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生科技動手能力培養探究

學問君 人氣:1.41W

學校要正確理順手工製作實踐活動與課堂教育教學的關係,清楚認識日常的手工製作活動是對課堂教育教學工作的延伸,使課堂教學中系統知識的有效吸收和應用。其中,科技製作活動是一項多學科的協作活動,是課本知識具體的實際應用,學生大膽構思,不拘一格,並且爲學生的科技創新提供了一種可能。

中學生科技動手能力培養探究

摘要:早在1999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中小學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動手能力。”但是筆者經歷了武都區幾屆科技創新制作、科幻畫的組織比賽活動,總體感覺上來說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都不是很高,收集上來的作品質量和科幻畫水平也一般。本文筆者就這一現象的出現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中學生;科技;動手能力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又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科技動手能力呢?經過對本校具體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爲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主觀上沒有培養學生科技動手的意識

學校首先要正確引導,使每位教師和學生都具有人人掌握基本的手工製作的思想意識。比如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把手工製作,剪紙,泥塑,疊紙,創新教具製作,以及自然、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課程中的實驗方法改進製作納入課堂教學範疇。其次,學校要正確理順手工製作實踐活動與課堂教育教學的關係。清楚認識日常的手工製作活動是對課堂教育教學工作的延伸,使課堂教學中系統知識的有效吸收和應用。手工製作活動可以藉助學生對手工製作濃厚的興趣,邊動手,邊動腦,將抽象知識化爲形象直觀具體的實物作品。科技製作中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在作品完成時取得成功的成就感,誘發學生學習自信,激發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學習。科技製作與課堂學習相輔相成,是對課堂教學的有力促進和鞏固應用。第三,學校沒有有效的機構專門負責,導致科技製作是短暫性的存在,沒有形成常規的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科技創新,手工製作大賽等活動中臨時性的收集作品,臨時性的應付上級檢查。這種情況自然無法培養出自覺的科技製作的思想意識,更無從談起科技手工製作的積極性有多高了。

2客觀上沒有科技動手的環境和條件

國家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在硬件設施上有了大力改進,使得生硬的.課堂知識逐漸生動起來,比如電腦、多媒體課件、ppt等的使用使課堂上學生能夠體會到知識的豐富與生動,感受學習的愉悅和有趣。但是,教學始終是離不開課堂上的教與學生的學,從過去“填鴨式”的完成任務教學變爲多渠道的、多種形式的生動呈現,而學習效果的檢驗也只有單一的考試成績才能顯現,課堂知識並沒有根本變爲學生自己的東西。手工製作恰好能把學生所學知識直觀形象的展現出來。手工製作是一項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啓發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活動,是教師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創造力的教育活動。透過這項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各方面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學校應該設立科技製作工作室,在發動廣大師生最大限度的進行廢物利用的同時及時購置相關的製作材料,安排經費保障科技製作的順利開展,更重要的是把科技製作納入日常教學管理,爲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各科教師安排一定的課時。這樣一來科技創新就具備了條件:第一,科技製作有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第二,科技製作活動有了具體地點和時間。第三,科技製作活動是一項多學科的協作活動,是課本知識具體的實際應用,學生大膽構思,不拘一格,並且爲學生的科技創新提供了一種可能。

3要加強科技動手教育,保護學生科技動手慾望

教育實踐中往往會出現學生不積極參與的情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進行實際操作時,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下手或是怕出現錯誤時,擔心同學取笑,老師批評,缺乏科技動手的自信心;二是實踐操作得不到老師及時正確的評價,科技動手積極性受挫傷。因此,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教師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啓發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科技動手操作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樂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在學生實踐操作後,教師應以表揚鼓勵爲主,及時進行正確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之處;對操作能力較差、有失誤的學生,應及時肯定他們具有敢於大膽動手操作的勇氣,使每個學生都能自始至終地保持強烈的科技動手慾望和興趣,養成科技動手操作的意識。

4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挖掘科技動手資源

由於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接觸社會不廣泛,聯繫實際生活的機會較少,因而實踐操作的內容也就更加缺少。因此,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地爲學生提供豐富的科技動手內容和材料,挖掘科技製作的資源。

4.1挖掘教材中的內容爲科技動手材料,爲科技動手操作鋪路。

現行義務教育教材中的許多知識內容都是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好材料,只要善於啓發、合理開導就能使學生開動腦筋進行科技手工製作。例如能鼓勵學生把書本知識與透過實驗渠道獲得的知識結合起來,既能使學生獲得知識體驗,又能增強他們科技動手能力。如八年級物理《聲現象》一課中,教師向學生演示“空氣能傳播聲音”的實驗時,把鬧鐘放在有空氣的玻璃罩裏,學生能清楚地聽見嘀嗒、嘀嗒的聲音。然後慢慢地抽出玻璃罩裏的空氣,嘀嗒嘀嗒聲就會越來越輕,到後來就一點聲音也聽不到了;最後又讓空氣慢慢地進入玻璃罩內,嘀嗒嘀嗒聲也就會越來越響。學生從實驗中驗證了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的原理,並且得到啓發,很快就會設計出驗證聲音能在水中或固體中傳播的實驗。進而聯繫實際,假設在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中如何求救的方法。這就深化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學爲新用,激發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

4.2運用電教手段,激發科技動手的興趣。

藉助電教媒體的優勢,爲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觀察空間,使他們有效地學習科技動手方法,彌補學生對社會生活接觸少、知識面狹窄的缺陷。以教《植物的花》一課爲例。由於油菜花較小,給人的印象不夠清晰、形象,再加上學生平時缺乏解剖能力,因此不會細心地去觀察它。爲了使每個學生能親眼看到油菜花的構造,可採用實物投影解剖法,把一朵油菜花放到投影儀上進行投影演示,左手用鑷子夾住花柄,右手用鑷子輕輕地由外向內依次剝下油菜花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然後在玻璃板上擺好放齊。這樣,教師解剖油菜花的細微動作和方法,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都透過投影儀清楚地展示在銀幕上。學生也從中學會了解剖油菜花的本領,培養了學生解剖、探究科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4.3豐富實踐活動,創造科技動手契機。

對學生進行科技動手訓練,不能只侷限於課堂上的教學,而應努力把課內活動延伸到課外,組織具有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遊戲、小魔術、小改進和小發明等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爲學生創造科技動手的契機。如教《聲音的特性》時,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在課前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備材料。就有學生在木板上釘上鐵釘,再拉上鬆緊、長短不同的細線,然後用竹筷輕輕地來回撥動,使其振動發聲,其聲音音調高低不同就可以探究頻率與音調的關係。更讓人驚歎的是,有學生自制古箏樂器、自制啤酒瓶打擊樂器,並且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一下子使課堂成了科技製作的展廳,創新意識的溫牀。學校要着力培養科技動手能力,爲學生的科技動手創設條件,把科技動手意識引進教育教學過程,並且以科技動手作品作爲一種檢驗教育教學成果的輔助手段,使學生透過實驗操作,手工製作,剪紙,泥塑,疊紙,創新教具製作,以及自然、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課程中的實驗方法改進製作,成爲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總的來說,科技動手製作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應用了科學知識,學到了探索知識的本領,養成了科技創新意識,鍛鍊了科技動手能力,爲祖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