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電子商務時代的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

學問君 人氣:2.35W

論文關鍵詞:資訊管理 資訊系統 人才培養

淺析電子商務時代的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

論文摘 要:進入21世紀,資訊資源成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生產知識和開發利用資訊資源成爲時代的特徵。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人才是資訊資源管理業穩步發展的基礎,資訊社會將呼喚大量從事該專業工作的人才。我國既缺乏從事資訊採集、經濟預測分析、數據處理、軟件開發、硬件執行維護等方面的進階技術人才,更缺乏既通曉資訊處理理論與技術,又善於經營管理的複合型知識結構人才。因此,對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提到相當重要的位置上來。同時培養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如何造就新型的資訊管理人才,使他們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及能力,以適應社會資訊管理這一要求,成爲應當考慮的核心問題。

1.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歷史與現狀。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是一門集資訊技術與管理科學於一體的交叉學科。早在20世紀60年代,一些資訊技術發達的國家就開辦了資訊管理專業,最開始叫"電子數據處理"(EPT),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就有了比較規範的專業名字,即"管理資訊系統"(MIS)。現在,發達國家幾乎所有大學都開設了這一專業,有的成立了資訊管理學院。在我國,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建立了對應的專業--經濟資訊管理專業,其後,差不多所有的財經院校以及具有經濟管理優勢的綜合性大學陸續建立起了經濟資訊管理專業。與此同時,我國的大部分具有計算機及通信技術優勢的工科院校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陸續辦起了管理資訊系統專業。透過20多年的發展,全國開辦該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200 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後、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多種層次。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興起和快速發展已是一個客觀事實。這表明社會對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預見,隨着資訊化社會的到來,這種需要還會不斷增長,其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2.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發展方向分析

2.1.利用資訊技術支援組織業務功能

計算機在管理中的應用領域包括事務處理、管理資訊、知識工作、辦公資訊、決策支援、羣決策支援以及經理支援等系統,這些資訊系統針對組織中的某個具體管理功能(如生產運作、市場營銷、財務會計、人力資源)。在這方面,學科的研究重點在於理解計算機應用的特定領域,以建立組織中應用複雜的計算機技術的基本邏輯。

2.2.資訊系統的開發過程和方法。該學科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資訊系統。早期其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資訊系統,爲組織提供更多的價值(提高運作的效率、提升組織的競爭力或創造新的價值);隨着軟件技術的進步和商品化軟件市場的形成,研究的重點逐步轉移到資訊系統的實施及相關的管理問題。

2.3.資訊系統的管理。早期的資訊系統基於大型計算機主機,因此集中式的資訊系統分析、設計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後,隨着功能強大的微型計算機和軟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佈式的資訊系統功能就成爲一個重要問題。同時,由於軟件市場和資訊系統服務的興起,資訊系統"外包"成爲新的熱點,爲本學科提出了諸如"資訊系統"的可控性、基於合同的資訊系統供應。購買關係等研究問題。近年來,資訊系統管理的研究課題反映了複雜的管理問題,包括資訊系統的戰略管理、資訊系統的投資風險管理、資訊系統引起的組織變革,以及全球化經濟中的跨國資訊系統的管理。資訊系統的管理問題研究通常是跨學科的,它涉及的領域包括戰略管理、業務流程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等等。

2.4.資訊系統在組織中的價值。儘管如今資訊系統毫無疑問地被認爲是現代組織執行的基本條件,但從計算機被引入管理領域起,就一直有人懷疑資訊系統在組織中的價值。資訊系統的評價,包括評價的準則、方法和過程,就一直是該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事實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計算機資訊系統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們的目標基本上是提高運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組織的變遷,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認爲是一個合理的評價資訊系統價值的方法。然而,隨着組織中的綜合資訊系統和戰略資訊系統的開發,問題就變得不那麼簡單了:資訊系統的戰略價值和無形的品牌價值等非直接的經濟價值必須加以考慮。同時,資訊系統的組織價值還面臨着如下的問題:誰獲得益處?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員會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員的權力會被改變?是否組織會因爲資訊系統的使用變得脆弱(如由於系統的故障、專家乃至運作人員的流失)?

隨着資訊系統引起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的變化,傳統的投資收益分析方法就顯得更不適用了。人們必須從組織理論、社會學理論和經濟理論以及資訊技術的結合方面尋求答案。

2.5.資訊系統對社會和組織的影響

從該學科誕生伊始,人們就開始研究資訊系統對社會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響。研究資訊系統的成本、效益和風險對於組織中或組織以外的不同人員的不同影響,不同的資訊系統對組織的結構和業務流程的不同影響;考察資訊系統對一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對社會倫理道德的影響,對社會民主生活人的隱私和身份認同的影響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3.發展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建議

3.1.堅持寬基礎上的專才教育模式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學生首先應該掌握高等數學、外語、計算機科學和其它資訊技術等基礎知識,具有寬厚的基礎,但不要求學生對各門學科知識都精通。同時該專業的學生應該精通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這方面應該是專才。

3.2.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人才是經濟的支柱,資訊是經濟的生命。"這是日本人的觀念。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原因就在於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國內外的人才資源和資訊資源。然而在我國,這種信念、觀念和意識僅爲一部分人的認識,不少人還處在朦朧狀態。因此,強化資訊意識,提高國民的整體資訊意識便顯得尤爲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圖書、互聯網等一切傳播媒介,大力普及資訊意識,增強人們的資訊智能,提高人們認識資訊、吸收資訊、處理資訊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創造一個有利於資訊服務人才培養的社會環境。

3.3.加強教學改革,更新課程內容。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設立目的是爲了解決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與人們對資訊利用相對落後之間的矛盾,爲社會培養以應用型爲主的資訊管理專業的人才,而用戶的需求和資訊技術又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對於有關資訊資源開發過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課程,應具有相對穩定性,而由於社會因素、技術因素及學生因素又會使該專業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側重,反映在教學上就是課程體系會呈現一定的變動性。

對於專業課,目前有許多資訊管理方面的課程是新開設的,要加強對這部分課程的研究,制定詳細的教學大綱,明確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避免內容的交叉重複或遺漏。由於本專業是一個發展較快的學科,因此,要不斷地將社會資訊化進程中的有關資訊管理理論與資訊技術方面的新課題和學科發展中的新理論與新知識及時吸收到課程中來,從而使教學內容不斷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鑑國外相關專業和學科的課程設定及教學內容。如美國、英國近年來在資訊管理教育方面增設了許多有關資訊技術、資訊交流與人際交流以及市場營銷方面的內容。有關現代化技術類課程,首先要讓本專業的學生系統掌握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網絡化知識,其次在基礎課中充實新技術研究成果。同時鼓勵學生在學好專業必修課的基礎上跨學科、跨專業、跨院(系) 選課,範圍包括基礎物理、基礎生物、基礎化學、實用寫作、外語,漢語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市場資訊學、企業管理、社會資訊系統管理等課程。

3.4.教師要有現代化教育思想,充分使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教育思想現代化和教育技術現代化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雙翼,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實現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必須有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援;反之,爲了引進和更好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大膽探索和改革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引進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並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

3.5.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我們可以採用按專業教育內涵、結合資訊技術應用組織實驗教學的模式,組建諸如知識資訊組織、資訊系統設計、資訊分析模式、資訊網絡管理、計算機資訊檢索等專業實驗室,一方面確保實驗課程與教學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對專業學生開放,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3.6.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知識更新

我們面對的是日新月異的資訊技術和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一個缺乏優秀教師隊伍的專業是不能生存和發展的。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關資訊管理類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到學院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採取國內和出國進修、青年教師攻讀有關資訊管理類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進在校青年教師的成長,同時,在校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知識結構的更新,保持科學研究及教學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網加強同國內外資訊管理、資訊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資訊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3.7.注重素質教育,培養開拓人才

從當前資訊服務業的蓬勃興起,就業市場的拓寬看:未來21 世紀的發展前景,一方面,社會對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人才的需求普遍強烈;另一方面,資訊產業就業市場上需要的不是傳統的資訊管理人員,而是既精通資訊知識,又具有某些專門領域知識的"雙料"專家,即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多面手,尤其是社會適應性強的開拓型資訊管理人才。這一需求對資訊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賦予了教育機構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方向:拓寬口徑,強化基礎,着力培養學生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整體素質水平。

3.8.注重與國際接軌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教育的國際接軌主要是指:專業口徑與專業設定,教學內容與手段,以及人才培養技術規範與體系方面的接軌。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教育的國際接軌並不意味着從教育體制到教育內容改革中照搬發達國家的模式,而是要在專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中保持我國的特色,發揮我國的優勢,確保有關教育與學術交流的渠道比較暢通,可以在新的環境中持續發揮其優勢,以求與國際上本專業的教育同步發展。因此,正確處理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專業教育體系和專業教育的國際接軌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目前情況和教育面向21 世紀發展的需要,可以考慮在優化我國資訊專業結構中實現寬口徑的國際接軌,着重於資訊技術教學的國際化,以進一步完善專業教育體系。

結語。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面對的是迅速發展的資訊化進程,因此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沒有操作經驗可以借鑑,社會認知度不高的情況下,要做好人才的培養,必須在理論深度具有一定基礎上,認識一些問題。

參考文獻

[1]潘旭陽.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J].高教論壇,2005,(02).

[2]黃俊民,顧浩.資訊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0,(04).

[3]楊風召,程超.電子商務人才定位與培養模式的思考[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