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信陽詩人方陣”:一個值得關注的文學現象

學問君 人氣:2.42W

論文關鍵詞:楚聲豫韻 淮上文化 鄉情意識 現實意識 人性意識

試析“信陽詩人方陣”:一個值得關注的文學現象

論文摘要:經濟浪潮和世俗世界觀的衝擊,爲什麼沒有影響到信陽詩歌的發展?關於信陽詩人方陣的形成,作者追溯了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現實精神三方面的原因,並從鄉情意識、現實意識、人性意識中找到了信陽詩歌發展的必然性。

河南省信陽市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001年這20年間,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詩人,並形成了一個十分活躍的詩歌創作羣體,創作出大量優秀的詩歌作品,在全省和全國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前不久.士生土長於信陽的12位詩人精心奉獻的12部詩集,襄陀欠集體亮相。一個地級市一次出版12部詩歌集。這在河南乃至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一大批詩人如繁星一樣在大別山區熠熠生輝。據不完全統計:經常在省以上詩刊發表作品的信陽詩人有 200多位,發表詩歌數萬首。近些年,平均每年就有六七部詩集問世。其詩歌作品除在全國屢屢獲獎外,在河南省較有影響的所有詩歌競賽活動中.都有信陽的詩人獲獎。與此同時,除了從信陽這片土地上寫出去、闖出去和現在仍在外工作的詩人外。信陽市還有無數喜愛詩歌,關心詩歌的人們。

在近20年紛紛攘攘的中國詩壇上,在起起落落的經濟大潮中,信陽詩人高揚主旋律、同譜奮進曲,走出了一條健康發展之路和執著的寫作之路。終於確立了自己的'特色和地位。

爲揭開信陽詩人集體亮相表象下蘊藏的內涵,我們採訪、諮詢了信陽市文聯、作協以及省內外很多知名詩人和詩歌評論家,在他們中間正在達成一種共識,那就是信陽正在形成一個“詩人方陣”,信陽詩歌已經成爲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文學現象,。然而,任何一種文學現象形成和產生的背後,必然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合理性。讓我們還是從四個方面試解“信陽詩人方陣”現象的成因。

一、神奇的大地.信陽詩歌的沃土

信陽位於河南南部的大別山麓。地處淮河中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扼控江淮,屏蔽中原,素有豫鄂皖“金三角”之稱。大自然像一個精妙絕倫的美容師,把這片方圓平方公里的土地打扮得妖燒多姿。大別山秀峯萬座,疊嶂千層;淮河水清波奔流,舟船穿梭;避暑勝地雞公山吞雲吐霧,青分楚豫,氣壓禽衡;水上樂園南灣湖碧水激湘,波平浪細,沉天浮雲;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就出產在這裏。山韻、水韻、綠韻、茶韻、詩韻相映生輝。

此情此境,你不能不歌、不能不詩。信陽,還是我國東西南北的經絡、兵家必爭之地、經濟流通的釋站、文化的交匯區域,因而形成了既具有北國粗獷豪放、又具有江南婉約細膩的特殊的淮上文化。在信陽,我們察視仰韶期、屈家嶺期和龍山期文化遺址,會爲人們“果隋贏蛤,不待賈而足,地效饒食,無飢懂之患史記·貨殖列傳”的生活而欣慰。那個時期,似乎就孕育了信陽人的能歌善舞。歷經楚並淮上諸侯,楚並人秦,秦滅於漢,北方文明漸漸撒播在南蠻,而信陽處於淮河流域,對於楚辭漢賦的吸納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又經三國爭戰、唐末農民起義、大宋抗金等代代的硝煙,淮河作爲軍事要地,不論是北方之軍還是南方之旅,必會在信陽屯居抗敵,爲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客觀的條件。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是有感於戰爭的苦難?還是有感於生活的艱辛或幸福?攀山的喊出山歌,浮水者唱出淮河民謠。

太陽哎西沉(來)紅(哎)形彤哎,麻雀(那個)單鑽 (來)(咳)刺蓬籠哎!畫眉叫喚天不早,田雞子打鼓哎 要收工哎,掌櫃的假裝耳朵聾哎(《薄秧歌》)就是這些千百年傳唱的民間小調,孕育了信陽的五句山歌,孕育了信陽的一代代詩人。

在信陽,先後產生了無數文學藝術巨匠,可以說“江山代有才人出”。漢有鄧艾,晉有王珊,唐有王建,宋有司馬光,元有馬祖常,明有何景明,清有蔣湘南等,特別是到了近當代,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名人,像尚俄.翟永坤、蔣光慈、白樺、葉楠、楊纖如、趙清閣、王昌定等。也正是因了這些無比豐厚的文化積澱,加上大別山的草木山水,信陽詩歌纔有了取之不盡的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