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阿馬蒂亞·森的福利觀及其啓示

學問君 人氣:1.36W
阿馬蒂亞·森的福利觀及其啓示
摘要:福利的構成不僅包括物質方面,還包括精神文化、政治參與、社會機會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在森那裏,福利就是人的需要的各個方面,這些需要要透過全社會的積極努力才能得以實現。森從經濟倫理和道德哲學高度論述的福利內涵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研究視野,使福利經濟學的研究視角發生重要轉變。現在,人們更加註重從可行能力、社會權利、生活質量等角度對社會福利問題進行研究。同樣,森的福利理論對各國的社會政策實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福利;經濟收入;實質自由;權利
  
  福利是一個歧義叢生的概念,人們對福利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在福利的政策實踐中,各國也產生出不同的福利模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或者大小之爭。總體上講,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福利的認識及實踐在不斷地深化。
  人們通常將福利與人的主觀感受聯繫在一起。德國經濟學家E.恩格爾認爲,社會福利是爲了達到“滿足日常生活慾望的狀況”。吉登斯則認爲,“福利在本質上不是一個經濟的概念,而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它關乎人的幸福”。與強調個人的心理狀態和主觀感受不同,現在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福利不是單純的個體的事情,它關乎整個社會;福利的獲得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社會整體的統籌安排。政治和經濟制度的設計對福利的獲取和實現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外,文化和道德因素也對福利產生作用。
  本文透過回顧福利經濟學的發展史,分析福利內涵的演進和變化,重點分析阿馬蒂亞·森的福利觀點。最後,結合我國社會發展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福利經濟學的福利觀念
  
  對福利內涵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從福利經濟學說史角度考察福利內涵的變化或許更具啓發意義。
  首先來看舊、新福利經濟學對福利的論述。福利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家從福利觀點或最大化原則出發,對經濟體系的執行予以社會評價的經濟學分支學科。舊福利經濟學代表人物庇古,以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及馬歇爾等人的局部均衡經濟理論爲基礎,以完全競爭爲前提,系統地論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應用,建立起福利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庇古將福利等同於效用,並進而認爲效用可以用貨幣來表示。庇古引用邊際效用的概念,認爲邊際效用越大,福利越大。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全社會的`經濟福利可以用國民收入來表示,國民收入是一國國民的個人福利的總和,國民收入總量越大意味着國民福利越大。庇古認爲,可以透過優化資源的配置和透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新福利經濟學代表人物卡爾多、希克斯、薩繆爾森等人運用“序數效用論”、“帕累托最優”、“補償原理”等分析工具來論證福利的最大化途徑。與庇古相比,新福利經濟學更加強調市場的作用而忽視收入的再分配。他們認爲,由於福利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福利大小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狀態,所以福利在個體之間不具有可比性,繼而反對對收入的轉移和再分配。
  透過對新舊福利經濟學的簡單考察,可以看出,新舊福利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都將福利等同於收入,收入的多寡決定福利的多寡。所不同的是,舊福利經濟學主張對收入實施二次分配,新福利經濟學則十分崇拜市場的調節功能,對收入的再分配問題主張“價值中立”。
  總的來說,新舊福利經濟學對福利的認識停留在經濟福利方面,對福利的研究囿於國民收入和經濟效率方面,迷信財富萬能,以爲財富的增長可以解決社會出現的貧困、不公平等問題,可以滿足國民的福利需求。如此狹窄的研究視野使福利經濟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使得一些經濟學家對福利經濟學的發展前景缺乏信心。英國經濟學家格拉夫說:“要建立一種有用而值得重視的福利經濟學理論的可能性非常之小。”特別是當“阿羅不可能性定理”提出之後,也意味着新福利經濟學的終結;同時,也爲福利經濟學的未來開啟了另一扇窗。事實上,自20世紀下半葉來,對福利經濟學的研究的確取得了重大進展。比如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和中間道路均對福利問題提出過獨到的見解,對福利理論和政策實踐曾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筆者認爲,阿馬蒂亞·森的研究尤爲重要,因爲他開闢了福利研究的新視角和新方法,使人們對福利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