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物學分組實驗的教學控制

學問君 人氣:2.35W

  1程序控制 1.1 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熟識實驗目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實驗操作程序。 例如:在《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把製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總結爲“滴”、“刮”、“塗”、“蓋”、“染”;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中,把裝片的製作順序概括爲“鹽酸解離”、“清水漂洗”、“龍膽染色”、“壓片製片”,這樣做既可以幫助學生按程序進行實驗,牢固掌握實驗步驟,又能夠節省實驗時間,提高觀察的效果。 1.2 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要培養學生養成按順序觀察的習慣。實驗中要引導學生做到: (1)從整體到局部,如在《觀察葫蘆蘚》及《觀察鐵線蕨》的實驗中,要先觀察整株植物的形態,再看它的根(或假根)、莖、葉; (2)由表及裏,如在《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的實驗中,要求學生先看外部形態,再看內部結構; (3)由粗到細,如在《觀察植物莖的結構》實驗中,要先用肉眼觀察,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再如在《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的實驗中,要先用肉眼觀察根,再觀察根毛,找到根尖,然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接着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分清根尖的四個組成部分,最後用高倍顯微鏡識別每部分的細胞結構特點。當然,大多數動物學實驗則應該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解剖內部結構。不僅要求觀察的順序如此,而且在複述和複習時也要按這樣的順序,長期堅持就會使生物學實驗課活而不亂,有條不紊地進行,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條理性。 1.3 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應該依據教材中試驗的目標要求層次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單位時間內的接受能力,適當控制資訊量。一是要注意分散操作難度;二是要防止單位時間內的資訊密度過大,使學生難以消化吸收。 2 結果控制 2.1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首先要在實驗前“定點,抓預習”。 對每個實驗,筆者都堅持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在預習期間,筆者也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幹,從而爲實驗課上減少盲目性,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 2.2 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其次要在實驗中“立標,重規範”。 每次在學生動手操作以前,筆者都要透過不同的形式爲學生樹立標準,如:在《觀察和解剖鯽魚》等實驗材料較大的實驗中,就可以親手對解剖過程進行示範,讓學生對何處下剪、下剪深度、剪到何處、解剖剪的傾斜度有一個感性認識;在《觀察蚯蚓》等實驗材料軟小的實驗中,則可以利用課外興趣活動培訓骨幹,讓他們在實驗課上帶動本組成員;在《觀察草履蟲》等實驗材料非常小的實驗中,則可以運用錄像片對學生進行前期的指導。 2.3 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調控,也應該在實驗中“控速,促進程”。 由於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難免“離標”。對待這種現象筆者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瞭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爲今後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離標”走樣的學生應在講清楚道理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範化操作。 2.4 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換,還必須每時每刻“防偏,保方向”。 對每個實驗,筆者堅持可以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探性實驗除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並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偏離正確方向,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形成相關知識的錯誤定勢。 總之,在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引起教與學雙方的同步反應,實現實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