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後現代主義消費時代下的大衆文化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2W

【摘 要】後現代社會是一個從商品社會到影像社會的過程,從日益增長的商品化和產品化到被後現代理論所描述的關鍵現象——內爆的過程。20世紀60年代新形式的思想、文化、技術與生活的出現,後現代文化開始初現,後現代話語已在全世界流行,與後現代有關的爭議到處皆是,後現代轉向已經成爲一種全球性現象。

淺析後現代主義消費時代下的大衆文化論文

【關鍵詞】後現代大衆文化 消費文化

一、初識後現代大衆文化

後現代文化因與工業文明存在着因果關係而表現出與大衆文化較多的親緣性,與當代社會的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相互聯繫。“現代主義的特徵是烏托邦式的設想,而後現代主義卻是和商品化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無論是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或是文化生活都滲透着資本和資本邏輯,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藝術等領域無處不在。於是文化作爲一種消費品從文化圈裏走出來,雅俗文化的界限被打破,藝術品成爲供大衆消遣的一種手段,甚至理論也變成了一種譁衆取寵的商品。商品的邏輯不僅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影響到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人們已經不再以個性、創造性、批判性、超越性或者如本雅明所謂的“韻味”這樣的概念來評價和要求文化,而是以大衆性、娛樂性,甚至暢銷性來衡量文化的意義——而這正是後現代文化的典型特徵。

對於後工業社會大衆文化的特點,傑姆遜的概括是五種差異的消失:一是內部和外部的差異;二是本質和形象的差異;三是弗洛伊德無意識和顯意識的差異;四是存在主義真實性和非真實性的差異;五是能指和所指的差異。

二、後現代主義影響下的消費文化的特徵

對後現代大衆文化的理解與研究,必須置於消費文化的發展之中,後現代大衆文化從消費文化中吸收了生活的審美呈現方面的許多特徵。

1 。消費的符號化

在後現代消費社會中,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商品生產不僅充分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出現不同程度的過剩現象。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再是人們的唯一選擇,人們開始追求商品的符號象徵意義,即商品作爲符號,能夠提供聲望和表達消費者的個性特徵。法國社會理論家波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一書中指出:“消費社會從根本上意味這消費遊離與生產過程,在此基礎上,物的實用性消退,非實用性浮出水面。由於被消費物已經在實用功能的意義上全面滿足了人的需求和慾望,整個資本主義的消費開始由物的有用性消費過度到物的符號性消費,符號價值代替了使用價值。”後現代消費社會已經從商品形式占主導地位進入到符號形式爲主的時代。

2。消費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發生變化

後現代消費文化,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看待這個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態度。消費主義的盛行使人們把追求和佔有物質,追求享受作爲人生目的的價值觀念,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成爲消費生活中的主流價值和規範,人變得越來越現實,變得越來越功利。這種生活方式使人們生活在時尚與流行之中,娛樂、消遣、休閒、消費具有新的生活價值,尋求更新更好的消費成爲人們新的價值觀和生活追求目標,人們關心的只是“消費時的情感快樂及夢想與慾望等問題。”消費生活延伸了現實世界的浪漫情調,把追求崇高信仰的幸福感,變成了具體的消費中的快感,變成新的無數個體驗中的幸福。

3。審美平面化

由於追求短暫,即時性的審美趣味使消費文化全然摒棄了對深度意義、永恆價值、理性蘊涵的追求。影像成爲當代大衆文化的主要產品。“在大衆文化中,由於人們對商品的消費不僅是其使用價值,而主要是消費它們的形象,即從形象中獲取各種各樣的(也是後現代主義的)情感體驗。因此,影像就替代了使用價值,成爲使用價值的代用品。”非連續、邏輯和時間關係模糊的電視鏡頭就可以拼接成一則廣告,情感訴求和深度意義難覓蹤影。如“尖叫”飲料廣告,一個年輕英俊的青年闊步走出地鐵;青年在迪吧狂舞;青年在籃球場扣籃後滿頭大汗地喝着“尖叫”飲料;畫外音:“隨時放鬆自己”。顯然,這則廣告鏡頭就是碎片的移動組合,充滿了斷裂感和非連續性,廣告的深度意義消失,有的只是淺顯的平面意義。後現代消費文化因之也淪落爲一種“引用”文化,一種平淡或缺乏深度感的文化。正如海德格爾所言:“當今人的根基持存性的喪失不僅是由外部的形勢和命運所造成,並且也不僅是由於人的疏忽和膚淺的.生活方式,根基持存性的喪失來自我們所有人都生於其中的這個時代的精神。”

4。 消費感性化

後現代消費社會中, 人們消費常常僅是爲了獲得一種愉悅和一種滿足。人們在選擇商品的過程中不僅注重商品的象徵意義和內涵價值, 更注重個人的享受,注重感性、感官和慾望的表現與滿足。自己在家中沖泡一杯咖啡只要一元錢, 而在咖啡屋一杯咖啡要幾十元人民幣, 人們從咖啡屋濃郁的咖啡香味、幽雅的環境和動人的音樂中體會到了咖啡的浪漫, 品味到了小資情調和時尚輕鬆的生活方式, 人們寧願花費更多的錢去享受在咖啡屋的感覺, 而不願意在家爲了解渴而飲用咖啡。這就是後現代主義的消費文化。

5 。文化商品化和商品文化化

後現代消費社會裏,文化和商品緊密聯繫,結成同盟。一方面,文化可以拿來消費,變成了一種商品。文化已經洗去了高雅、嚴肅和純粹的色彩,把文化藝術包裝成商品,以純粹審美消費的實物提供給觀衆,成爲可供買賣的東西,使文化變成了一種商品,一種消費。另一方面,文化融入了商品生產與消費的全過程。爲了增強消費的滿足感以及現商品的符號價值,一切商品消費又都美其名曰“文化”,給商品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讓人們在文化的氛圍裏快樂消費。正如傑姆遜所說:“到了後現代主義階段,文化已經完全大衆化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正在消失。商品化進入文化,意味着藝術品正在成爲商品……後現代主義文化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了消費品。”文化、藝術與商品經濟在交融中共存,商品文化化和文化商品化將成爲後現代高消費社會的特徵。

參考文獻:

[1]波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美]弗傑姆遜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 162。

[3]陸揚,王毅。文化研究導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4][英]邁克費瑟斯通著,劉精明譯。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譯林出版社,2000。18—20。

[5]孫周興。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三聯書店,1996。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