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國際併購與資本流動

學問君 人氣:4.35K
中國:國際併購與資本流動
 一、走出去  據統計,截至2001年底,中國累計參與境外資源合作項目195個,總投資46億美元;累計設立各類境外企業6610家,協議投資總額123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84億美元。中國參與跨國資本流動和跨國併購呈現以下特點。  (一)多種形式的對外合作業務持續穩定增長  油氣、礦產、林業、漁業等境外資源合作項目運作良好,經濟效益逐步顯現。特別是跨國併購成爲新興形式迅速,迄今累計投資約12億美元。此外,中方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開展農業合作也取得一定進展。  (二)大型項目不斷增多,技術含量日益提高  2001年中國境外項目平均投資額達252萬美元,比2000年提升近30%.一批以通信、軟件等高產品開發爲主的國內企業透過在香港、美國等地設立公司,加快了建立國際營銷網絡的步伐。2001年新籤合同額達上億美元的大型工程項目15個,主要涉及電力、、建築、石化等行業,經營方式逐漸向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承包、BOT等發展。  (三)開拓新市場、新領域初見成果  國內企業境外投資領域拓寬到生產加工、貿易、資源開發、交通運輸、承包勞務、農業及農產品綜合開發、餐飲及諮詢等,投資重點逐漸從港澳、北美地區向亞太、歐洲、非洲、拉美地區擴展,分佈日趨均衡。  (四)大型骨幹企業表現突出,龍頭作用顯著  2001年,中石油、中石化等一批大企業漸成中國境外投資主力軍。而優秀民營企業如浙江萬向、遠大空調、新希望等則以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爲切入點,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成爲“走出去”中的重要力量。另外一些優勢企業如華源、海爾等還開始實施海外投資戰略,並初具跨國公司的雛形。  二、國外企業跨進來  (一)併購——外資進入中國的另一種途徑  1998-2000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到454.6億美元、403.98億美元和407.72億美元。外資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建立“三資”企業;第二種是併購中國企業實現控股或參股。在我國,外資長期以來主要是以設立“三資”企業方式直接投入的。以“三資”企業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對外資而言其優點在於: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本土化優勢,能較好地利用當地資源,又能享受東道國的優惠政策。其缺點是:三資企業從建立到實現盈利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新建的三資企業與中國投資方往往處於同一行業形成競爭,導致市場上競爭者數量增加;三資企業的資本僅來源於發起人的出資,缺乏更廣闊的籌資渠道。  跨國併購是世界通行的國際直接投資方式,主要由大型跨國公司作爲投資主體。對外資而言,以併購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優點是:(1)與“三資”模式相比,直接收購國內相對成熟的同類企業,不僅可以早早收摘果實,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合資過程中雙方的矛盾。(2)吞併了競爭對手,減少了市場上競爭者數目,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3)透過併購國內的上市公司而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可以避免外資企業在中國直接上市的耗時費力,以最快捷的方式獲得低成本進入、低成本擴張、本土化融資的優勢。(4)併購後形成的企業,只要外資比例超過總投資的25%,同樣也享受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但由於目前跨國併購還有諸多的障礙、標準差異、國內企業產權以及由此引起的國內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普遍不規範、資本市場的不完善等問題,加大了以併購方式進入中國的外資的風險。在我國,跨國公司直接收購國內企業雖然偶有發生,但長期以來不成氣候。  目前中國每年引進的外商直接投資只佔全球外資比例的6%.而這其中採用跨國併購方式完成的,也只佔6%左右。雖然如此,跨國併購還是外資進入中國的一種有效途徑。  (二)外資併購在中國的行業特徵  真正意義上外資併購境內企業(外方與中方合併,或外方收購境內企業股權達10%以上)的案例還不多見,但由於與外資進行合資或合作往往是外資併購的前奏,所以業內人士一般將外資併購與合作放在一起。外資併購/合作的行業目前集中於製造業,比重超過60%.製造業中,又以汽車、及家用電器、機械設備儀表、石化橡膠塑料、紡織業居前。新興的熱門行業則是服務業,包括公用事業、批發零售業、業、電信業、房地產業、傳媒和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