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管理會計基礎的作業化

學問君 人氣:1.82W
論管理會計基礎的作業化
摘要:本文對管理基礎作業化形成的背景及其表現和意義作了闡述,以引起我國會計和實務界的關注,促進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

  管理會計基礎的作業化就是管理會計的技術從傳統的以產品爲基礎轉化爲以作業爲基礎。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管理會計基礎的作業化成爲西方管理會計發展的一個趨勢。

  一、管理會計基礎作業化形成的背景

  (一)傳統管理會計基礎的缺陷

  傳統管理會計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傳統管理會計方法包括成本習性、傳統成本(全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CVP分析、預算(含彈性預算)以及短期經營決策採用的貢獻毛益分析法、責任會計和標準成本制度對於責任中心的成本控制與考覈等基本上建立在產品品種和產品數量(產量或銷售量)是惟一的.成本動因這個假定及按這個假定將成本區分爲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的基礎之上,因此,我們可以將傳統管理會計稱爲產品基礎管理會計。其特點是:

  1、以產品爲核心。直接以產品品種爲對象覈算、預測、規劃、控制成本。

  2、以產量(直接人工小時、機器小時是與產量高度相關的指標,因而它們也是反映產量的指標)或銷售量是惟一的成本動因假定爲前提。成本習性分析、間接成本的分配、CVP分析、彈性成本預算等均直接建立在這個前提之下。

  由於傳統管理會計的上述特點,使傳統管理會計方法具有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在:

  1、未能揭示成本產生的直接動因,因而不利於從成本動因入手有效地實施成本管理。傳統管理會計假定產品數量是成本的惟一動因,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實際上,成本動因是多種多樣的,產品數量僅僅影響部分成本而已。

  2、不能提供準確的財務成本資訊。由於產品數量不能完全決定實際成本發生多少,因而傳統管理會計按產品產量指標(直接人工小時或機器小時)分配間接生產成本進入各產品成本之中以及僅根據產品數量的變化預測財務成本,必然造成財務成本資訊的虛假,從而可能誤導經營決策。

  (二)作業基礎管理的興起

  作業(activity,又譯爲“活動”)即指相關的一系列任務的總稱,或指組織內爲了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消耗資源的活動。作業有三個基本特徵:

  1、作業是投入產出因果連動的實體。即作業是一個有資源投入和效果產出的實實在在的過程;

  2、作業貫穿於公司經營的全過程,構成包容企業內部和連接企業外部的作業鏈;

  3、作業是可量化的基準。

  由於作業具有這些特徵,就使得作業在成本計算和企業管理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針對傳統管理會計不能提供準確的產品成本資訊的缺陷,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產生了作業基礎成本計算(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