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立足品德課堂迴歸兒童生活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8W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引導學生透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緒、能力和知識,加強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陶行知先生說過:給生活以教育,用社會來教育,爲生活向前、向上的需求而教育。他曾提出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作合一”。因此《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回歸兒童的生活,讓課堂走向社會,在活潑輕鬆的教學中用心去體驗與實踐。

立足品德課堂迴歸兒童生活論文

一、關注學生生活、豐富學生體驗

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課程要以兒童生活爲基礎,但不能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就在於對兒童生活的積極引導,用經過錘鍊的、有意義的生活內容來教育兒童。因此,在品德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構建學生完整的有意義的生活。

1.喚起學生以往的生活。如四年級《品德與社會》“價格的祕密”一課,學生對於各種學習用品的價格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但是在平時購買學習用品時,關注的是學習用品的式樣是否新穎、外表是否美觀,而很少注意價格中隱藏的祕密。教學時,我用剛買的軟皮本和學生的進行比較,學生們發現老師手中的軟皮本和自己的大小一樣,頁數也一樣,而談到價格時,學生1.5元買到的本子,我卻用了1.3元買到了。“這是爲什麼呢?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探究尋找價格的祕密?”此舉一下調起了學生的胃口,他們會重新審視自己以前購買學習用品的方法和過程。

2.尊重學生現在的生活,關注學生未來的生活。如在教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這點困難算什麼”一課中,爲了使學生真正理解成功的含義,懂得成功是由克服困難而來的,解決掉生活的煩惱就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遇到過一時解決不了的煩惱,能不能勇敢地說出來,我們大家願意與你一起分擔。”話音剛落,班上平時最不愛舉手的蘇勁站了起來:“老師,我的煩惱是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即使勉強站起來回答,我的心也是怦怦直跳,臉會羞得通紅,有時聲音也發顫。

這些我自己都知道,也想改掉,可就是改變不了。”聽了蘇勁發自內心的話,我內心爲之一振,說:“蘇勁,你這次的大膽發言不就是一次成功嗎?你能在不舉手的情況下自告奮勇站起來發言,老師覺得這就是成功、這就是進步。我覺得你已經戰勝了眼前的困難,相信以後你會慢慢克服的,王老師祝你成功!”說完我帶領全班同學爲他的這一舉動鼓掌祝賀。此時我發現他的小臉綻開,那一層害羞的`紅暈消失了。我相信,在這個孩子的內心深處已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產生了真實的生命體驗,獲得了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的愉悅。我想,這就是孩子進一步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所在。

二、注重情感,強調生活化的人文素養

以往的品德課往往割裂了人的各種心理因素,或是片面強調認知,割裂了它與情感、態度的聯結,在課程教學中只有認知而無體驗;或是片面強調行爲習慣的養成,分離其與一定認知、情感傾向之間的關係。新的課程標準則力求使學習過程成爲完整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爲完整心理結構參與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要經受認知的挑戰,從中獲得理智上的滿足,同樣要在情感、心靈的充盈中獲得精神的體驗。學習的結果不僅是知識的獲得、認知水平的提高,尤其關注正確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行爲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關照下學做事。

例如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同在藍天下”,課上我採用了換位體驗法,讓學生體驗盲人行路、單手整理書包、用嘴寫字等活動,體驗後說說自己的感受。這一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切身體驗殘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困難和痛苦,喚起了學生對殘疾人的同情心。在瞭解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在關心幫助殘疾人,爲他們解決困難提供方便的時候,我又讓學生觀看了一所學校舉行的助殘活動照片,給他們樹立了身邊的榜樣,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年齡雖小,但也是可以爲殘疾人做實事的。透過討論、表演,他們深深懂得了自己應該怎樣關心幫助殘疾人。

三、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合作意識

新課標強調了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師生雙方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溝通,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與他人平等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品德與社會》課程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學習的機會。如教學四年級下冊“我不能說謊”一課中的交流,有人說:“任何時候都應該講真話,不撒謊。”學生有的贊同,有的反對。我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透過討論的形式交流。在小組代表發言時,同學們說出了我預想不道的答案:他們認爲人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說謊話,比如一位得了癌症的病人住院後,如果家人說真話,告訴他得了不治之症,他會頓時失去生活下去的信心,會拒絕配合醫生的治療,很快死去;相反,如果告訴他得的只是小病而已,與醫生好好配合治療,加強鍛鍊,很快就能恢復,那麼他就會增加對美好生活的信心,說不定會重新走進美好燦爛的生活中。我覺得孩子們的思路真正開啟了,透過討論這一教學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總之,品德課的教學應該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所以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這樣我們的品德課堂纔會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