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企業“走出往”趨勢-跨國併購

學問君 人氣:2.47W
中國企業“走出往”趨勢-跨國併購
摘 要 要適應全球化和進世後市場開放的新形勢,必須在更廣泛的領域、更高層次上融進世界經濟體系,必須加快實施“走出往”戰略。這是應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挑戰,分享全球市場開放和知識積累的需要,是解決經濟與資源短缺矛盾的需要。現階段,中國在“走出往”方面應有新作爲,尤其是在國內短缺資源的跨國開發利用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合作等方面。
  關鍵詞 跨國併購 資源短缺 核心競爭力
 
跨國併購是企業擴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來國際直接投資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中國企業跨國併購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如今已成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國家商務部不久前表露,有3萬多家“走出往”的中國企業,遍佈149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重點逐漸從港澳地區及北美轉移到亞太、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一部分上風企業正發展成集境內外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一批境外研發中心、產業集聚區逐漸建立;《福布斯》和《財富》的最新排名均顯示,2005年有15家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
這些境外投資項目不僅爲我國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還在利用國外資源、資金技術、資訊和治理經驗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首先,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嚴重形勢,分享國外資源以確保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已成爲中國全球資源戰略的必然選擇。第二,我國企業在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企業都未能把握本行業的核心技術。大多數企業家和學者以爲,過往我們的跨國經營之所以處於全球產業鏈下游,源於缺乏獨立自主研發能力,實際上以技術引進、併購來獲取關鍵技術並快速進步技術和貿易競爭力也屬於自主創新的範疇。過往我國引進的都是國外早已成熟甚至過期的技術或設備,這固然有效地幫助我們形成了一定的製造能力和技術水平,卻很少給中國企業帶來持續性的競爭上風,以至我們一直跟在別人後面追趕。而透過企業併購卻可以在很短時間爲企業取得戰略競爭地位的核心技術,實現質的奔騰。
1 跨國併購對於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
併購的核心要素在於市場支配能力和獲得壟斷地位。對企業的成長而言,單靠自身的積累是非常緩慢的,必須藉助於併購重組這一外生擴展形式。近代以來,全球相繼發生了5次大的企業併購浪潮,每次併購浪潮都產生一批巨型公司,我國企業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透過併購重組,迅速帶動規模和效率的提升。
1.1 獲取戰略性資源
獲取戰略性資源是中國大型國有能源開發企業跨國併購的主要動機。中海油與中石油的幾次大的跨國併購舉動頗爲引人注目。前者透過收購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5大油田的部分股權和收購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自然氣項目,獲得了數千萬噸原油地質儲量;後者透過跨國收購戴文能源團體在印尼的油田和自然氣資產,擴充了自己的海外油氣探採資產規模。當然我們這裏所誇大的資源不僅僅侷限於能源、礦產等資源,還包括資金、技術、人才、知識等各種戰略性資源,這些資源在全球的自由活動,意味着企業可以在更爲廣闊的領域尋找商機。中國企業應根據的變化,相應地調整發展思路。
1.2 擴張與整合市場
企業透過併購可以迅速獲得新的市場機會,在不加載行業生產能力下達到臨界規模,是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獲取更多利潤的主要途徑。此外,在寡佔市場追求市場氣力和市場支配地位也是進行併購的推動氣力。透過橫向併購活動跨國公司可以進步市場佔有率,憑藉競爭對手的減少來增加對國際市場的控制力;跨國公司的縱向併購可以透過對大量關鍵原材料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競爭對手的活動,並藉助對方的品牌,進步企業所在領域的進進壁壘,從而迅速進進東道國市場擴大原有企業市場總份額。TCL團體對德國施耐德公司收購,使其獲得了歐洲市場高達2億歐元的銷售額和多於41萬臺彩電的市場份額,超過了歐盟給予中國7家企業40萬臺配額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