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學問君 人氣:2.87W
論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摘要:文章就規範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基礎展開述評。首先闡釋了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概念,然後對當代哲學觀點做出評述。在此基礎上,對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進行。  一、有關的幾個概念  1.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實質是要研究會計論的基礎,即會計領域認識論的基礎。一般來說,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或哲學意義上的會計方法論,是從哲學角度對會計實踐和會計理論進行審視。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是會計學方法論的最高層次,也是最抽象的層次,對會計理論的會產生巨大的。會計學的哲學方法論是從會計理論的價值觀、真理觀的角度所考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對會計的實踐活動或者說對會計理論研究對象的哲學思考、如何認識會計學的真理性和性、不同的哲學方法論決定會計學者對會計理論的功能價值取向和從事會計理論研究的價值取向和動機的認識不同。  2.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規範會計理論是一套關於會計“應該是什麼”的系統知識體系,旨在透過一系列基本會計原則、會計準則的規範要求,從邏輯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優會計實務是什麼,進而指導會計實務,實現會計實務的規範化。它一般包括採用歸納法形成的描述性理論和採用演繹法形成的指導性理論。  實證會計理論則是一套關於會計“是什麼”的系統知識體系,旨在揭示出會計現象層面的,從而爲解釋現行會計實務和預測未來會計實務提供理論依據。  二、當代哲學觀點的評述  1.實證主義與實用主義。19世紀20年代末,法國哲學家和學家孔德提出了實證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第一個打起了“科學的哲學”這個旗幟。孔德的實證哲學標榜實證精神,認爲實證的知識是“現實的、有用的、確實的、相對的、正確的、建設的”。實證哲學是一種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建設性的作爲人類知識的“最高屬性”的知識的哲學,實證哲學的任務在於考察各科學的規律以及它們所利用的方法,並對它們加以綜合,以便揭示一般規律和方法。實證主義者象休謨等人認爲全部哲學都應以經驗爲基礎,但這種經驗應是按照實證科學的要求獲得的,才能爲科學所檢驗,從而才具有科學的意義和價值。之後,馬赫主義發展了孔德的實證主義,形成了第二代實證主義,其重要觀點是提出了以實證主義的經驗主義爲基礎的思維原則;後來實證主義又歷經邏輯原子主義的發展,達到了實證主義的高峯———邏輯實證主義。邏輯原子主義認爲了解任何主題的實質途徑是分析,對某一事物不斷進行分析,直至無可分析爲止,那時所剩下的就是邏輯原子即構成事物的觀念,用已知的實體的構造來代替未知實體的推論,是邏輯原子主義認識事物的主要觀點。邏輯實證主義又叫邏輯經驗主義,他們主張採用科學語言、數理邏輯和分析方法來建立哲學。邏輯實證主義者的工具是邏輯,方法是剖析語言,原則是證實原則。他們要用這些原則來拒斥傳統研究中超越經驗的形而上學的東西,堅持只有數學和經驗科學的命題纔有意義,而形而上學是無意義的。從實證主義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在實證主義的演變過程中,其目標即揭示世界的規律一直都沒改變,其基本原則證實原則即所提出的規律需要經過經驗證實的原則也一直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開始是“分析”,後來又加入邏輯規則。雖然實證主義強烈反對形而上學的演繹主義,即反對從沒有實際經驗內涵的先驗概念出發來邏輯推理出相應的理論的做法,但是,它並不是徹底否定演繹主義,用實證主義基本思想從經驗中得出理論這一過程往往要藉助於演繹主義的精髓———演繹規則。實用主義發源於19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並在美國風行幾十年,其代表人物有皮爾士、詹姆士、杜威等。在實用主義哲學中,經驗概念是基本概念,一切認識來源於經驗,以經驗爲限度,以經驗爲準。實用主義按其鼻祖皮爾士的話來說,它主要是一種信念,一種提出假設的方法,即透過探索,擺脫懷疑狀態,達到確定信念。探索過程就是由懷疑到確定信念的過程。故它與實證主義是不同的。  2.證僞主義。科學哲學觀以波普的證僞主義學說爲分界,這之前是實證主義,之後是主義和科學實在論,證僞主義之後的科學哲學觀側重於歷史考察的方法和構建理論方法的多樣性的研究。證僞主義是對實證主義一定程度上的否定,也是對傳統歸納法一定程度上進行批判而得出的科學哲學觀。證僞主義認爲,全稱命題不能從單稱命題的堆積中推出,透過歸納做出的結論總可能是錯的。因而所有理論實質上僅僅只是一種假說,其中必然潛藏錯誤,總有一天會遭到實踐的反駁或證僞。正是這種證僞,使科學的理論不斷前進,證僞並不是科學理論的缺點,恰恰是科學的理論與非科學的理論的根本區別所在。證僞主義否定了理論來自經驗觀察歸納的可能,而主張理論來自“自由創造、自由猜測、自由想象”,從觀察到理論之間除了自由創造外,沒有其它邏輯通路,這些創造往往由已有理論與新理論或新的經驗之間矛盾激發。據此,波普提出的“科學知識的證僞主義模式”可以表述爲:P1→TT→EE→P2……,其中P1代表原來的,TT代表猜測假設,即試探性結論,EE代表排除錯誤,對TT反駁(證僞、否證),P2代表新問題,該模式被稱爲以猜測和假設來解決問題的一般模式。這一模式反映了科學活動中理論和經驗的相互作用:理論總是在經驗的檢驗中不斷改變自己的形態,真理總是在同謬誤的交替循環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真值。拉卡託斯則把僞證主義區分爲素樸的和精緻的。素樸證僞主義是經驗證僞,精緻證僞主義則是用更進步的理論來證僞原來的理論。波普的證僞主義是素樸的證僞主義,拉卡託斯的方法論則是從波普的素樸證僞主義演變而來的精緻證僞主義。拉卡託斯在《證僞和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中指出,“對於素樸的證僞主義來說,理論是被一個與它衝突的觀察陳述所證僞的;對於精緻證僞主義來說,證僞的不是‘觀察陳述’,而是一個比它更進步的理論。”波普的“科學知識證僞主義模式”第一次強調了人類的創造本能作爲科學研究的一個環節的重要性,能動的猜想在科學理論發展中佔有主導地位,一切觀察和實驗都爲一定思想所滲透,成爲更加自覺的有目的的探索。實際上,從證僞主義的思想中我們不難發現,證僞主義繼承了實證主義的主要原則———證實原則,雖然證僞主義一再強調假說來自自由創造,但是它卻否定不了實際觀察的經驗或問題對自由創造的激發作用,因而留下了經驗主義的痕跡。另一方面,證僞主義強調了科學理論發展的動態軌跡,而實證主義只是反映了科學理論提出的靜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