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藝術教育中的校園音樂文化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5.65K

導語:沒有藝術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如果生活中沒有音樂,就好像天空中沒有陽光一樣。音樂用理想的紐帶把人類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世上不能沒有音樂文化教育。一起來學習關於藝術教育中的校園音樂文化的論文吧!

藝術教育中的校園音樂文化的論文

現代中學生最富有詩情畫意,最喜歡幻想,他們對於音樂藝術很敏感,對美好未來更是充滿着無限的遐想,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學生不喜歡藝術。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音樂有最強烈的力量深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當,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此而醜化。”從這句話中我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良好的音樂藝術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而在現代音樂藝術教育過程中,校園音樂文化的發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引導學生身心向健康方向發展,則是學校藝術教學工作者應認真思考、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音樂藝術是理想的導航帆

音樂藝術以其特有的音響魅力作用於人的情感,激發人展開聯想的翅膀,在人的心海里蕩起漣漪,潛移默化地將道德、情操、精神品質薰陶滲透,從而使人們達到崇高的理想境界。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蘊涵着豐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偉大睿智與哲學思思。俗話說,聽高雅的`音樂如同暢飲“玉液瓊漿”,聽高雅的音樂如同漫遊名山大川,令人心曠神怡。當你聆聽《高山流水》時你會感受到胸懷寬廣足以包容整個宇宙;當你傾聽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時,你又能深深感受到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向命運發出的挑戰;而當你聆聽莫扎特的小夜曲時,優美的旋律、輕鬆的節奏、悅耳的音色可以使興奮與抑制得到調節,使你身心愉悅、精神爽朗、心境開闊。由此,音樂課堂教學就是學校實施藝術教育的主要陣地,音樂藝術課不但要教會學生音樂知識與技能,還擔負着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接受導向的任務。在課堂上我們要充分激發學生欣賞高雅音樂的興趣;教給學生欣賞高雅音樂的方法;引導學生儘可能多的接觸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透過對音樂的感受美、鑑賞美,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完善學生健全的人格,養成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讓我們高揚音樂之風帆,駛向理想的彼岸。

二、音樂藝術是情感的驛站

著名音樂家李斯特說:“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與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動的血。”音樂以聲音作用於人的感情,是最具情感的藝術。音樂可以誘發人內在的感情,激發人們內心積極的情感(如歡笑、快樂、興趣等),使消極的情感(如悲痛、厭惡、憤怒等)得到宣泄。音樂可以使對立的感情相互轉化,如透過積極的感情內涵作用於人的感情,逐漸取代人們原有的消極感情並使之轉化爲積極的感情。一曲《喜洋洋》能驅散心頭的陰雲,一曲《秋日的絲語》可平息焦躁的心緒,一曲《祖國頌》給人以無窮的力量,精彩的樂章更能激起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

音樂藝術可以稱作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的感情用這種語言向任何心靈說話都會被人們所理解。在校園裏師生情感、同學友誼都是特別珍貴的,有時雙方不需說話只需用一首歌就能瞭解彼此的意圖。一個班級用一首歌可以唱出團結的力量,更能唱出強大的凝聚力。唱着“校園裏的花,春風裏的柳,老師和我手拉手”師生情誼更深了、更濃了。唱着“睡在上鋪的兄弟”室友情重了,相聚時一起唱“走到一起來,心成一片海”,分手時一起唱“二十年後再相會,未來會更美”,用歌聲搭起了心靈的橋樑,用行動築起友誼的大廈。校園生活中無處不需歌聲的點綴,課前整齊嘹亮的歌聲,課餘盡情地放歌,歌聲中同學間又多了幾分友誼,歌聲中師生間又多了幾許默契。願校園音樂永在。

三、音樂藝術是鼓舞的號角

音樂可以組織和諧社會成員的意志和行爲,傳達與交流社會成員的思想和感情,從意志、道德等方面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激起潛移默化的力量,起到“善民心”,“移風俗”的教化作用。當音樂激發起人們的情感時,在一定條件下就能發揮口大的作用,產生排山倒海般的力量。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在抗戰時期創作了像《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的音樂作品,在羣衆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推動了人民的抗日救國的熱情。這充分證明了音樂的鼓舞力量。優秀的作品是時代的號角,當運動員站在領獎臺上,聽到國歌奏響時,常令觀衆熱淚盈眶。這時國歌的感召力是無與倫比的。可見校園音樂文化就是要在學校裏充分發揮校園廣播站的作用,利用每週升旗儀式播放的樂曲或精心選擇的晨曲、課間音樂等大量優秀作品都可以對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實踐證明,“課前一首歌”活動的深入開展對學生有很大的鼓舞振奮作用。有計劃地選擇每週一歌,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歌唱,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欣賞及成立各具特色的音樂興趣小組活動等藝術形式,真正讓學生陶醉於音樂海洋中。使得學生精神得到陶冶,靈魂得以淨化,思想得以昇華。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唱着“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說,至少我們還有夢”去迎接困難的挑戰;讓每一位同學都高歌着“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使得同學們更加堅強,邁向成熟。節奏是前進的鼓點,歌聲是向人生目標衝鋒的號角。

四、音樂藝術是生命的港灣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辨識善惡與真僞,並使人傾向於真與善,排斥惡與僞。”(塞繆爾·約翰遜)音樂藝術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中學生處於人生的花季,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黃金時代,是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有太多的知識需要去學習,但是如果不適當地安排時間,一味要求他們苦學,常常適得其反。如果將人生比做一艘航船的話,那音樂就是它旅途停泊的港灣。美妙的音樂就像燦爛的陽光,帶給了同學們五彩繽紛的生活。高興了、失意了、成功了、失敗了,都去靜靜地感受美妙的音符吧!音樂藝術是人生旅途的小站,音樂藝術是生命的港灣。

總之,好的音樂可以給人以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力量。這種教育的優勢在於它不是灌輸,也不是強迫,而是以獨具的魅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人收益於不知不覺中。作爲音樂教師,應以科學的教育觀來指導教學,堅持以音樂藝術爲本,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利用音樂藝術教育的特殊功能,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讓學生成長爲國家的有用之才。由此,我們應該最充分地發揮音樂在校園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校藝術教學中不能沒有藝術性,學校校園文化教育中更不能缺少藝術教育。