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美學民族化與本土性問題的叩問

學問君 人氣:3.19W
美學民族化與本土性問題的叩問

作爲一個獨立的理論研究學科,美學在中國已有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百年時間不可謂短,然而迄今爲止,中國的美學研究從基本觀念、概念範疇到體系構架卻基本上依然都是從西方輸入過來的,只是從作爲印證觀點的部分藝術實例和少量中國美學思想史研究中才讓人依稀感覺到一點點民族化的徵象和痕跡,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百年中國美學的歷程更多地像是“西方美學在中國”,而“美學的民族化”卻仍是一個需要努力纔有希望實現的理想。這種狀況自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而今,從這樣的起點上展望未來,人們於不滿足之外又多了幾分焦慮,因爲伴隨着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學術的民族化包括美學研究的民族化似乎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美學民族化與本土性問題的叩問

應該說,如果我們繼續因循着先前的研究思路做慣性運動,繼續追隨在西方學者後面鸚鵡學舌,做學術上的二道販子,從而把學術領域裏的全球化語境理解爲並實際地弄成單向的西化取捨與被動摹仿,美學研究的民族化就真地可能成爲一個水月鏡花的幻象。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對全球化有一個正確的對待,對美學研究與民族發展和本土文化創生之間的內在關聯有一種深切的理解和正確的處理,真正找到美學研究與民族文化互依共生的聯結通道,美學的民族化就可能由理想生成爲現實,就可能結出我們所期望的豐碩理論果實。對中國美學來說,最終是收穫苦澀還是收穫喜悅,全然取決於我們自己究竟做了什麼,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希望孕育在努力之中。

以經濟領域裏資本和資訊的急速流動與擴張爲動力的全球化浪潮的確來勢洶涌,將所有的國度和民族都捲入到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之中。但是,全球化作爲一種歷史發展趨向絕不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樣僅僅是西方化,僅僅是世界向歐美中心的向心化運動。英國學者齊格蒙特·鮑曼在其《全球化》一書中指出,全球化概念所指的主要是完全非蓄意和非預期的全球性效應,這種全球性效應並不表明新的世界中心和秩序的建立,相反,“全球化概念所傳達的最深刻的意義就在於世界事務的不確定、難駕馭和自力推進性;中心的‘缺失’、控制檯的缺失,董事會的缺失和管理機關的缺失。全球化其實是喬伊特的‘新的世界無序’的別稱。”(p. 57)因此之故,“全球化過程缺乏人們所普遍認爲的效應的一致性”,“全球化既聯合又分化。它的分化不亞於它的聯合——分化的原因與促進全球化的原因是相似的。在出現全球範圍的商務、金融、貿易和資訊流動的同時,一個本土化的、固定空間的過程也在進行之中。”(p. 2)這就是說在全球化的同時,也伴隨着本土化的運動。鮑曼是從全球化的消極後果角度談論這一問題的。在他看來,在全球化進程中,由於技術因素而導致的時間/空間距離的消失並沒有使人類狀況向單一化發展,反而使之趨向兩極分化,它把一些人從地域束縛中解放出來,賦予他們史無前例的自由,成爲“不受形役”的“全球人”,卻把另一部分人固定在其“本土”,並且破壞了這些人傳統上由與他人的時間與空間距離所造成的與其自己的生存之地的親合性聯繫,使之患上了失去生存根基的空虛症。因而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處於本土化,就成爲被社會剝奪和貶黜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