幼兒更喜歡淘氣可愛的動物形象,活潑的小動物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研究進程中,我們也發現如果以人物形象出現,一方面幼兒習以爲常興趣不高,更嚴重的是他們極其喜歡對一些錯誤行爲模仿。一次,我們拍攝下幼兒捲圖書的鏡頭讓幼兒來評判對錯,想透過直觀的畫面告訴幼兒這是不對的行爲,希望小朋友不要學習這種做法,誰知適得其反,小朋友們在圖書區紛紛效仿卷書,讓人啼笑皆非。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同伴能這樣做,我也能這樣做,反面角色行爲的刺激導致錯誤行爲更頻繁的發生。人比動物聰明、進階,這是小朋友都知道的真理,所以對動物的錯誤行爲,幼兒能夠包容,認爲這是合乎情理的,知道不能去學習模仿,有效杜絕幼兒對錯誤行爲的仿效。

2、正面和負面題材的呈現。幼兒年幼缺乏社會認知經驗,個體行爲整體水平稍差,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頭腦中甚至有一些不正確的認識。而只有正確的社會認知,纔是積極社會行爲產生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電化教育素材的選擇過程中,我們主要透過直接、正面的引導,對幼兒進行大量的正確社會規範行爲的認知教育,讓其頭腦中逐漸形成正確的概念意識。避免出現明“知”不做,明“知”不動的現象,導致認知和行爲的脫節現象。

三、電化教育手段的運用。

1、電化教育內容的完整性。爲了實現預期的目標,在組織實施教育活動過程中,有時需要一些反面的實例,幫助幼兒回憶瞭解發生過的錯誤道德認知和行爲, 最終目的是要讓幼兒知道怎樣做纔是對的,我們非常注重內容製作呈現的完整。在錯誤示範後追加正面的實例,透過對比方式幫助幼兒強化對正確行爲的認知,以便在交往和生活中努力遵守正確的行爲規範和要求。

2、讓幼兒參與教學具的製作及操作。電化教育手段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是由教師操作、演示電教設備器材,這樣得心應手、方便快捷。研究中,我們大膽嘗試,讓孩子參與一些簡單教學具的製作和操作。孩子們對於自己製作的教學具很感興趣也很珍惜,有效地吸引了幼兒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致;操作電化教育教學具時,幼兒能夠考慮到用電的安全,有機地幫助他們積累安全用電的常識;同時孩子們也能體驗教師製作教具的艱辛,珍惜老師的勞動,油然而生地產生尊重老師、熱愛老師的情感。我們總是創造更多的讓幼兒動手的機會,營造幼兒自主操作的氛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勇於創新的能力。我們發現在幼兒自己製作—演示—講述的教學流程中,教育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動《我喜歡XXX》中,我讓小朋友在心型明膠片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好朋友,有些小朋友在畫面中還能夠反映出喜歡同伴的理由,如,他幫我係鞋帶,我們一起做遊戲,他把帶來的玩具和我一起分享等等,幼兒在明膠片上的畫面,透過投影機演示給其他小朋友看,小夥伴們聽得認真、看得仔細,直觀的圖片內容吸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如,在多媒體課件學習《6的加減》中,我們讓幼兒來操縱鼠標,點擊選擇圖片內容,當選擇正確的時候,課件裏會有相應的語音提示“你真棒”“再想一想”或者猛然冒出一個小小的獎勵品,孩子們都會歡呼雀躍,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鞏固了知識技能,激發了幼兒善思、樂學的情感,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透過親自實踐,對電教器材的神奇功效產生了朦朧的意識,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3、電化教育應用時機的開放。幼兒道德認識的提高不是在幾個活動中即可實現的,電視是幼兒天天接觸的傳媒,幼兒喜愛動畫片,動畫片中的勇敢人,以及孩子眼中的 “好人”形象,都是適宜的電教材料,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隨機教育的機會,對積極行爲和良好現象進行適時的正強化,對消極行爲進行及時的糾正和評判。當“電腦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不絕於耳時,許多家庭注意了讓孩子學電腦用電腦。細心的家長應該注重現代科學技術對孩子的教育和啓迪,有機地選擇對於幼兒有益的內容來鞏固、強化、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讓互聯網上的豐富資訊成爲孩子學習的重要源泉,引導幼兒學會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克服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傾向,認識、瞭解、正確評判他人的道德行爲,培養幼兒關心、幫助、同情、有責任感等良好的道德品質。

只有將知、情、意、行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情理交融,情通理達,才能激發幼兒自覺遵守道德規則的情感,培養規範的道德行爲。幼兒道德認識的提高,離不開幼兒園、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我相信,透過我們不懈的努力,釋放電化教育的最大優勢潛能,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一定會培育出更多具備健全人格的新世紀兒童。

今天我是“木乃伊”

遊戲時間,虎虎蹦蹦跳跳來到“博物館”,毛毛給他分配了角色。

遊戲開始了,毛毛找來幾把椅子拼在一起,讓虎虎睡在上面,還不住地關照虎虎:“別起來哦!別動噢!”不一會兒就聽到毛毛大叫:“博物館開門了!博物館開門了!”娃娃家的媽媽抱着孩子到“博物館”來參觀,看見虎虎躺在椅子上一動不動,疑惑不解,問:“他怎麼躺在這裏啊?博物館裏怎麼會有人睡覺啊?”毛毛一把拉過娃娃家的媽媽,一本正經地說:“等會兒會告訴你,現在你應該跟着我參觀!我是導遊!”

接着,毛毛拿着一根小棒指着桌子上放着的“展品”向娃娃家的媽媽介紹着:“這是古時候的衣服,這是古時候的筷子,這是古時候的剪刀……”虎虎躺在那裏,一直在豎起耳朵聽毛毛作介紹,偶爾還會半張着眼睛,轉頭看看那些“展品”。

最後,毛毛把娃娃家的媽媽帶到了虎虎跟前,指着躺在椅子上的虎虎說:“各位遊客,這是木乃伊!”原來毛毛給虎虎分配的角色是博物館裏的木乃伊!

娃娃家的媽媽一聽“木乃伊”大笑起來,她的笑聲讓躺着的虎虎有些不自在,她還伸手去摸虎虎的臉,虎虎忍不住睜開了眼睛。這下,毛毛急壞了,他大聲叫着:“閉上眼睛,閉上眼睛!”

虎虎只得閉上眼睛,毛毛則開始了他的介紹:“這是我們博物館最大的寶貝。是我們從地底下挖出來的!是幾百年前的一個老爺爺……”剛說到這裏,虎虎就急了,大聲糾正:“我不是老爺爺,我是小朋友!”

“閉嘴,閉嘴!木乃伊怎麼會說話?”毛毛急忙阻止虎虎。虎虎不吱聲了,他意識到自己把扮演木乃伊這事兒給忘了。

這時娃娃家的媽媽突然雙手捂着腦袋做出害怕狀,邊喊着“木乃伊活了!木乃伊活了”,邊衝出了博物館。

一下子,博物館門口圍了很多人。“好了,好了,博物館關門了,明天再來。”毛毛一邊對圍觀的人說。一邊回過頭嚴肅地告訴虎虎:“明天扮木乃伊絕對不能講話,要像塊木頭一樣躺在那裏。”

不知道虎虎是否聽進去了毛毛制定的規則,只聽他自顧自地嘮叨着:“我是小朋友,我不是老爺爺!”毛毛萬分無奈,衝着虎虎喊:“啊呀!你是扮演老爺爺的木乃伊!懂了沒?”此時,虎虎似乎突然開竅了,點頭微笑着。

我驚歎於孩子的遊戲創意,更驚訝於在遊戲中虎虎願意配合扮木乃伊!在遊戲中,孩子快樂嗎?事後,我有意識地來到兩個男孩身邊詢問他們的遊戲感受。“毛毛,你怎麼會想到木乃伊的?”“因爲博物館裏有木乃伊,我看見過!”“爲什麼是人來扮木乃伊呢?”“方便呀!”三個字就把他的策劃意圖表述得清清楚楚。我再問虎虎:“你躺在那裏難受嗎?”虎虎拼命搖頭。“你躺在那裏會睡着嗎?”我追問。“我躺在那裏可沒有睡着,我在聽毛毛講解,聽聽他講得對不對。我還會看他們講解到哪裏了……”虎虎一五一十地講述着他扮木乃伊時的所思所爲。

我由衷地感慨遊戲的魅力。在整整一場遊戲中躺着不能隨便動彈,這對於任何一個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來說,都是備受煎熬的過程。但是,因爲有扮木乃伊的角色意識,因爲有“木乃伊不會動”的角色認知,虎虎做到了。他努力地剋制自己、挑戰自己,體驗到了遊戲的快樂。爲此,我們應多支援這樣的自主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快樂、獲得發展。(作者:徐則民)

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角色

論文提要: 每個兒童都根據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並賦予經驗和意義;知識不是透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兒童在相應的情景和社會背景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因此,教師不再是美術教學活動中唯一的主角,而應以“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從題材的選擇、過程的指導、作品的評價等全方位,以更開放、包容的心胸,更靈活的溝通,以及更卓越的教學技巧來協助幼兒主動建構經驗、大膽想象創造,使美術教學培養兒童創造力和審美力的宗旨真正得以體現。

姓名:施娟         教齡:22年

職務:幼兒園教師     職稱:幼兒園進階教師

郵編:226100       地址: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幼兒園

電話:0513-82213369

隨着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美術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術教學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一些美術技能,更重要的是透過美術活動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每個兒童都根據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並賦予經驗和意義;知識不是透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兒童在相應的情景和社會背景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因此,教師不再是美術教學活動中唯一的主角,而應以“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從題材的選擇、過程的指導、作品的評價等全方位,以更開放、包容的心胸,更靈活的溝通,以及更卓越的教學技巧來協助幼兒主動建構經驗、大膽想象創造,使美術教學培養兒童創造力和審美力的宗旨真正得以體現。

一、創作興趣的激發者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美國學者杜威認爲“興趣,是刺激幼兒學習的好形式”。“直接經驗所引起的興趣是刺激學習的最好形式,幼兒只有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纔會注意集中,參與主動,投入積極,從而獲得知識經驗”。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幼兒很容易對美術活動表現出自發的興趣和熱情,但是這種自發的興趣多屬於表層的興趣,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容易波動,易轉移。如何使幼兒自發的表層興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轉化爲一種內驅動力?

1.根據幼兒身心特點,精心設計美術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採用蠟筆水粉畫、吹畫、線描畫、剪貼畫等不同美術表現形式讓幼兒欣賞並瞭解到:原來美術不僅可以用水彩筆來表現形象,還有那麼多有趣的表現手法,從而對美術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幼兒喜歡在玩中學,所以以遊戲的形式開展美術活動也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如畫人物動態是美術教學中的難點,幼兒畫不好就不會感興趣,在畫人物動態之前,可以設計一個環節,讓幼兒玩遊戲——“會動的影子”,幼兒在遊戲中發現了人的手臂和腿的動態變化,覺得非常有趣,然後再配以“活動小人”的學具,讓幼兒在操作遊戲中不知不覺對畫人物動態產生了興趣。

2.培養幼兒學習興趣需要貫穿於美術活動的全過程。幼兒美術教學開始部分可以用遊戲、故事、音樂等形式匯入,直接引起幼兒的興趣。如畫蝴蝶時,教師可以先講了一個“蝴蝶谷”的故事,用形象的語言向幼兒描繪了一羣美麗的蝴蝶仙子,使幼兒產生了想畫的慾望。在幼兒作畫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幫助幼兒激活思路,樂意表現。最後,再用鼓勵、欣賞的語言評價幼兒的作品,使幼兒獲得滿足,從而把興趣延伸到對新的美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

3.積極發揮教師對培養幼兒美術興趣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種現象:一些在美術工作者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通常對美術有着濃厚的興趣,這其實是環境對他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教孩子美術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對美術活動有興趣和熱情,這樣可以創造一個容易引起幼兒興趣、輕鬆和諧的美術活動的環境。其次,教師自身的繪畫水平也直接影響孩子的繪畫水平和興趣。例如,在一次對家長開放半日活動中,我也畫了一幅線描畫,並和小朋友的作品一起展出,當孩子們看到我的作品時,都齊聲地說:“哇,好漂亮!”“真好看!”從那以後,許多原來覺得線描畫比較單調的幼兒都喜歡上了線描畫,產生了創作興趣。這樣的效果是欣賞其它作品不一定會達到的。因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二、創作題材的發掘者

長期以來我們教師卻抽走了最生動、最豐富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把美術教學看成按教師的主觀意願設計、安排的活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沃土,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我們教師必須做個細心的觀察者和傾聽者,在幼兒的生活中、學習中,關注、追尋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發掘出幼兒想畫、能畫、能創造的生動的題材。 新《綱要》中的藝術觀強調感受與創造並重,把藝術教育定位在審美教育範疇內,強調對幼兒審美感受的培養。

1.多渠道,讓幼兒感受美。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的主張。帶孩子走進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領略大自然賦予的美,接受大社會贈予的禮物,可以使幼兒在審美的體驗中產生情緒上的興奮,大自然中的聲音、形態、色彩等形式的美給幼兒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悅,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幼兒的感性趣味。

加強美術欣賞教學活動,所謂“畫內工夫畫外學”,透過爲幼兒提供各種形式的、有情感色彩的美術作品,如世界名畫、工藝品、雕塑、建築等實物或圖片,也可以是兒童畫,再加上教師的合理引導,完全可以使幼兒感受到其中體現的生命與情感,對美好的事物產生敏銳的感知,激起審美欣賞的興趣。美術欣賞可以透過“詩畫結合”、“音畫相伴”等形式,讓幼兒置身於一個美的意境中,這樣既能穩定幼兒的情緒,又能陶冶幼兒的情感,可以全方位地進行審美感知教育。

2.多引導,讓幼兒發現美。美術活動中的審美感知不同與科學活動中的感知,它具有非實用功利性、完整性、超越性、情感性等特點,強調的是“美”。這種美實際上是對眼前事物幾個最突出的特徵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體性把握。因此,教師在美術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去發現、感知事物的審美特徵。例如對楊柳樹和寶塔鬆的欣賞感知,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從樹冠形狀的不同、樹葉顏色的深淺及形狀的差異進行觀察、分析、在微風中感受楊柳樹的柔美和寶塔鬆的挺拔向上等情感特徵。

在引導幼兒發現美的過程中,教師語言的運用也很講究,啓發、引導性的語言可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啓迪幼兒去發現。如“你感覺怎麼樣?”“爲什麼?”等,儘量不要問幼兒“好不好?”“是不是”等封閉性的問題,以免造成幼兒的惰性。另外,藝術性的語言也可以很好地調動兒的審美情感,發現事物的美。例如我們在教幼兒畫鵝時經常引用的一首古詩——詠鵝,不僅生動地刻畫了鵝的形象特徵,而且給幼兒展示了一幅意境優美的畫面。

3.多體驗,讓幼兒表現美。要讓幼兒獲得審美愉悅,首先要選擇適合幼兒的美術活動內容,這些內容應該是幼兒所需要並喜歡、感興趣的,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是他們熟悉的。其次,要以遊戲的形式開展美術活動,讓幼兒樂在其中。第三,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在大膽的嘗試與操作中得到審美愉悅。

三、創作過程的支援者、引導者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爲:“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美術教育不僅要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更要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1.豐富幼兒的表象,激發幼兒創造想象的源動力。想象需要依靠內在圖示的存儲,儲存的圖示越多,幼兒想象的內容就越豐富。大自然以它獨特的詩意魅力,會讓孩子們流連忘返。飄舞的柳條、潺潺的流水讓他們駐足不前,清脆的鳥鳴、花兒的芬香,讓孩子們歡呼雀躍。這些具有無限的吸引力的欣賞材料,能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去觀察,細心地去體會。加強戶外實踐教學,有利於擴大幼兒的知識視野,陶冶幼兒的性情,培養審美情趣。同樣,大社會也爲幼兒的想象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2.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觀察,讓幼兒樂於創造想象。一切立體的或是平面的事物,只要是美的,都能激發幼兒觀察、探索的興趣和想象創造的慾望。如在主題“我愛大自然”的活動過程中,讓幼兒漫步在林蔭道上,一陣微風吹來,路邊的楊柳隨風飄蕩,幼兒會驚奇地叫道“這多像媽媽的長頭髮呀!”於是孩子畫中的柳樹便成了可親的柳樹媽媽,用她那一頭的長髮保護着一羣鳥娃娃。幼兒在大自然中的奇思妙想,繪成了一幅美妙的圖畫,使孩子體驗到了想象的樂趣,從而變得樂於創造想象。

3.優化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大膽創造想象。適宜的環境是創造發展的土壤,保證幼兒情感自由、探索自由和活動自由,對孩子的創造性發展是有益的,大自然、大社會就爲幼兒創設這樣一個寬鬆愉快、充滿感情色彩的環境,孩子們在其中表現無拘無束,在老師啓發下,他們更能大膽地想象,勇敢地創新。在他們的眼裏,小雨像透明的窗簾,像顆顆珍珠......在他們筆下,春天像一個淘氣的娃娃,又像是美麗的小姑娘......美術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幼兒的情緒情感,善於用啓發、誘導的方法挖掘幼兒的潛能,讓幼兒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並一直採用正面評價的方式來鼓勵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對其不足的地方則用商量或建議的語氣提出修改的意見,充分地尊重每個孩子的奇想,肯定孩子的創意,使孩子們更加地自信、自主,大膽地創作出了一幅幅感人、充滿創造想象力的優秀作品。真正做到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從而更大膽地去進行創造想象。

4.提高繪畫技能,在支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提高技能與培養想象力、創造力之間並無矛盾,關鍵是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爲了幫助幼兒掌握必要的繪畫技能,可以引入“單元教育”和嘗試“先行組織者”策略,提高幼兒的技能。例如對小班幼兒進行“線條”的單元練習,學習內容包括橫線、豎線、斜線、鋸齒線、波浪線、螺旋線等。將繪畫與遊戲和故事結合起來,安排“下雨了”(結合歌曲‘大雨和小雨’來添畫長短不同的直線)、“美麗的格子布”(練習交叉線)“大河裏的輪船”(添畫波浪線)、“小兔的青草地”(練習鋸齒線)、“小貓繞毛線”(練習螺旋線)等內容。透過單元練習,幼兒很快熟悉並基本掌握了“線條”這項基本技能。

也可以嘗試運用奧蘇貝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這種策略運用在教幼兒學各種動物和人物的動態變化時特別有效。例如,在學畫小雞動態時,幼兒透過前一次畫小雞,已經對小雞的基本形象有了瞭解,這時,我出示會動的小雞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讓他們發現:原來,小雞動的時候,頭、身體、腿等部位形狀不變,位置發生了變化,由此,幼兒在原有技能和新技能之間找到了不同處和共通點,畫出了許多形態各異的小雞形象,不知不覺提高了技能。

四、創作成果的肯定者、支援者

每位孩子的作品都是他們根據自己個人的內心感受和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創作成果。《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我們應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表現方式。”教師應從他們的創作成果中發現許多獨特的想法和創新表現,透過積極的肯定和鼓勵,促進他們的審美創造力的提高和發展,並使之在感受成功快樂中,增強自信心。

我們欣賞幼兒的作品,首先應該瞭解、理解幼兒心理、生理髮展的特點,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他們的畫,耐心地傾聽和洞察,就能發現他們作品中富有個性的想法和表現。

創造從幼兒的作品中可隨處擷取,可有時他們自己也許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這需要教師從中尋找、發現創造的火星,透過適時的提醒和鼓勵,激起他們新的創造熱情,燃起新的創造火花。

幼兒是美術活動的主體,教師以幼兒的興趣需要爲出發點,給予不斷的支援、引導和鼓勵,激發他們學習、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然能使他們發揮創造的天性,創作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充滿童真和幻想的作品,讓我們目睹到“天生的藝術家”的風采。

在園本培訓中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

在園本培訓中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

作者: 費世津 單位:靜安區威海路幼兒園

教育部發布的《關於推進教師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資訊技術教育作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透過各種方式對全體中小學教師進行一輪現代資訊技術和教育技術培訓。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同時,加強幼兒園教師教育資訊素養、順應教育資訊化潮流,對幼兒園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

資訊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資訊的認識能力,以及他們在資訊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綜合素質。它包括資訊意識、資訊能力、資訊思維、資訊手段、資訊倫理道德等內容。園本培訓作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以針對性強、靈活可操作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靜安區威海路幼兒園是上海市示範性幼兒園,資訊技術應用在全區幼兒園中處於領先水平。隨着數碼照相機和數碼攝像機被廣泛運用於日常教學活動,我們發現教師拍攝的數碼影像往往不清晰、不能確切反映主題內容,沒有很好地捕捉幼兒活動的瞬間。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在於:教師缺乏拍攝的專業技能技巧,不能把握拍攝的最佳角度和捕捉幼兒精彩瞬間的絕佳時間。因此,對於教師來說,他們最需要得到的是這方面的培訓,但這不僅僅是現成的資訊設備與技術的使用,還涉及到教師資訊素養的提升,使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發揮其作用。因而,威海路幼兒園領導在分析幼兒園現有教師的資訊素養和能力現狀後,提出了開展“幼兒園教學影像資料的拍攝和積累”的園本培訓活動,希望透過培訓,不僅提高教師的拍攝技能和編輯技能,而且能提高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技巧,從而使拍攝的影像資料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提升幼兒園教師的資訊素養能力。

一、讓教師在培訓中獲得技能

幼兒園領導邀請了兒童攝影專家來園爲教師作專題講座,如“如何瞭解自己照相機的性能”“拍好一張照片的三要素”“照片取景的不同角度與方法”“如何評價一張照片”等,讓教師透過多次培訓,瞭解不同照相機的性能和拍攝技巧。

在培訓中教研獲得了許多新知識,如以往我們都不熟悉數碼照相機的ISO拍攝模式用途,透過培訓我們才瞭解到ISO有不同的感光度:100/200適合在天氣晴朗的室外,400/800適合在傍晚和多雲的天氣,而1600則適合在夜間或黑暗的室內。 ISO感光度越高,閃光燈的有效範圍就越大。這樣,教師對自己原來爲什麼照片拍攝失敗找到了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同樣,同一人物和景點拍攝取景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平視、仰視、俯視……這些拍攝的技巧讓教師受益匪淺。

當教師掌握了照片拍攝技能後,我們又組織教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培訓,如“非常好色”“光影魔術手”“繪聲繪影”等軟件的學習,使教師能將所學的內容與實踐結合起來,並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二、讓教師在培訓中獲得發展

在園本培訓中,如何使教師真正成爲培訓的主角,是關係到培訓成效的根本性問題,我們在繼承傳統培訓方式優點的同時,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對新途徑、新方法的追尋。

“參與式”培訓是指運用“參與式方法”使每個教師參與到集體活動中。我們利用外出旅遊的機會,要求教師根據要求拍攝不同角度和內容的照片,讓教師在實際的操作中提高照片拍攝的專業技能。

“案例分析式培訓”是一種理論聯繫實際的培訓方式,它不同於傳統的講解式培訓,主要是運用案例去激發教師思考和探討,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如我們將每位教師拍攝的照片回園後一一歸類並請專家和其他教師在培訓過程中進行現場點評和互評,透過點評使教師們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法。

這樣一來,培訓並不是把專家的意見直接灌輸給教師,而是組織教師先討論,最後彙總得出結論,由專家進一步引領。

三、讓教師在培訓中獲得成功

在園本培訓中,教師是最大的受益者,由於園本培訓的內容來源於教師的困惑和需求,因此培訓的內容針對性強、靈活可操作,受到教師的歡迎。

如由於“非常好色”“光影魔術手”軟件的學習易上手,操作簡單、方便,立刻贏得教師們的推崇,學會使用“非常好色”“光影魔術手”軟件以後,教師們將平時拍攝的照片運用已學的技能進行編輯與裝飾,上傳到幼兒園班級網站上,立即受到家長的歡迎和好評。如蒙五班的教師運用“非常好色”軟件製作了富有班級特色的月曆。在培訓交流過程中,每位教師的作品都讓我們爲之讚歎,他們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在這裏每個人都獲得成功,每個人都獲得自信,每個人透過培訓享受到無盡的樂趣。

又如在學習了“繪聲繪影”軟件後,蒙氏教研一組的教師們在教研活動中,將幼兒的活動內容根據需要進行剪輯與編輯,爲現場教研提供真實的素材……

在走向資訊化的現代社會,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資訊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園本化教師資訊技術的培訓是刻不容緩的大事。園本培訓作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以針對性強、靈活可操作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只有教師具有了創新的教育理念,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才能夠真正推動我們的學前教育走向教育現代化。

關於幼兒語言教育的幾點思考

語言是人的社會活動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前期是人的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學前期幼兒語言教育是整個幼兒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語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從小教會孩子說話,會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思想。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幼兒的語言教育。

一、教師要想上好語言課,自身就要有比較強的語言功底。教師首先要會說普通話,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這樣你的語言纔會生動,具有感染力。教師的`語言要文明,切忌生硬粗俗,要讓文明的語言紮根在幼兒幼小的心靈。

二、語言教育要貫穿於其他教育之中,語言教育不能單打一。語言教育實際上與其他幼兒教育是一種互爲基礎、互相聯繫、互相促進的關係,所以,語言教育不僅是語言課教師的責任,而且應該貫穿於其他各項教育中,也是其他教師的責任。開發幼兒的思維是語言教育的基礎,語言是思維表達方式良好的思維活動,應是語言表達的前提。如在體育課活動中進行語言教育,應先讓幼兒觀察教師的動作,請教師講述爬、跳、跑等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然後讓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再用語言表達是怎樣做好動作的,這樣透過讓兒童親身體驗,再講述活動特點,從而發展兒童的語言。

三、營造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長在狼羣中的孩子只會嚎叫,這就說明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語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敢於說話,善於說話,以豐富、生動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要營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和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不能讓孩子只待在幼兒園課堂上學習語言,要讓孩子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感受山,感受水,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有感而發。另外,還可以用編故事、家長沙龍的形式加強幼兒語言訓練。

四、利用多媒體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幼兒語言教育在觀念、內容、形式、方法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爲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和工具。教師應充分利用衆多的視聽手段,讓幼兒在聽、備、講、做、想中充分積累語言經驗。

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心理的培養

海門市東洲幼兒園黃滌乃

在國內影響較大的“學習的智能心理結構說”,強調了學習者主體的智能的和可發展的能動性。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就是以這樣的學習心理爲依據,建構“確定目標——創設情境——自主學習——積極創造——評價分析——強化心理”的自主探索結構模式。充分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習的能力,全面發展學習的整體素質。

在幼兒的教學活動,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探索”,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效率,就應該從幼兒獨特的心理特點入手,相應地採取教學對策,有效地培養他們“自主探索”的學習心理。

一、尊重和信任幼兒,共同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習意向動力的一部分,學習目標的確定應該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出發,幼兒喜歡學習什麼,怎樣學,都可以和老師、和同伴共同確定下來,使幼兒的學習成爲一種自己的心理需要,成爲自己學習的內驅力。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應該尊重和信任幼兒,允許幼兒提出各種學習目標或學習方法,包括與教師相反甚至錯誤的見解。比如在中班幼兒的主題活動中,很多幼兒對汽車很感興趣,於是教師就抓住“汽車”這個孩子們感興趣的主題,和孩子制定了學習目標,請幼兒自己設計,並以網絡圖的形式分列目標。目標包括關於汽車名稱的網絡圖,關於汽車用途的網絡圖,有圍繞“汽車”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的可能性的網絡圖,十分清晰地呈現了階段學習目標和整體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中注意,要讓幼兒無拘無束,坦露心聲,並逐步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質。在這個基礎上,幼兒會對學習目標充滿興趣和慾望,學習目標自然容易達到了。正如“汽車”這個主題活動,由孩子們自己提出了各種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活動積極有序,效果非常地好。

二、創設和激發“兩境”,積極增大學習動力。

“兩境”是指學習環境和學習心境。“兩境”的創設和激發能力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注意力,培養其堅強意志力。“自主探索”中“兩境”的創設就是要求教學利用實物演示、表演體會、語言描繪或多媒體教學技術,爲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同時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參與,喚起幼兒良好的學習心境。在數學教學活動“認識大小”中,教師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優良的教學情境,春天的花園裏有着五彩繽紛的大小花朵,令幼兒身臨其境,輕鬆愉悅,再加上電腦設計的數學答題令幼兒覺得活潑有趣,同時教師扮作可愛的春姑娘,用親切的態度,恰當的表情,有效地增大了幼兒的學習動力,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兩境”創設,就是以最大限度調動與增大學生學習的意向動力,促使智力與能力快速、穩步地提高。

三、支援和強調激疑拓展,努力培養良好思維品質。

“激疑拓展”強調的就是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產生創造的慾望,獲得創造的成功,這是“自主探索”中尤爲重要的一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幼兒創設問題提出的情境,啓發思維,啓發質疑,要創造一種“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的“多思”教學模式,透過激疑拓展這一環節,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心理。比如在科學教學活動“磁鐵的祕密”中教師首先爲幼兒準備了各種不同特徵的磁鐵玩具,讓幼兒在初步的玩中提出問題:“玩具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透過教師的啓發點拔後認識了磁鐵,然後再在磁性的問題拓展幼兒的思維:“兩塊磁鐵,爲什麼有的相吸,有的相斥?”請幼兒帶着問題的質疑步步探索,幼兒的思維得到了步步激發,問題提出了,思路開拓了,樂於自主探索的思維品質也就逐步養成了。

四、調節和控制教學思維,激發主動參與熱情。

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心理,除了要求教師創造有利於幼兒自身學習的情境之外,還非常強調讓幼兒自己發現、自己探索和自己解決。這“三自一體”能夠使孩子有效學習的各種心理認識能力,得到綜合的鍛鍊,促進幼兒學習心理因素的形成。教學活動應該以幼兒的活動爲主,讓幼兒學會學習。如何調節和控制教學因素是教師的藝術,更是培養幼兒學習心理的着急在控制教學因素中,要注意三個並重:智與能的並重;動腦、動手的並重;智能與非智力因素並重。比如在設計語言教學活動:“我會說話”中,教師要讓教師講述的課堂變成幼兒講述學習的課堂,在教師指導下,讓幼兒有足夠時間去參與對話活動,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熱情,來發展幼兒口語能力。其次,要培養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心理,教師應該認識到幼兒的參與活動不應該只侷限於課堂,而應該課內外結合,走出封閉的課堂,不能滯留於師生間,同學間的橫向參與,還要逐漸開展形成多樣的縱向參與。

五、注重和提高評價效果,進一步調動學習積極性。

讓幼兒不斷的成功,不斷的滿足,不斷的激勵,導致不斷的努力,是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心理的良好體現。這就要求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和提高評價效果,進一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評價要以激勵學習爲目的,可採用即時性評價激趣。如在教學過程中,某幼兒的即時表現出色,教師就可以這樣評價:“你說得真好!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或者採用階段性活動評價激趣。讓幼兒根據階段性的學習表現,採用個人表揚、小組推薦、全班表決的形式,定期推選“優秀小評論員”,讓幼兒在自我評價中進一步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在評選“綠領巾”活動中,大班幼兒自主探索,自由評價得到了最佳體現,他們在向他人學習,對自己完善中,進行對比與評價,思索與學習,幼兒學習狀態被徹底激活了,學習心理也得到了培養。

總之,對於幼兒而言,養成了“自己探索”的學習心理,才能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學得快,學得活,學得輕鬆。作爲探索者,在當今“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教育思考下,要紮紮實實培養好幼兒的“自主探索”學習心理,讓幼兒更好更快地發展。

發表於名師之路

談談幼兒服裝的搭配

人,天生愛美,不管是成人還是幼兒,這幾天,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班的孫紅瑩穿得特別奇怪:內穿長袖襯衫,外加夏季無袖裙,下穿寬鬆長褲、球鞋。我本想,孩子們對同伴的衣着應該不是很在意的,但事出意料,任海蘋悄悄告訴我:孫紅瑩穿得滑稽死了。我問她爲什麼這樣說,她說:這條裙子是夏天的時候穿的。別看孩子們年紀小,對於衣服的搭配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孫紅瑩穿成這樣,肯定也是自己的“精心設計”吧!中午,吃過飯,孫紅瑩的媽媽打來電話,吐出了自己家教中的困惑:平時重視鼓勵孫紅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能力是加強了,事事自己做主,亂搭配衣服穿,不聽家長勸告,讓媽媽頭疼,希望老師想想辦法。掛了電話,我又陷入了沉思:鼓勵幼兒多動手操作、有自己的主見是對的,但由於孩子缺乏基本的服裝搭配知識,造成“不常規”的搭配也是很正常的,教師應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基礎上,豐富幼兒服裝搭配方面的知識。第二天,我從家裏拿來了我寶寶的許多衣服、襪子和鞋子,給幼兒上了一節生動的常識課,開始,我先請幼兒把寶寶的衣服按季節擺放,如:春天:毛衣、外套、長褲、皮鞋、球鞋等;夏天:短袖、短褲、連衣裙、涼鞋等;秋天:長袖、長褲、毛衣、皮鞋、球鞋等;冬天:棉衣、棉褲、棉鞋、手套、圍巾等。然後,請幼兒再討論不同的季節衣服怎樣搭配:如:現在是秋季:長袖加外套配長褲、球鞋;毛衣配厚裙(半身或揹帶)、連褲襪、皮鞋等,這樣的穿着都是很合理、美觀的。當然,服裝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是瞬息萬變的,所以,不管你怎樣搭配衣服,只要符合合理、美觀、大方這個準則就行了。還有就是服裝顏色的搭配,比較複雜,幼兒只有隨年齡的增長才能慢慢體會,這裏我就不多講了。課後的第二天,我看見孫紅瑩來園時穿了長袖加背心配長褲、皮鞋,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