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發展綜述基本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5.13K

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發展綜述基本理論論文

關於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發展綜述基本理論論文

[摘要]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現代財務管理學理論的確立,我國財務管理觀念不斷得以更新,財務管理職能與內容進一步轉換和變革,財務管理的方法體系日趨完善。

[關鍵詞]財務管理;觀念更新;職能轉換;

內容變革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企業也從只注重物質產品的生產,轉向重視市場需求,講求經濟效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何降低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佔有優勢,取得最佳經濟效益,是資本所有者和經營者共同關注的焦點。

“管理出效益”已經成爲衆所周知的共識,而企業管理中最具綜合性和挑戰性的當數財務管理,資本的籌集、使用、獲利又是貫穿財務管理的主線。與此相對應,財務管理無論是理論體系,還是理財方法,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昇華,這種昇華在本學科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

 一、財務管理髮展的三個基本階段

第一階段:會計與財務合二爲一。這一階段爲建國初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大約經歷了30年左右的時間。期間,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全國除了清一色的“國營企業”和十分有限的一部分“集體企業”之外,幾乎再也找不到其他經濟成分的企業。而且,“國營企業”完全是國家機器的“附屬物”或“零部件”,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都整齊劃一地嚴格執行國家“指令性計劃”,企業根本沒有自主權,“工業生產,商業包銷”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把市場看做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怪物。雖然也提倡經濟覈算,但實質上充其量是內部成本覈算而已。反映在會計學中是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內部成本覈算體系和方法,而財務問題則被視同會計覈算的組成部分,順帶述及便是。

第二階段:會計與財務一分爲二。這一階段爲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大約經歷了1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確定了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改革初期的突破口是擴大企業自主權(包括擴大企業財權),接踵而至的是進行“利改稅”試點,經濟體制改革爲“計劃經濟爲主,市場調節爲輔”,然後再過渡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除國營和集體企業外,個體工商戶、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資或合作企業等多種經濟成分相繼出現,並呈現增長態勢,許多重要商品實行“價格雙軌制”(即同一種商品的計劃價格和市場價格同時並存)。國營企業大多由執行國家“指令性計劃”向參照國家“指導性計劃”轉變,其他經濟性質的企業則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由市場加以調節,市場不再被視爲社會主義制度的洪水猛獸,相反,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市場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至此,企業必須立足於市場,既要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物質產品,又要關心所得與所費之間的量比關係,注重經營效益。這時,如果還是停留在會計覈算的記賬、算賬和報賬上,就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理財的.要求,於是財務問題便被從會計中提煉出來,上升爲一門獨立學科——財務管理學。

第三階段:現代財務管理學的確立。這一階段起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大約10年時間。中國共產黨十二屆全會確立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翻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篇章。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多種經營方式,民營、私營、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等其他經濟性質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股份制、公司制、合夥制企業層出不窮,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方興未艾。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爲基本特徵的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正在建立之中。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糧食、鋼鐵等)價格大都業已放開,進入市場調節軌道。“管理重心在經營,經營關鍵在決策”的理念被人們廣爲認同,反映在財務管理學上則是整個體系更趨完善,技術方法更趨科學,理財觀念更趨現代氣息,既有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大趨勢,又頗具中國特色。

二、財務管理觀念的更新

1.貨幣時間價值及投資風險價值觀念。這是我國現代財務管理兩個基礎觀念,也是填補了過去空白的觀念。貨幣時間價值是貨幣經過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獲得的增值,是一種客觀經濟現象,其量的規定性是沒有風險和通貨膨脹情況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它是評價投資方案可行性的基本標準。風險價值則是投資者冒風險進行投資而獲得的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的額外報酬。當企業作爲投資者進行項目投資時,首先必須考慮投資的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以避免投資的盲目衝動,奠定投資的良好心態,這樣纔有利於在各種錯綜複雜的可行性投資項目中選擇最佳方案,將那些不可行方案和非最佳方案排除在外,事前確保投資項目的最佳預期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