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大話西遊》看網絡時代的符號消費

學問君 人氣:1.43W

法國哲學家讓·博德里亞曾說:“鐵路帶來的‘資訊’,並非它運送的煤炭或旅客,而是一種世界觀、一種新的結合狀態,等等。電視帶來的‘資訊’,並非它傳送的畫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關係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團傳統結構的改變。”[1]與鐵路和電視具有同樣革命意義的,是電腦網絡的興起。互聯網帶來的“資訊”,並非它傳送的電子郵件或新聞,而是人類的一種全新的溝通及生存的途徑、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消費方式。

從《大話西遊》看網絡時代的符號消費

當社會技術基礎結構發生變化,人類的交往和活動方式也會跟隨着發生變化。網絡正以無與倫比的速度和廣度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計算機網絡爲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空間,這個空間既不是虛無,也不是人類現實的活動空間,而是一個有着自己的特點,區別於現實社會的人類新的生存體系。”[2]網絡空間(Cyberspace)造就了網絡社會,併成爲後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

博德里亞將消費定義爲一種操縱符號的系統行爲,“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使用價值)——人們總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你的符號,或讓你加入視爲理想的團體,或參考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本團體。”[3]網絡時代的居民——“新新人類”追求時髦,愛慕名牌,沉迷網絡,崇尚休閒,而網絡恰恰集中承載了這些符號功能。“符號的意義在於建立差異,以此將符號所代表的東西區分開來。這裏人們關注的是符號的所指而不是它的能指。……現代消費社會的本質,即在於差異的建構。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客體的物質性,而是差異。”[4]網絡符號建立的差異將“新新人類”從芸芸衆生中區分開來,形成後現代社會一個特色鮮明的羣體。網絡本身是被大衆消費的符號,作爲大衆傳媒之一種,它也在不斷地生產符號。

《大話西遊》的主創者之一、劇中主人公至尊寶的扮演者周星馳恐怕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部典型的香港“無厘頭”搞笑電影竟會在若干年後不經意間成爲後現代網絡社會的強勢話語。網民們用《大話西遊》式的語言呼朋喚友,用劇中人物的名字作爲自己的網名,《悟空傳》、《沙僧日記》等網絡小說或直接衍生於《大話西遊》,或承繼了《大話西遊》的顛覆精神。劇中的經典臺詞,如“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則以各種不同的版本出現在幾乎任何一種網絡場合,成爲“e”時代的通行證。以至於有人認爲,《大話西遊》造就了一種“場”,在這個由特定人羣構成的“場”中,人更容易與他人交流與溝通及獲得理解,尤其在大學校園中更象徵着時尚與前衛。[5]在一篇名爲《中國互聯網十大惡俗文化排名及批判》的網文中,《大話西遊》被排到了中國互聯網十大惡俗文化的第一位。有諷刺意味的是,奉《大話西遊》爲經典的並非遠離文化的玩世者,而往往是作爲社會精英、擁有較高學位的大學生。

《大話西遊》的流行已遠遠溢出網絡社會,在現實社會中,它同樣被新新人類、時尚青年奉爲後現代話語的經典文字。不僅如此,《大話西遊》甚至影響到大陸的廣告界和文學創作等等方面。總之,《大話西遊》已成爲一種當今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社會和文化現象。

《大話西遊》之所以廣受歡迎,最直接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對傳統經典文字的顛覆,二是對傳統語言的顛覆。由於數百年來經典文字的廣泛流行,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的性格早已深印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而《大話西遊》將四人的性格徹底顛覆,整個世界的秩序被重新改寫,英雄變成了“反英雄”,承載着中華民族反抗和追求自由精神的經典變成了精力過剩的“無厘頭”嬉鬧。人們,特別是追求時尚、崇尚自由的年輕人第一次意識到,傳統經典竟然可以這樣改編、調侃,我們向來所習慣的漢語言竟然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地運用,語言顯出了不可思議的彈性和變幻的可能。在網絡這一遠較現實社會更爲自由的虛擬公共領域,這種徹底的顛覆精神被極度釋放出來,於是它不可避免地變成網絡一代的後現代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