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

學問君 人氣:4.44K

論文關鍵詞:安東尼·吉登斯 “雙重解釋學” 結構化理論 針對性 侷限性

淺論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闡述了安東尼·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的針對性,認爲他的結構化理論是他的“雙重解釋學”的具體運用,社會整合和系統整合是其結構化理論所要給出的最終答案之一。吉登斯的理論缺乏某種系統性,給人的印象是衆多概念的堆積,這些概念所形成的命題沒有內在的必然性。他賦予了“結構”及“結構化”概念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含義,但沒有說明這兩個概念在內容與形式方面何以能夠統一。

    英國當代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可以說是一位劃時代的社會學理論家。他提出的結構化理論,啓發人們從新的視角來審視個人與社會、能動與結構之關係,在社會學研究中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是社會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在社會學發展史上,對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研究主要有兩種相互對立的取向,即方法論的個體主義和整體主義。吉登斯不滿於傳統社會學流派對上述關係的割裂,認爲在生活世界中社會系統與個體行動是非常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並形成互動,在社會學理論中不應將它們割裂開來。

    一、結構化理論的針對性

    要認識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必須首先了解他的“雙重解釋學”。“雙重解釋學”是吉登斯關於社會學元理論問題的一種表述,其基本涵義是:社會科學觀察者必須從解釋學角度掌握生活的各種描述,然後將這些描述轉化成社會科學的話語範疇,這些話語範疇同時也爲普通的行動者解釋與掌握,並重新納人到社會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

    吉登斯深刻地探討了作爲結構化理論前提的社會學元理論的核心問題,即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性,批判了社會學中從孔德到涂爾干等人形成的“自然主義”和“功能主義”傾向,在解決生活世界與社會科學專業性世界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科學的基本性質與任務等問題上,提出了“雙重解釋學”。以此爲出發點,透過廣泛的批判、借鑑其他社會學流派以及心理學、歷史學、地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他的結構化理論。“雙重解釋學”劃清了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本質差異,指明瞭社會科學的實踐內涵及與日常生活世界的緊密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