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厭惡療法的案例教學法及體會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5W

 摘要:在心理治療臨牀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有明顯的優勢,其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死板、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的缺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厭惡療法是一種透過懲罰手段抑制或消除患者不良行爲的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結構性強,適合採用案例教學。本文報道了厭惡療法用於戒菸的案例教學法並總結了筆者的教學體會。

厭惡療法的案例教學法及體會的論文

關鍵詞:厭惡療法 戒菸 案例教學

一、厭惡療法的教學特點

作爲臨牀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心理治療學與其它的臨牀學科有着較大的差異,心理疾病的臨牀表現多爲症狀本身,缺乏明顯的體徵和實驗室數據,學生如果未充分接觸患者,就無法深入把握知識的精髓。心理疾病患者就醫時,要充分保證其個人隱私,因此帶教老師無法像其它臨牀學科那樣進行示教。並且即使針對同一心理問題,對於不同的患者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學生缺乏臨牀經驗,難以透過不典型症狀做出判斷;再者心理疾病患者如果發生現場失控,則學生的安全保證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這些特點決定了在心理治療學教學中適合開展案例教學法。在心理治療中,厭惡療法操作性強,結構性強,這些特點決定了厭惡療法適合開展案例教學。

二、案例教學的過程

筆者結合戒菸的個案進行具體教學,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講述厭惡療法的主要操作步驟。求助者,男性,44歲,煙癮,工人,爲尋求戒菸方法而來心理諮詢門診。自訴有30多年的吸菸歷史,嗜煙如命,並因此與妻子離婚。多次戒菸未果。目前每天抽菸30~40支。由於家庭經濟狀況差,常因抽菸之事與家人鬧矛盾,故來求醫。諮詢師選用厭惡療法。具體做法是:

第一,向求助者講述吸菸的危害。列舉一些數據,說明吸菸與肺癌、高血壓等軀體疾病的關係;告訴他被動吸菸對家人、朋友及周圍人造成的影響;告訴他吸菸者因口臭而招人討厭。

第二,將因爲吸菸而患癌的肺標本呈現給患者。標本呈暗灰色,外壁皺摺,肺門附近形成巨大腫塊,暴露支氣管殘端,管腔狹窄堵塞,粘膜粗糙。腫塊呈豆渣色狀,癌組織呈樹根樣伸入肺組織內部。

第三,帶患者深入呼吸科病房,看肺癌患者痙攣性地咳嗽,憋氣,接近窒息的痛苦狀;讓患者看肺癌患者咳出的滿是腥味、佈滿血污的濃痰。看完圖片後讓患者抽菸,求助者當時表現爲表情焦慮,極度噁心,抽完半支就停止吸菸,並去衛生間嘔吐洗漱。此後患者開始擔心自己吸了幾十年的煙,肺內可能已經嚴重病變,可能不久的將來會患癌症。諮詢師指導患者現在戒菸身體機能有可能得到恢復。2周後求助者複診,訴諮詢師看到煙時噁心,目前已停止吸菸。4個月後隨訪,求助者煙已基本戒掉。

三、教學體會

第一,案例選擇要有針對性,既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又要針對學生的需求,以典型的、可以涵蓋教學大綱要求的病例爲主,且要照顧到學生的認知範圍及理解能力,而老師在選擇案例時要將自身的臨牀思維融入案例中,實現案例與教學的融會貫通。

第二,課前要求學生先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瞭解授課內容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其最終目的就是將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針對某個問題的討論,要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在討論、辯論過程引導學生融入情景,以當事人的立場看待案例中的問題。教師設計討論的題目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知識水平,論題要注重啓發性。老師要積極鼓勵每個學生參與思考,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

第三,教師要對討論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將案例中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引導學生重新梳理所學知識,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拓寬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老師要根據學生討論、發言的情況迅速找出學生討論時存在的問題,指出其對問題分析的不足及欠缺,並給予適當的點評及講解,幫助學生正確、靈活的應用案例中學到的知識。老師的歸納點評需要注意,要尊重學生的創新之處,可提問相關的問題,由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

總之,厭惡療法的可操作性強,適合採用案例教學法,其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死板、單調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能彌補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不佳的缺點,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適合在教學中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