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貿易開放發展影響研究

學問君 人氣:2.74W

一、引言

貿易開放發展影響研究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地區發展差距成了理論和實踐界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如圖1所示,用各省人均實際GDP變異係數衡量的地區差距除了1996 —1997年出現了從0.6078到0.6014輕微的縮小和2006—2007年從0.6754到0.5849較大幅度下降外,90年代以來一直在近乎直線上升,我國已成爲世界上地區差距最爲顯着的國家之一。而與地區差距變化趨勢相對應的另一個現象是我國的對外貿易除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後出現回落甚至負增長之外,在這期間也一直髮展十分迅速,從貿易總額來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增長了近30倍,而單從出口額來看, 增長了30多倍,年平均增速分別23%和27%,如果除去亞洲金融危機前後三個年份來看,年均增速可達30%以上;從貿易依存度來看,從1990年的 30%上升到了2007年的67%,如圖2所示。從以上簡單的描述性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對外貿易發展與我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有着十分類似的變化規律,那麼它們之間存在着內在的聯繫嗎?目前這方面的實證研究文獻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已有的實證分析也明顯存在一個不足的方面是對於貿易開放影響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機制分析的較少,尤其是定量的分析更是鮮有。大多數分析的是外貿與我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的相關關係或外貿對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貢獻度。因而本文認爲嘗試借用MarcelaGonzálezRivas(2007)的分析方法,從各個地區的要素稟賦與貿易開放相互作用的角度定量分析貿易開放是如何影響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依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際意義。本文其餘部分是這樣安排的:第二部分是對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的簡要回顧;第三部分介紹本文應用到的理論模型;第四部分是對變量、數據和方法的說明;第五部分是對結果的分析;第六部分是簡要的結論和政策含義。

二、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回顧

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爲,在技術外生條件下,在資本規模報酬不變或遞減的規律作用下,即使地區之間沒有要素流動,沒有貿易,落後的地區其資本增長也將會超過富裕的地區,從而最終會導致地區收入差距的收斂而不是擴大收入差距,因此傳統的經濟理論無法解釋對外貿易發展往往與一國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相伴相隨這種特徵事實,轉而他們求助於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強調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之源,而貿易則是國際技術外溢的重要渠道,但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也同時認爲,東道國的R&D投入與人力資本狀況是影響本國技術創新和獲得技術外溢效應的重要條件,也即存在“門檻效應” (EatonandKortum1996,YukoKinoshita2000,ReddingandReenen2000,Xu2000,CaseliandCole- man2001,Keller2002)。那麼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如何來分析貿易自由化與一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的關係呢?如果我們考慮到一國內部不同的地區其要素稟賦往往不是平均分佈的,這樣的結果是不同的地區從對外貿易中獲益就存在不同,達到一定R&D投入和人力資本水平的地區受益多,經濟增長快,而沒有達到條件的地區則受益少,因此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一般預測貿易自由化的結果將是擴大一國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而新經濟地理理論對於貿易自由化與一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KrugmanandLi-vasElizondo(1996)建立的三區域NEG(新經濟地理)模型認爲,在經濟封閉時,由於前向和後向聯繫效應,一國國內的經濟活動是趨於不斷集中的,因而地區的收入差距也不斷擴大。然而當國家走向開放時,情況將發生變化,此時國內企業的投入產出更多地依靠國外,而與國內的聯繫減弱,也就是向心集聚力將減小,同時由於國內城市集聚成本的增大,導致製造業的分佈從城市向周邊地區擴散,地區收入差距將減小。而採用類似的NEG模型,Paluzie(2001),卻得出了貿易自由化會促使地區收入差距擴大的不同結論。這兩個模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主要源自於對農業部門所作出的不同假設。Paluzie假設農業部門的投入要素(如勞動力等)相對製造業而言的流動性要差,他還假設製造業經濟活動的離心力來源於潛在的分散的農村市場,因此在經濟封閉狀態下,製造業經濟活動是比較分散的,地區收入差距也較小。而當一國貿易開放,企業的投入與產出轉向國外市場時,因爲城市一般有着更加便利的接近國外市場的條件,企業爲了獲取規模效應和減少運輸成本,製造業經濟活動會更加集中在城市,又由於農村勞動力不流動,貿易收益將很難傳到給農村地區,地區收入差距於是擴大。由於在理論上對貿易自由化與一國地區收入差距之間的關係存在着不同的結論,故許多學者轉而做了許多實證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有如Giannetti(2002)研究認爲歐洲一體化進程有利於成員國之間收入差距縮小的同時卻擴大了一國內部地區間的收入差距;Rodríguez-PoseandSánchez-Reaza(2003,2000)、Hanson(1996,1997)、 MarcelaGonzálezRivas(2007)等對墨西哥的研究認爲,貿易自由化擴大了其地區間收入差距;PerniaandQuising(2003)以菲律賓爲研究對象,實證研究也表明,貿易開放本身並不能帶來地區的平衡發展,也就是說不能縮小其地區收入和貧困的差距;Marjit,DandKar,S(2007)研究了印度貿易自由化對地區收入差距的影響,認爲出口的州收入增長要快,而進口競爭州收入增長要慢,州之間的差距因而擴大。對於中國的研究,有如Jian,Sacks&Warner(1996)分析認爲因沿海地區有參與國際貿易的先天優勢,結了1990年以後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之間的差距擴大和中國總體區域經濟的發散;Hu,DapengandF(1998,2001,2002)透過模型和實證認爲貿易自由化改革是1985—1994年間中國沿海與內地差距不斷擴要原因;Yao,Yudong(2000)的研究結論是對外貿易擴大了中國的省際經濟增長差距;XiaoboZhang&KeZhang(2003)應用Shorrocks(1982)年提出的方差分解法計算出了各種增長要素對中國經濟增長地區差距的結果顯示,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地區差距的重要因素,其貢獻率達11.1%,僅次於資本因素;王麗娟(對貿易自由化和中國區域經濟差距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二者高度相關;趙偉,何莉(2007)應用德特(DeLaFunente,2003)的趨同覈算框架 (convergenceaccounting),分析了改革開放後對外貿易對中國省增長趨同與差異的貢獻,認爲對外貿易是引致中國各省市勞均GDPσ發散和β發散的主要力量之一;張(2009)分析認爲我國地區外貿差異與經濟發展差距間存在長期均衡關係,對外貿易差異是地區差距的格因,並且定性地分析了它們之間的作用機制;項衛星等(2010)研究發現,中國對外貿易在整體上擴大了中間的收入差距,但同時又是低收入省區縮小與全國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徑;張銜等(2011)實證分析認爲我國西部地區間對外貿易發展差異是導致地區間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TAGS:開放 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