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西方酒文化論文

學問君 人氣:2.77W

人的情緒情感是一種複雜而又進階的心理活動,喝酒能加速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與構成。那麼,中西方酒文化有什麼不同呢?

中西方酒文化論文

一、宗教信仰的影響

人們的宗教信仰和酒的關係密切:一方面,宗教的教義影響着人們的飲酒行爲;另一方面,人們的許多宗教活動又都離不開酒。

佛教在中國的影響較爲廣泛。

佛教的五條戒律中就有“不飲酒”這一條。

很多中國人信奉佛教的教戒,儘可能地不飲酒或控制飲酒;再加上中國的酒大多是用糧食釀造的。

所以,人們對於飲酒持的是一種比較謹慎的態度:認爲喝酒只要達到一種微醺之境即可,當一個飄飄然的“酒仙”,而不願當一個喝酒喝到失去常態的“酒鬼”。

可以這麼說,佛教戒律對人們的飲酒行爲影響很大,甚至起支配作用。

然而,西方人的主流宗教是基督教,葡萄酒在《聖經》裏多次被提到。

耶穌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麪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其目的在於要人們記住他是爲人類贖罪而死的。

因此,基督教徒視葡萄酒爲聖血———耶穌的血液。

他們在做彌撒的時侯喝聖血、吃聖體,視酒爲耶穌救世精神的化身,認爲人喝了酒就能與上帝的心靈相通,從而得到仁慈上帝的佑護。

在此背景下,人們對於葡萄酒懷着一種喜愛、敬仰的心情,教會人員把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看作是他們的份內事。

在宗教活動中,人們分食象徵着基督血與肉的葡萄酒和麪包,旨在繼承基督精神。

在舉行酒神祭祀的時侯,人們結隊遊蕩,組成合唱表演隊唱酒神頌歌,載歌載舞,在樹林裏或者在荒野裏喝酒縱情狂歡,人的本性得到了完全地釋放。

二、價值觀的影響

中國的酒文化典型地體現了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

中國人之間的關係傾向於依靠、合作,也就是一種集體主義的緊密社會結構。

中國人喝酒講究氣氛,三五成羣,呼朋引伴。

在喝酒時,中國人常常敬酒、勸酒,遇上喜慶節日的時侯還會有一些活動,比如划拳、行酒令、做遊戲等來活躍飲酒氣氛。

勸酒不僅表現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更與他們的集體主義思維有很大的關係。

一羣中國人喝酒要比一羣西方人喝酒更熱鬧、更有趣。

除非是借酒消愁的或者是嗜酒如命的,否則很少看得到獨自飲酒作樂的中國人。

中國人的集體主義的緊密社會結構使得他們視酒爲交際工具,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大都是出於聯絡感情的需要。

在中國酒被賦予了很多感情色彩,酒是聯繫中國人感情的紐帶、潤滑劑。

人們喝的是酒,飲的是感情,重視的是飲酒人,勸對方多喝是爲了表示友好、誠意。

誇張點講,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喝出來的,“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在中國人的人際關係交往中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無酒不成席”、“無酒情不厚,無酒禮不真”,以酒寄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中國人還注重“以人爲本”,認爲酒是爲人服務的。

因此,不管是繁多的酒器、敬酒的次序還是在飲酒者座位的安排上,無不體現出了中國酒文化“以人爲本”的價值觀。

然而,西方的酒文化則是個人主義的體現,一切都以自己爲出發點。

儘管他們也會有羣聚而飲,但他們更注重的是個人對酒的淺嘗獨酌。

西方人強調個人民主自由,從不干涉、強迫別人,所以他們在喝酒的時候全憑個人自由自主,不想喝就不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無需客套。

西方人的這種個人主義也使得他們不願意依賴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依賴自己,甚至包括自己的親屬。

他們之間這種關係決定了酒只能扮演藝術品的角色,是聚會的附屬品。

西方這種個人主義的鬆散社會結構使得他們把酒看作是藝術品,他們是爲欣賞美酒而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